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灵武

灵武市“四项措施”创新监所管理实现监管工作科学发展

2011-05-12 10:59: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灵武政法综治网 

    灵武市高度重视看守所建设,提升看守所科学管理水平,把看守所建成了全区一流的看守所,成为全市“守规矩、筑和谐”民风民俗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警示教育的重要场所。

  一、创新勤务模式,推动科学管理

  改革勤务运行机制,实行巡视监控二岗合一。设置所领导带班岗,巡视监控岗,管教岗,收押、提讯、会见、押解岗,后勤内勤岗五个岗位。保证所领导24小时带班,每个巡视监控区域24小时2人巡视监控,管教民警直接管理监室事务,形成了多岗联动、责任明晰的警务模式。实行“四防一体化”管理。实行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一体的管控模式。在四周监墙安排两个对角哨位,由武警战士24小时不间断执勤,加装AB联动门,增加武警执勤力量和执勤点。市人民政府先后投资260余万元,加强监所基础设施建设。在监墙上加设了钢网墙和蛇腹型刀刺网,加固增建了监区至提讯室的走廊通道,改建了监区大门,铺设硬化了监区警戒区域和道路。增设了外围监控和内警戒线监控系统,安装了可变焦摄像机、云台、探照灯、红外和声光报警、值班室执勤台等先进设备,将传输视频线更换为光缆,提高了网速,并与看守所监控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哨位与武警中队和看守所的有线对讲,实现第一时间处置。看守所与武警中队定期开展联防演练,提高了联合防控的能力。实行主管民警“七包”和协管民警“四掌握”制度。即,主管民警包规范养成、包熟知基本情况、包耳目物建、包内务卫生、包教育转化、包问题查处反馈、包放风期间秩序,协管民警掌握协管监室人数、重点对象、新入所人员、高危人员现实表现等,使主、协管民警的工作职责明确,监督管理到位。实行军事化管理。制定用语规范,实行军事化训练,集体化劳动,集中化学习。民警每天对监室进行安全检查,对在押人员进行谈话教育,落实在押人员行为规范和一日生活制度。在监室内务管理方面,统一配置了在押人员生活用品柜和床上用品,做到了被褥叠放“直线加方块”,形成了语言文明、交往和谐、内务整洁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人文教育机制,打造“阳光监所”

  看守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在押人员的人格,关照在押人员情感和生活。一是强化“五个教育”。即针对在押人员入监时放荡不羁的心理,进行规范教育;针对大多数在押人员缺乏法制观念的心理,强化法制教育;针对在押人员厌世轻生的心理,开展理想教育;针对在押人员思家想家的心理,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进行教育;针对在押人员无政府主义和随心所欲的心理,实行规范化、军事化、正规化的管理教育。在注重教育感化的同时,实行严格管理,对遵守监规、有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对严重违反监规、有牢头狱霸行为的依法严厉打击。为了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所内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禁闭室和心理减压室,设置了监区电视直播室,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开展《认罪伏法》、《预防和打击牢头狱霸》等专题讲座。二是营造公开透明的阳光监所。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向群众公布所内动态、办事程序等;建成了集办案接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接待大厅,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制作了警务监督卡、警民联系卡,方便群众监督查询;建成了视频探视系统,实现了在押人员与家属的“影像会见”;编制了《警务公开目录》,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等,对10类40项监管业务向社会公开;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深入监区视察,让群众充分了解看守所;通过与检察机关积极协调,将监区视频监控系统接入驻所检察室,实现了对监管工作的全天候监督;通过定期与公检法、律师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征求意见,改进工作,最大限度地将监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人民群众了解监管工作,在押人员家属消除偏见和疑虑,为监管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营造亲情感化的工作环境。通过节假日赠送贺卡、安排在押人员与家属视频会见、制作在押人员宣传册、在押人员家属联系卡、宣传单等形式,消除了在押人员的抵触情绪,激发了在押人员“在所不违规,回家不犯罪”的悔改决心;看守所领导对出所人员进行定期跟踪回访,了解困难,帮助解决问题,促进了犯罪嫌疑人的转化。四是营造良好的监所环境。改善办公区和监区环境,书写监管场所警言警句、名人名言及标语口号,建立了警营文化长廊、图书室、食堂、澡堂等设施,粉刷了监区监室,将监所院内可用面积全部绿化,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庭院式绿化特色,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监所管理环境。五是保障在押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就餐标准,将在押人员就餐次数由过去的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用餐标准由过去的每月90余元提高到130余元。设立专项资金为新入所人员体检,对已在押的人员逐人进行体表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确保了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与市医院建立友好协作单位,开通在押人员治疗救助的绿色通道,并适时进行演练,及时救治患病在押人员。2009年以来,看守所共救助生病在押人员19人,救治费用12万余元,走访在押人员家属、出所人员87人。通过人性化教育,感化在押人员,共获取犯罪线索105条,通过线索查证破获14起盗窃案件,涉案价值73382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

 

  三、创新互动机制,建立警示教育基地

  灵武市委、政府将看守所作为全市的警示教育基地,警示干部群众遵纪守法。看守所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会、妇联、共青团及宗教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入所指导工作,并多次接待相关部门和单位到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让记者走进看守所,先后与灵武电视台联合录制了专题片《高墙下的奉献》、与宁夏电视台联合录制了《阳光下的看守所》,专题片鲜活真实,在灵武电视台、宁夏电视台播出后,营造了全社会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公安监管工作的舆论氛围,提升了公安监管部门的执法公信力,起到了感化在押人员,教育干部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四、创新队伍管理机制,增强民警素质始终高度重视看守所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看守所领导班子,加强了警力。看守所通过勤务机制改革,整合警力资源,建立健全了“责任捆绑、任务到人、量化考核、科学评判、奖惩分明”的工作新机制。推行“三抓一练”,一是抓学习,坚持政治建警,强化素质提高,通过监管业务学习、培训来提高监所民警的业务素质;二是抓管理,强化制度落实,推进工作进程;三是抓作风,增强服务意识,锻造了队伍恪尽职守、认真履职、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一练是开展以“基本体能、基本技能、基本战术”为主体的经常性岗位练兵,提升了队伍的执法水平和战术素养。多年来,队伍未发生违法违纪,十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看守所“阳光工程”和“四防一体化”建设成绩,鼓舞了民警士气,促进了看守所工作再上台阶。

  通过以上措施,改善了看守所的设施建设,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指数,严格了执法程序,规范了执法环节,教育锻炼了队伍,密切了警民关系,实现了监管工作科学发展,使灵武市看守所建设走在了全区前列。(王永河 石惠娟)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