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7100万人口的京畿大省,河北,正处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
5年间,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下大力解决社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打造“平安河北”到布局和谐河北建设,从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到构建“大维稳”机制,从全国首创“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到构建覆盖全省、上下贯通、联通左右的群众工作网络……促进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正在一步步实现。
创新社会管理,新在观念、新在思路、新在举措
今年5月,清华大学。来自我省的62名厅级干部和69名处级干部,先后在此进行了为期8天的专题研讨学习,主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在一流学校,用一流师资,对重要岗位干部开展这次培训,源自省委做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的清醒认识。“现在社会管理环境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传统方法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根本出路在于,按照中央的要求,创新管理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学员们收获很多。
一刻也不停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5年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省委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综合试点为突破口,深度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2006年,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五大布局构建和谐河北,“关注民生、发扬民主、保障民安、塑造民魂、促进民和”,凸显和谐建设新理念。“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最稳定的地区之一”,以此为总目标,我省深入推进“平安河北”建设,积极打造“护城河工程”,建立健全党政统揽、政法担当、部门履职、群众参与的“大维稳”机制,筑牢守护平安家园的“防火墙”、“安全网”。我省还出台《社会稳定指数评价办法》,将群众安全感等12项指数纳入社会稳定综合考评,落实了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
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我省把开展试点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力求有效解决社会管理面临的热点难题。
从2010年3月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各类试点地区326个、创新项目230个。石家庄市构建以“110警务服务站”为核心的新型城区警务模式,保定市建立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承德市开展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衡水市“星级平安创建”维护基层稳定,肃宁县“四个全覆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试点地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充分肯定。
创新开辟新路,创新激发活力。
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我省在全国首创“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被誉为新形势下三大调解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
推动综治工作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我省在全国独创综治“一票否决警示”制度,对存在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重大隐患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警示,防患于未然。
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生力军,通过大力培育扶持,目前我省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达1.4万余个,会员约600万人,总量居于全国前列,社会影响和服务效果日益突出。
2010年群众安全感调查显示:群众安全感度为88.63%,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48.61%的群众认为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是开展全省安全感调查8年以来最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