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又一春——鄂尔多斯市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

2011-11-03 15:01: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鄂尔多斯市流动人口迅猛增长,目前达到了60万。

    如何管理这60万流动人口呢?我市探索出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推广“居住证”管理。凡在鄂尔多斯市居住一个月以上人员,均要办理在全市范围内通用的“居住证”,“居住证”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信息,将各部门信息集中在一起,实行信息共享。

    推进流动人口集宿制管理。把外来流动务工人员集宿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建设集宿制公寓,实行集中居住、统一服务管理,并全面整合社区民警、居委会干部、治保主任、流动人口协管员等各方面力量,按照500:1的比例进行设置,实现了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对发生过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强制在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

    建立劳动力服务中心。“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将建成4所融信息采集、登记办证、就业介绍、法律咨询、便民服务、权益维护、住宿医疗等职能于一体的劳动力服务中心,以政府补贴为主,为外来流动人口来鄂尔多斯就业、发展、务工等搭建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

    实现管理科技化。充分利用数字化建设的平台优势,在全市有序推进“一卡通”便民服务,通过免费发放市民卡来采集和掌握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及动态。外来流动人口享受公共交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优惠,享受“新鄂尔多斯市民”待遇。

    而对于进城农民,如何让他们进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呢?

    “这种培训经常举办就更好了,不仅让我们学到技术,还学到许多关于城市生活的常识,对我们在城里生活很有帮助。” 从山沟沟来到东胜城的农民张三厚听了东胜区政府为农民举办的素质提升工程讲座后说。

    近年来,东胜区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继农村户籍制度、土地流转、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改革之后,又实施了转移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确保转移进城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安居乐业。此外,东胜区还推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加强转移农民素质提升的各项服务工作,比如提供就业指导、举办专场招聘会,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向转移农民倾斜的力度,强化维权服务等。

    今日鄂尔多斯,已有大都市之风范,世人瞩目,城镇化率达70%。城市变大了、变美了,人口变多了。那么,如何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呢?答案是“同城待遇”。这是鄂尔多斯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