(三)
中!中!中!
群众赞叹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陈国,感受最深的,还在于三门峡市结合矿区多,创新城乡一元社会管理体系,着力解决企民矛盾,服务群众各项社会管理需求的成功实践。
灵宝的黄金义马的煤,万里黄河第一坝。
三门峡市的名气,叫得最想的还是丰富的矿产。甚至下辖的县市,矿区人口大大高过原住民。
义马市建市时间短,地域范围小,原有本籍人只有3万余人。2006年全市总人口为16.3万余人,绝大部分为历年来义马煤矿招收的外地职工和义马建市后从各地移民来的客籍人,有明显的移民城市特点。
社会管理创新,义马从建立一元社会管理制度框架入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取消镇、村建制,通过产业聚合、人口聚拢、居住聚集等手段,把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改为与城区管理相衔接的办事处和社区,纳入城市管理序列。改革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制,城乡居民享受平等待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之分,实行城乡居民户籍一元化管理。在城乡居民就业、低保、医疗、保障、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统一标准,享受同等待遇。建设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记者在义马和当地市政法委马书记攀谈时了解到,全市四分之三人口属于义煤集团,33个社区绝大多数也都是居住义煤集团的职工。
“义煤集团综合治理搞好了,就基本实现了义马市社会管理的重头工作。”马书记说,作为资源性城市,煤矿开采势必影响到当地原住民群众的利益,而以煤矿职工为主的义马,都离不开矿区企业的支持和联动。
在义马,社会管理创新一大亮点就是企业的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以深化企地共建为突破口,实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治、矿区平安联创、公益事业联办、文体活动联谊,构建企地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社会管理企地共建整体合力。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共同推进矿区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以技防为平台、以人防为机动、以企地协作为联动的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矿区的治安防控能力。矿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6.9%,“零发案日”不断增多,“零发案”社区楼院、基层单位、中小学校达到95%以上。
义马市部分地方因长期的煤炭开采出现地面塌陷、土石滑坡现象后,义煤集团和当地党委政府征地100亩,帮助群众新建居民楼10栋,有效地改善了矿群关系。目前,全市已竣工或正在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项目32个,投资共2亿多元。
义马如是,全市亦如是。
三门峡全市有地方煤矿38家,非煤类矿山企业124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矿区的社会管理已成为影响全市平安建设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立了矿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综合服务管理机构,采取“以业管人”的办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对涉及矿区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进行重点打击。狠抓矿业生产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防止污染矿区环境的项目上马。
社会管理创新,对于三门峡而言,就是建设一座平安的城市,和谐的城市,绿色的城市和持久富有活力的城市。
市委书记杨树平强调,三门峡市将加强对政法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政法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局面,围绕誓夺全国综治“长安杯”,切实提升平安建设水平,打造全国最平安城市。
当暴虐的黄河水通过三门峡大坝时不再咆哮,当古老的函谷关再次响起《道德经》的朗诵声,当矿山的春天披满绿色的外套后,当三门峡的群众诉求都得到解决,当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的荣耀照亮三门峡人民的心头,这座城市便散发出勃勃的生机。(刘军、卢保红、段赛民、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