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广州2月27日电 记者 邓新建 “‘三打’专项行动作目前开局良好,工作部署以来已接到群众举报线索2823条。”今天下午,记者从广东省“三打”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东省三个专项行动小组和全省21个市“三打”工作的举报方式已经集中公布,而奖励办法正在研究中,有望近期出台。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事故频发,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商业贿赂、权钱交易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抬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加剧了不公平竞争,老百姓往往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严重侵蚀了市场肌体,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吃亏的仍然是人民群众。”广东省 “三打”领导小组成员张庆宏告诉记者,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今年春节刚过就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据介绍,广东今年上半年先启动“三打”工作,下半年将适时启动“两建”工作,力争到2015年建成较为成熟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要打准、打狠、打稳、打好!”张庆宏表示,“三打”总体是集中时间、力量,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在认真调查研究、掌握证据的基础上从严从重从快进行查处。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三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共由55个成员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三个专项行动小组和七个综合检查督导组。据介绍,七个检查督导组于2月22日分赴各地巡回督导至今,已收到群众举报线索1120条,其中,涉欺行霸市305条,占27.2%;涉制假售假401条,占35.8%;涉商业贿赂43条,占3.8%,其他371条,占33.2%。据不完全统计,“三打”工作开展以来三个专项行动小组和七个检查督导组已接到群众举报线索2823条。
“掌握线索是开展打击工作的前提基础。”广东省打击欺行霸市行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邓建伟说,该办已经组织全省各市打击欺行霸市专项办认真组织开展对涉欺行霸市违法犯罪的调查摸底工作。目前,各地市已经从交通运输、废品收购、河沙及矿产开采、工程建设、拍卖行业、文化市场、商品批发、土地征用和房屋征收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中摸排出一批案件线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各地共摸排出线索72条,破获涉嫌欺行霸市案件111起。欺行霸市行为的背后可能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或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的情况,“我们将采取异地用警等方式深挖并冲破关系网。”邓建伟表示。
而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则重点部署了“十大打假专项行动”,涵盖了食品、药品、日化用品、酒类产品、食盐、卷烟、箱包皮具等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方面。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郭幸妮告诉记者,该办加强明察暗访,组成暗访调查小组,分赴重点市场和区域摸查制假售假线索。此外,该办加强信息员培育,加强与专业打假公司、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引入社会打假力量。截至2月26日,该省共出动执法人员94925人次,检查生产、加工、销售、仓储、使用单位369827家,捣毁窝点99个,立案查处案件1551宗,涉案货值近2.5亿元,其中大案要案40宗,移送公安司法机关案件31宗,逮捕6人。
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成立了“打击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小组”及办公室,筛选出商业贿赂案件线索30条,对其中3起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安排重点查办,17条转有关职能部门查办。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该省共排查商业贿赂案件线索82条。据介绍,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省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34件,涉案金额2900多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大案2件,涉及国家公务员12人,厅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4人。“下一步我们将加紧办案工作,加强督查协调,加大宣传力度,更好的推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打击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鹏表示。
张庆宏呼吁,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各社会团体组织积极举报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线索。“我们将认真核实,对举报者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严肃查处并及时反馈。”
附:
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开展“三打”就是要通过声势浩大的集中打击和综合整治,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的治理上深入推进,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全面遏制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活动蔓延,促使市场环境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为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打”行动的打击重点
打击欺行霸市有三个重点,包括:交通运输、废品收购、河沙开采及采矿、商品批发、工程建设、拍卖等行业中欺行霸市的违法犯罪行为;非法垄断、控制娱乐场所经营权的违法犯罪行为;非法垄断、控制农贸市场中各类农副产品经营权,以及强买强卖、强收保护费、敲诈勒索及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
打击制假售假有三个打击重点,包括:制售假冒伪劣药品、食品、农资产品、卷烟、建材、通讯产品、汽车配件、日化用品等关系民生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制售假冒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制售假印章、假文凭、假证书、假车牌、假居民身份证等假证照的违法犯罪行为。
打击商业贿赂有两个打击重点,包括: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特别是因受贿而渎职,导致出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危害民生后果的犯罪行为;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除了打击经营者、参与者外,还要坚决打击各种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