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阳光工程”破解戒毒康复“三难一高”难题

  贵州省探索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新模式,有效降低了复吸率、减少吸毒人员违法犯罪率、遏制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传播,破解了戒毒康复“戒断巩固难、管理控制难、融入社会难、复吸率高”世界性难题。截至2012年12月31日,贵州省已建成“阳光企业”集中安置点137个,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安置、自谋职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途径,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23348名,实现了“阳光工程”建设县县全覆盖和将戒毒康复人员全部纳入安置体系“两个全覆盖”。

阳光工程:打造社区戒毒新模式

  “阳光工程”基本简介:“阳光工程”把“就业安置”作为戒毒康复工作核心,通过就业安置,使戒毒康复人员有业可就、有事可干、有稳定收入、有固定住所,困有所帮、难有所解、病有所医、身心健康有人关爱。为推动“阳光工程”深入开展,贵州建立日常管理机制、技能培训机制、督导考核机制、表彰激励机制、无缝衔接机制、帮扶工作机制、联系沟通机制、美沙酮免费维持治疗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尿检制度、谈心家访制度、县(市、区)长禁毒工作约谈制度。[详细]

  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禁毒必须抓住禁吸戒毒这一关键环节,帮助吸毒人员远离毒品诱惑,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危害、挽救帮扶吸毒人员。“阳光工程”是贵州探索出的一条禁毒工作新途径,要一如既往地推进下去,并将组织专家学者加大调研力度,在全国总结推广这一经验。[详细]

  崔亚东:“阳光工程”是解决戒毒康复问题的治本之策 “阳光工程”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人文关爱禁毒理念的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全国179万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把他们就业安置好,生理脱毒、身心健康、综合矫治好,那就为社会消除一大隐患。整个社会会更加和谐。社会管理创新,重要的是要在解决源头性、基础性、根本上下功夫,在破解难题、破解瓶颈问题上下功夫。[详细]

阳光工程:参与和改变

  心理咨询师李萌:戒毒人员要过心理关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在跟吸毒康复人员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是气质性的病人,在这个社会上遭受了很多歧视,李萌感觉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阳光家园的义工团队就叫阳光妈妈,团队里很多妈妈的子女也是饱受毒品的危害。她们希望其他的孩子也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这里康复,走向社会。让灰心的吸毒康复人员看到了回归社会的希望。康复人员来到这里就业,不仅仅生活有保障,更重要的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详细]

  从“瘾君子”到“阳光企业”负责人:1997年8月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查获强制戒毒,1998年又因复吸被劳动教养3年,2000年出来后,他决心戒毒,在前路一片迷茫之中,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从炸油条、摆烟酒摊,到经营旅店、开烟酒专卖店,再到开办吸纳有吸毒史人员就业的洗涤公司。如今的他,通过不懈努力,不仅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华丽蜕变,还为曾今的“同伴”们创立了人生重新起飞的航道。他就是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靓洁洗涤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龙。[详细]

  阳光企业:堵不如疏 强制戒毒不如有份工作 都匀市爱心棒球厂的女当家蒋绍英现在特别受人尊敬。她腾出一个车间,专门吸收都匀的康复人员到这里就业。棒球出口到台湾,利润她全部分给康复人员。在政府的倡导与扶持下,“贵阳市云阳阳光电子厂”、“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就业基地”、“贵阳市恒汇包装公司”等数十个阳光企业创建了专门的“阳光工厂”,全部招收康复人员。政府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常驻工厂,对他们进行心理帮扶、体检以及康复监督。[详细]

  “阳光妈妈”:让爱照进戒毒康复人员心田: 花溪阳光就业家园有一首“阳光家园之歌”,歌词里这样写道:“阳光普照我的家园,阳光妈妈爱心切切,扬帆起航希望路,共建和谐幸福园……” “‘阳光妈妈’让戒毒康复人员感到‘我有家了’。她们用关爱打开封闭已久的心门,引导他们向‘妈妈’倾诉心里话。”贵州省禁毒办谢桂英说,通过“阳光妈妈”和心理咨询师李萌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疏导矫正,“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沟通距离就能更短一些,心会贴得更近”。[详细]

学界热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秋雁:贵州推广的阳光工程有示范意义。 阳光工程把握了国家战略,(是对)国家禁毒法中的三位一体(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又做了重要的延伸,从国家禁毒委和贵州省的角度能够因地制宜。此外,我们关注到,企业当中有强有力的自律性规范,有绩效工资制度、康复评价,所以说,在这里有面刚性的规范、柔性的规范、自律的规范和他律的规范容纳的非常和谐。[详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阳光工程”实现了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吸毒人员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受社会排斥的群体,解决排斥问题,是包容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能够对受社会排斥的这部分人,减少他们受排斥的可能,这就实现了包容性发展,进而就实现了平等发展、共同发展。所以,“阳光工程”的这些措施,有助于帮助已戒毒人员不再复吸。[详细]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文君:要推动“阳光工程”建设深入发展 开展“阳光工程”对转变政府的治理模式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阳光工程”是实现在家门口的戒毒所;按照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推动“阳光工程”建设发展,不要使其成为一种短期的运动式的风暴式的行为。另外,要健全管理保障制度,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同时,希望引导社会各方的参与,形成“阳光工程”建设的整体合力。[详细]

贵州戒毒新模式取得成效 阳光工程为生活带来阳光

贵州首家“阳光企业” 爱心呼唤戒毒者回归

贵阳乌当: 吸毒犯罪率明显下降

“阳光”蔬果合作社:创建戒毒康复新模式

贵阳白云:“一把手”为“阳光工程”保驾护航

贵阳清镇:戒毒康复人员将实现就业全覆盖

贵阳云岩:推进“阳光工程”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媒体报道

“阳光工程”:破解世界戒毒难题?

  毒品让人变成鬼,而“阳光工程”则是用科学的方法把吸毒者从鬼变成人。生理脱毒容易,而要做的心理脱毒。让吸毒人员融入社会,让他们劳动,帮助他们就业,以“就业安置”为核心的“阳光工程”正是抓住了问题本质。

戒毒“阳光工程”为何得到高层青睐

  近年来,贵州省禁毒“阳光工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公安局及全国禁毒办领导的肯定。“阳光工程”以人为本,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解决康复人员的生存难题,以企业为平台,政府帮扶,达到康复人员、企业和社会的多赢结果。

政府、企业、社会挽救特殊人群的样本

  吸毒人员作为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病人,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关心和关爱。贵州省的“阳光工程”建设,就是在这些前提下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他们摸索出的一套做法,对禁毒任务重的兄弟省份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