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形式多样的特点,高邑县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大胆创新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方法,成功探索出“三个五”工作机制,让摸排工作走在纠纷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回访工作走在反弹前,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去年全县行政案件、司法民事案件、信访总量分别同比下降了71%、52%和65%,有力维护了全县和谐稳定局面。
“五级调解网络”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
“五级调解网络”即十户设一员长、五十户明确一片长、每村一名专职调解员、乡镇成立调委会、县成立大调解中心。以村民队组或居住片区、街道小区、班组、经营区域为单位,十户明确一名员长,全县选聘了5420名基层信访调解员,负责主动上门入户进行调解。以五十户为单位,民主推荐作风正派、德高望重、办事公道、协调能力强的片长,负责员长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宣传法律知识,倡导道德文明新风尚。农村调委会每天召开员长、片长会议,排查矛盾,调解纠纷。乡镇调委会整合乡镇七站八所的力量,和群众工作站一起接待来访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争取职责范围内的信访问题化解率100%。
大调解中心还精心选聘了政策水平高、基层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担任调解员,该中心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解决跨乡镇、跨行业的信访案件。制作“民情联系卡”,发放到群众手中,每张卡上有群众诉求的有关事项、包案领导、包村乡干部、乡调解员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等内容,为群众及时了解信访问题解决进度提供了极大方便。
“五大工作机制”所有信访问题能够及时“案结事了”
预警摸排、调解联动、“三堂会审”、调解包案、调解员培训制度等五项机制使该县的调解工作逐步实现了由小调解向大调解、由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由被动调解向主动调解的转变,有力地调处了一批跨乡镇、跨部门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
排查工作坚持“三结合”,即定期摸排、预警摸排与应急摸排相结合,单独排查与其他工作联合排查相结合,排查和解决问题相结合。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实现三者联通互动,优势互补。成立了由信访接待中心、涉法涉诉接待中心、疑难纠纷调处中心组成的联合接访中心,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三堂会审”,“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提高了信访问题的“当场化解率”。
对排查出来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和复杂疑难纠纷,逐一明确包案人,掌控调处进展情况,一些多年未解决的信访积案顺利化解。王留村的吕记山(曾任该村支部书记)2005年病故后,村里拖欠其2.1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着落,去年其子吕雪波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县信访接待中心,联合信访中心及时启动了部门调解和联合调解,最终决定由案件涉及乡镇和部门共同筹资,仅用一周时间就将拖欠多年的工资送到了吕家。
提高调解员的业务水平,该县还积极组织全县民调员、专业调委会成员参加市、县两级调解干部培训班,不定期召开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将调解工作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去年以来,已累计培训调解员3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