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10日上午来到最高人民法院网、人民网、央视网2013年全国“两会”联合在线访谈直播间,为广大网友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通过图表等方式,对五年法院工作进行了三点归纳和概括:透过执法办案看平等保护司法理念的实践;透过司法公开看司法公信建设的过程;透过制度约束看司法水平提高的努力。【详细】
“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0773件,审结49863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174%和191%,审限内结案率82.4%。”这串变化显著的数字,来自共28页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分别从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妥善审理经济领域各类案件、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化司法改革、大力加强队伍建设、重视基层建设等共六方面,“浓缩”五年主要工作,并对2013年工作做出安排。【详细】
近年来法院在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方面,采取许多措施,进展是明显的,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法院在利用微博传递司法信息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法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微博、微信等新兴即时通讯工具传播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不断提升新媒体使用能力,努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法院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详细】
翻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连续5年来人民法院审执结案件数量如同阶梯年年攀升。人民法院90%左右案件在基层,80%左右人员也在基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涌入法院。解决法院案多人少的难题,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尊重司法规律,推动立法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多渠道解决问题。【详细】
最高法院工作报告 87个数据见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给力"
透过报告的87个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法院5年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给力",也为"人民司法"理念注上了生动注脚。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受案结案、执行、服判息诉率、司法便民、队伍建设等各方面,五年来人民法院工作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详细】
这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0773件,审结49863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174%和191%,这五年来,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和改革,始终贯穿着司法为民的基本主旨。直面疮疽自我疗疾。工作报告清楚地指出了人民法院仍然存在的问题,报告将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此外加强队伍建设、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作为解决问题的出路。【详细】
这五年是人民法院自身科学发展的五年。最高人民法院带领全国法院内外兼修,上下一盘,对外展示司法公正形象,对内狠抓队伍建设与严格管理,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司法改革的方方面面,实现了自身科学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队伍建设亮点纷呈,从宋鱼水、陈燕萍到詹红荔,大批先进典型引领了法院队伍,集中体现了队伍的主流与风貌。【详细】
10日,全国人大北京团审议“两院”报告,北京市高院院长慕平列出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法院结案近41万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慕平要求法院和法官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以保障审判的公正性。各级法院要优化审判管理,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注意防止审判管理过度行政化,发挥审判组织、审判制度的价值作用。【详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审议“两高”报告时认为,应继续深化司法职权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党和国家要逐步习惯通过司法实现长期执政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宪法赋予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落到实处;树立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此外徐显明认为提高审判机关司法公信力还需要做到审判的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详细】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坚持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和王胜俊院长在报告中都提出了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一改革过程中,人民法院首先要采取提高审判质量,提高司法能力。【详细】
促进司法公正 保障司法为民 ——三位法院系统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在线交流
3月10日19时30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中国人大网、人民网、新华网等12家网站,联合举办主题为“司法为民”的网络访谈,邀请3位来自法院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3位来自法院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法官做群众工作、破解“执行难”、破产重组化解金融危机冲击等话题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详细】
坚持公正生命线稳步提升公信力 ——五年来人民法院以公正促公信工作综述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公正司法则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2008年以来,人民法院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不断丰富公正司法内涵,努力统一裁判尺度,切实提高审判效率,深化源头治理和终端解决,有效提升了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坚守公正司法生命线的重要切入点。为了在思想上强化管理理念,人民法院召开全国大法官审判管理专题研讨班积极予以推进。截至2012年9月,全国31家高级法院和2601个中级、基层法院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目前,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总体上呈现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调解率上升,上诉率、改判发回重审率、涉诉信访率下降的“三升三降”态势。【详细】
201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党的坚强领导、人大有力监督和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本文通过十个关键词的形式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为关心法院建设、关注法治进程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观察视角。【详细】
从2008到2012,春秋轮回,日夜交替,中国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涉过急流险滩,坚持科学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接近。 从2008到2012,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人民法院工作与中国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相伴相随,33万法院干警与法治中国一路同行。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0773件,审结49863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174%和19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万件,审结、执结5525.9万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29.3%和29.8%。五年来,全国法院各类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一直在98%以上;2012年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1.2%,二审后达到99.4%。 五年云卷云舒,五年浓墨重彩。各级人民法院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历史性进步。【详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5年工作向全国人大作报告。“两高”报告内容充实,涵盖司法工作方方面面;司法为民贯彻始终,成为最大亮点。5年司法实践证明,法院、检察院只有俯下身去为人民,用对待亲人一样的感情方式提供司法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期待,法院、检察院今后用实际行动,继续践行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宗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详细】
司法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是法治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一组组数据,“数说”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不懈努力;一句句诤言,彰显司法机关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坚强决心。透过报告可以看出,五年来,两高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详细】
依法惩治贪官反腐倡廉、严格证据制度保障人权、打造“干净司法”促进清正廉洁、严惩“瘦肉精”“地沟油”等犯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做报告,提请代表审议。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报告回应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反映了司法机关依法履行惩治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光荣职责。【详细】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0日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作的“两高”工作报告,向外界宣示了中国反腐决心。 反腐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总理温家宝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坦言,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面对严峻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司法腐败的形势,“两高”报告吸引了众多目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