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发生时,夜总会正举行一场大学生聚会,这家名为“吻”的夜总会是是当地青少年和大学生喜爱的娱乐场所,最多可容纳2000人。火灾发生时,夜总会接近满员。凌晨2时30分左右,舞台上演出的一个乐队成员燃放烟花弹时引燃了屋顶的隔音材料。火势迅速蔓延,夜总会顿时充满黑烟。人群在逃离夜总会时发生踩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详细】
据幸存者回忆,火灾发生后,现场浓烟滚滚,人们惊慌失措,肆意踩踏。酒吧正门紧锁,出口却仅仅只有一个小门,从现场的图片来看,这是个单扇门。门窄人多是造成死亡人数众多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这些死者多是因为吸入浓烟窒息和踩踏导致死亡的。【详细】
据巴西当地媒体报道,火灾事发时还有逃离时间,但夜总会保安以为学生突然大量涌出是想落跑逃单,不肯放他们出门。直到发现事态严重后才紧急开放出口,但为时已晚造成大量伤亡。参与救援的消防员也证实称,当时情形紧急到通过凿开后墙救出学生。【详细】
圣玛丽亚所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消防队总指挥对记者说,大部分人是因烟熏窒息死亡,这是因为发生火灾时,夜总会的大门还锁着。一位警方官员说,当时夜总会大门口违规停放着许多车辆,阻碍了人们的逃生通道,是导致火灾死亡人数多的重要原因。【详细】
(1)人员集中,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人员聚集的公共娱乐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在火灾的发展阶段人员是很难疏散完毕的,即使是小的火灾事故,也会导致人们惊慌失措、争先逃生、相互拥挤,不能及时疏散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2)室内装修、装饰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公共娱乐场所内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加上道具,布景等可燃物最集中;观众厅、天花板和墙面为了满足声学设计音响效果,大多采用可燃材料,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增大了发生火灾的机率和危险。
(3)用电设备多,着火源多,不宜控制。公共娱乐场所一般采用多种照明和各类音响设备,且数量多,功率大,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局部过载,短路等而引起火灾。公共娱乐场所由于用电设备多,连接的电器设备、线路也多,大多数影剧院、礼堂等观众厅的闷顶和舞台线路纵横交错,尚若安装不当,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火灾。
(4)发生火灾蔓延快,扑救困难。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由于建筑跨度大,有的处于垂直或悬挂状态,空间巨大,空气流通,加之采用大量可燃物料和可燃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速度快,燃烧猛烈,极易造成房屋倒塌,往往会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详细】
新华社记者1月7日在重庆、武汉、广州三地实地调查发现,夺命大火并没唤起社会对防火的重视,消防安全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安全出口紧闭、通道狭窄、吸烟难禁等现象比比皆是。为何大家对身边的隐患视而不见?也许,“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也没有见过谁家着过火”的想法最具代表性,正是这样的侥幸心理才是悲剧一次次发生。【详细】
进入娱乐场所要有意识了解其内部地形,熟悉所有通道走向。歌舞厅、卡拉ok厅一旦发生火灾,积极寻找多种逃生方法,掌握一定的自救逃生知识。在火势已无法控制情况下,应尽早趁烟雾不大时迅速设法离开,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中毒昏迷,弯腰或匍匐前进。一旦人们蜂拥而至就造成安全出口阻塞,应客服盲从大众心理,果断放弃安全出口逃生,选择其他逃生措施。【详细】
对于人口密集场所,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明确疏散引导员,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组织在场人员疏散。营业使用期间,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油漆等有火灾危险的施工和作业;对厨房排油烟设施、集烟罩、灶具等设备经常进行安全检查。【详细】
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夜总会、KTV、网吧等公共场所也大批涌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时,公共娱乐场所中的各类消防安全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在场人员手忙脚乱,人员疏散困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详细】
每一次火灾的发生,看似偶然,但偶然中都有必然,不可存侥幸心理,平时就要把消防安全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从严监管,从严防控,确保不漏掉一个场所、不放过一处隐患。与此同时,平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完善制度监督,推动群众形成遵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法律的意识习惯,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常识,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