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低温雨雪天气持续,针对雨雪灾害天气,贵州、湖南、江西等地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减小冰冻天气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相关地区交警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平安出行。
南方低温冰雪 黔赣桂抗冰灾

  自2012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境内先后出现7次大范围冷空气活动,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破历史极值。近期南方多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发布道路结冰预警。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南方大部地区仍将被阴雨雪天气“缠绕”,天气一时很难转晴。而北方大部气温将触底反弹,出现缓慢回升。

中国遭遇28年来最冷天气 南方局地遭受冻害

  据中国气象局的消息显示,2012年11月下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零下3.8摄氏度,较常年同期零下2.5摄氏度偏低1.3摄氏度,为近28年最低。详细

湖南57县市降冰雪34县市现冰冻

  湖南57县市降冰雪,34县市现冰冻,雨雪冰冻天气仍在持续。湖南省气象局已启动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灾害预警四级应急响应。详细

浙江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

  据浙江省民政厅报告,1月3-4日,金华市武义县普降中到大雪,局部山区积雪深度达10厘米以上。截至1月5日9时统计,13.2万人受灾,1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间房屋不同程度倒损;农作物受灾面积4.3千公顷,其中绝收2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详细

贵州出现大范围雪凝天气

  贵州省气象台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南下强冷空气2日夜间起将影响贵州,3日至5日各地气温再度下降,将出现较大范围的雪凝,局部有大雪,大部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部分路段、桥梁、隧道口有结冰。详细

冰雪之中奋战一线 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1月3日至4日,江西、湖南、浙江、安徽、贵州等多省迎来低温雨雪天气,2013年的第一场大雪带来冬日美景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阻碍。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应对恶劣雨雪低温天气,确保主要交通要道交通安全,确保群众安全出行。一场抗冰雪保畅通的战斗就此打响。

贵州多地出现道路结冰 交警进入24小时勤务模式

  贵州全省有50个县(市、区)出现降雪和电线结冰,多地发布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交警部门进入24小时勤务模式,全力应对凝冻天气,保障交通安全。详细

湖南万名交警上路执勤确保冰雪天气交通安全

  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向全省各级交警发出紧急通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调度指挥和督查,完善值班备勤方案,确保警力充足,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详细

杭州启动超强型交通管理等级应对冰雪天气

  根据杭州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入冬以来首次大范围降雪积冰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杭州公安交警部门立即启动了抗雪防灾应急预案,全体民警停休,机关民警增援一线,全警上路、全力以赴投入到“保畅通、保安全、防冰冻、防事故”工作。详细

江西交警斗风战雪保交通

  从1月3日起,江西迎来了大范围降雪,冰雪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江西全省各地交警全警动员应对恶劣天气,最大限度地减少雨雪恶劣天气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详细

低温天气 考验应急管理

  极寒天气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最牵动人心。极寒天气也的确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与麻烦,但是,在城市应急管理机制的作用下,气象部门及时预警,同时需要相关部门有条不紊应对,大批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才能确保城市运行与百姓生活的从容。坚持主动、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尽最大努力降低恶劣天气对人民生产生活、出行造成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防范水平预警能力不断提高。

公安部交管局部署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工作

  公安部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雪情、冰情、雾情就是警情”的理念,加强研判预警和指挥调度,加强具体指导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力以赴保安全,千方百计保畅通。详细

南方多地区启动应急响应应对持续雨雪冰冻天气

  南方各地气象部门纷纷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积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同时加强公共应急气象服务,各部门则根据气象预警报信息,加强各个领域雨雪冰冻天气的防范应对,保障社会民生平稳。详细

冰冻来袭 2008年灾害是否会重演?

  雨雪冰冻再袭,2008年的罕见灾情是否会重演呢?据气象专家介绍,2008年南方的雨雪冰冻天气是历史少有的,目前的这次过程以及预报的8~11日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在强度上都不及2008年。尽管如此,有关部门在交通、电力、供暖等方面的应急预案仍是不容忽视的。详细

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的八个方面

  预防和应对危机,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能力建设,通过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形势的能力。详细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