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就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指示

  50年前,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少捕人、治安好”的“枫桥经验”。50年来,“枫桥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新世纪以来,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发动和依靠群众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孟建柱强调,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价值所在。多年的实践证明,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环节化解,效果最好。要坚持和发展以“发动和依靠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社会治安好”为主要内容的“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城乡、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的优势,主动深入到矛盾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开展排查,特别是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损害赔偿等常见性民间矛盾纠纷,要尽早发现苗头,及时就地调解,把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详细]

  郭声琨表示,“枫桥经验”体现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要求,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50年来,枫桥派出所正确把握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动了“枫桥经验”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其中一条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社会和谐稳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各级公安机关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又要通过实践创新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内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平安建设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详细]

见证“枫桥经验”50周年

  (一) 半个世纪的变与不变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改造“四类分子”的样板,受到毛主席批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本世纪头十年,树立全国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再到2010年以来,成为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的典范,“枫桥经验”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宝贵财富。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为“枫桥经验”批示50周年,“枫桥经验”能够保持经久不衰的奥秘在哪,让我们共同感受这半个世纪的变与不变。[详细]

  (三)编织“和谐网” 服务零距离 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中,诸暨市不断探索实践“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强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畅通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着580户农户的枫源村,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民主治村办法,按村民代表数被划分为13个网格区域,每位村民代表负责联系一个网格内的所有农户,每个村两委会干部通过联系若干名村民代表间接联系几个网格内的所有农户。网格长联系农户要做到有矛盾纠纷必到,联系户有违法违规行为必到,联系户有生活上重大变故必到,第一时间发现矛盾,解决矛盾。[详细]

  (五)“三上三下” 村事全由民做主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枫桥经验”长盛不衰的法宝。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枫桥镇从2008年开始探索村级重大事项“三上三下”民主决策机制,村里大小事务都征求群众意见,村里重大决策最后由百姓拍板,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机制,有效化解了行政村合并后产生的各种矛盾。提出议题、征求村民意见,是枫源村“三上三下”民主决策中的第一步。据了解,“三上三下”是枫源村于2008年首创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议事制度。[详细]

  (七)“三双鞋”走出干部好作风 近年来,诸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建立联村干部“坐村上班”制,几乎每个驻村干部都备好了三双鞋,皮鞋跑市场、布鞋走农户、雨鞋奔田头。何永明告诉记者,新东坞村办织机的农户现有70余户,已经形成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块状经济”。从2011年联村以来,何永明就经常去周边柯桥、绍兴了解市场信息、及时上门为织机户提供服务。与联村干部何永明一样,今年诸暨市按照“一般村一人一村、重点村多人一村”的原则,将625名镇街干部分派到全市502个行政村(社区)驻扎,办公地点设在村办公楼,办公室里常备“三双鞋”,赢了百姓的普遍赞许。[详细]

  (九)共建共享 为外来建设者圆梦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诸暨,总量突破了40万人,地域文化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如何实现内外融合,安居乐业?成为了新时期深化发展“枫桥经验”的新课题。近年来,诸暨市积极探索实践外地人口本地化、本地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融入模式,让外来人口在异乡真正当起城市的主人。店口镇中心有面墙,店口人叫它“365人墙”,墙上登的是365个在店口工作生活的普通老百姓。如果说“365人墙”让外来者有了归属感的话,那么店口的另一面墙,则让外来者不拿自己当外人。这面墙,店口人叫它“民意墙”。墙上每天晒出的,都是群众反映的问题。[详细]

“枫桥经验”口号格言

  

对“枫桥经验”及其工作方法的整体阐释

  “枫桥经验”最常用的表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基本理念:党政动手,依靠群众,立足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被赋予最新时代特色的“枫桥经验”: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抓早抓小,就地化解;维护稳定,建设小康。

  “枫桥经验”最为典型的“四前”工作法: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枫桥经验”中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问题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

枫桥派出所的职业道德要求

  最简洁的阐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社会治安众人管。

  民警风貌和态度: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

  岗位基本要求: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片真诚办事、一声再见送行、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

  “三送”活动:送法律到家、送服务到家、送平安到家。

  “五勤”工作机制:勤下乡、勤走访、勤记录、勤宣传、勤服务。

[详细]

“枫桥经验”看浙江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