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作与法治建设相向而行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回顾政协十一届五年的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和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五年来,人民政协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反映面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推动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续写了新的篇章。

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
政协工作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续写新篇章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贾庆林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民主促进法制建设,法治离不开民主的保驾护航,政协工作与法治建设相向而行。五年来,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共和国民主法治建设、人民平安幸福生活积极献言献策。

相关专题

2013年全国两会

  中国长安网推出2013年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2013全国两会互动专题

  “我的平安愿望,网民为平安建设建言”征集活动。

“两会•大法官访谈”

  中国长安网、中国长安网联合推出“两会•大法官访谈”,介绍法院整体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站在新起点 履职新天地

  法院系统6位政协委员展示履职新作风新风采,倾听他们的新关注、新思路与新期待。

协商民主彰显中国智慧

  历经60多年发展,如今,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进行协商,已经成为中共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做法。

政协工作报告首提协商于“决策之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以往,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易,而坚持协商于“决策之中”难。十八大报告中加之“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显示执政党推进协商民主之决心。

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和公共安全机制

  全国政协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协商,提出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管理中基础性作用、加强诚信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加强法律职业队伍建设建议。

实现"中国梦"凝聚智慧 政协需完善哪些方面

  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水平待加强,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需要大力的推进;民主监督的实效需要进一步的增强。都要求下一届政协要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高水平和有效性。

全国政协社法委:5年形成51篇调研考察报告

  5年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委员会专业优势和特点,就社会建设和法制建设领域若干重大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数字看政协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数为2237名,平均年龄56.1岁。超过一半是非中共委员,占比达60.1%;妇女委员399名,占比近18%;258名少数民族委员让56个民族在政协团聚。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