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和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场所设施,集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等功能于一体,在监督管理社区矫正人员的同时,提供技能培训、过渡安置、就业指导等教育帮扶服务,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正逐步完善。
创新管理 构建社区矫正新模式

  开启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新模式

  积极打造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

河南方城县开通社区矫正信息监管系统平台

  由于矫正对象人数多,分布广,若全靠司法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不但工作力度大,还容易出现脱管、漏管、失控等现象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河南省方城县司法局局积极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依托中国联通,组建了社区矫正信息监管系统平台,通过将社区矫正对象的手机号码输入社区矫正信息平台,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矫正对象所在的位置,对矫正对象进行实时监控。详细

浙江宁波首启社区矫正综合性基地

  4月12日,浙江宁波市象山县社区矫正基地——“阳光创业园”正式揭牌启用,这是宁波市首家县级社区矫正综合性基地。该市目前共有社区矫正对象6000余人,阳光创业园不仅注重劳动教育,也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更可以利用经济收益帮困扶助,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一种新探索。详细

河南省拟设立社区矫正管理局

  今后,河南省将协调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劳动和就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县(市、区)或依托监狱、劳教所建立集教育矫治、监督管理、技能培训、生活救助、组织公益劳动为一体,有一定安置规模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经完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河南省社区矫正实现从部分市、县试点到全面开展。详细

徐州铜山:创建社区矫正人员QQ群

  从2012年起,铜山区检察院联合司法局积极开拓创新,摸索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教育的新方式,创建了社区矫正服刑人员QQ群。这种不需要面对面、通过语音、文字的聊天式的谈话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谈话对象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他们思想动态的确切掌握,起到了监管方法灵活多样、教育矫正措施有力的良好效果。详细

健全机制 助推社区矫正工作

  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帮扶工作

  普法教育与矫正帮扶无缝对接

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组合拳”见实效

  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采取种种措施,逐步使社区矫正工作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接收并建档社区服刑人员71700余人,已有40000余人顺利解除矫正,重新犯罪比例仅为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判决前的风险评估、到细化的接收程序、再到社区矫正过程中完善的管理、监督等相关规范的制度都有力的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法律专业人士介绍说。详细

四川成都青羊:五项措施关怀未成年社矫对象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检察院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采取五项监督举措,体现人文关怀,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具体为:实施分类管理,建立有针对性的矫正小组和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引导,帮助社矫对象融入社会;让未成年人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增加社会责任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生活能力;保密管理未成年人矫正档案,让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详细

天津宝坻:传统文化教育助推社区矫正工作

  “如果说我被判缓刑是人生之大不幸,那么现在有机会学习传统文化,可谓因祸得福。若早明白《弟子规》中‘言语忍、忿自泯’的道理,言语上忍让一些,或许就可以避免因打架而引来的牢狱之灾。”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在学习了《弟子规》后写下了这样的心得体会。这是天津市宝坻区检察院将传统教育引入社区矫正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详细

吉林市严格社区矫正强化监管和自我监督

  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吉林省共建立社区矫正人员适应性帮扶就业基地151个,指导就业、就学1834人次,技能培训1900人次,落实“低保”247人次,落实承包田3013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详细

教育矫正 治人先治“心”

  加强社区矫正对象谈心谈话教育

  心病还要心来医

矫正人员与检察机关“零距离”沟通

  为加强与社区矫正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近日,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人民检察院监所科干警在司法所的协助下,走访各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并发放法律咨询“联系卡”,通过小小卡片,实现社区矫正人员与检察机关的“零”距离沟通,从而有效地保障社区矫正人员的合法权益。详细

滕州洪绪司法所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心灵港湾”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和教育,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洪绪司法所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打造心灵港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心理咨询室建立以来,共开展集体心理辅导2场次,进行个案心理矫治5人,举行谈心活动10余次,无一例因心理问题发生的再次犯罪,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详细

心理矫正助“浪子回头”

  “这次心理咨询学习,我觉得特别放松,心里想说的话都能说出来了,非常感谢司法所给我学习的机会。”5月14日,安徽蜀山区井岗镇社区矫正人员杨涛(化名)上完心理矫正课后高兴地说。当日,该镇司法所专门为辖区内4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举办了一堂特殊的心理矫正课。详细

青海省西宁市成立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中心

  为引导社区矫正人员消除负面影响和守法矫正改造,青海省西宁市司法局于近日筹备成立了西宁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中心,聘请了24名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教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家组成中心专家库,并于4月18日在青海民族大学举行中心成立暨专家库启动仪式,省司法厅、青海民族大学、西宁市司法局领导及西宁市四区三县司法局有关工作人员参加启动仪式。详细

帮困扶助 矫正人员涅槃重生

  社区矫正倾情相助 “回头浪子”成功创业

  新生少年重新回归社会

海口新调解平台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为零

  2012年,海口市司法行政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勇于创新、自我加压,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四个新调解平台,全年调解纠纷同比增长32%;在全省率先设立矫正检察室、宣告室和开展手机定位监控试点工作,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为零,连续8年实现再犯罪率低于2%,得到了中央综治委和有关部门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海口市被省普法办推荐申报2011—2012年度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单位。详细

广东广州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仅千分一

  2012年,广东省广州市社区矫正工作以贯彻执行“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为抓手,切实落实“百日防护期”维稳安保措施,强化工作合力、衔接管控、调研宣传,营造促进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氛围,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管控“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标。截止2012年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逾6500人,累计解除矫正约3100人,现在册约3300人,再犯罪率仅为0.1%。详细

山西省社区矫正累计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召开的全省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会议上获悉,截止2013年3月底,山西全省共接受社区服刑人员41962员,累计违法犯罪率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发生重大案件,现已矫正21617人。全省10个市、63个县(市、区)设立了专门机构。目前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4404人,社会志愿者17252人。累计建立就业基地131个,教育基地177个,社区服务基地570个,管理服务中心(中途之家)15个,社区矫正小组12849个。详细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