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预计,12月13~15日,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东北大部有小到中雪,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北部等地有大雪,局部暴雪或雨夹雪;黄淮南部及其以南地区有小雨或阵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北部有中到大雨。气象专家提醒,近期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多雨雪天气,对交通运输等会产生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建议出行的朋友密切关注天气,合理安排行程和出行方式,驾车的朋友应保持车距,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雪天走路防摔伤:被踏实的雪面,如果结冰,常常比较光滑。步行者刚踏上这种冰雪面时,可以凭感觉试试光滑程度,如果特别滑,则可踩在附近没成冰的积雪上在雪地行走步幅要小,走路速度不要太快,尤其不能踮着脚跟快速“蹭”行。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双手不要提重物,也不要揣在兜里。在上下台阶时,要掌握身体的重心,如果有护栏的话,应尽量用手抓紧,保持身体平衡。[详细]
雪天路面环境差 安全驾车有技巧:起步慢抬离合缓加油。行车中保持低速平稳。加速换挡转速应低于平常。冰面上禁忌急打方向盘。行驶保持匀速直线行驶。坡路合理范围内尽量快。降挡制动。城市里的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轻轨都是较好的交通工具,雪天不宜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驾驶技术一般的人,最好也不要开私家车出行。此外,除雪工作要细致到位。[详细]
骑车:因穿着遮挡视线 注意瞭望 冬天,骑自行车的市民为了抵御风寒,通常会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这样做虽然保暖,但也使骑车人的视线和听力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反应迟钝,增加了危险性。交管部门提醒,为了保证自身安全,骑自行车的市民在道路上通行时,应做到随时观察周围的情况,转弯、过路口前应做好瞭望,服从交警指挥,不要抢行或随意穿行。[详细]
雪后最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老幼群体少出门:气温骤降时往往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当冷空气来袭,血管便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加大及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心脑血管病患者天冷时应减少晨练,最好在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不要选择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其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减少被传染感冒的概率。再次,有心脑血管病的慢性病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相关急救药物,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详细]
雪天摔倒自救技巧 行走时,一旦身体失去平衡要跌倒时,应立即弯曲身体,以降低重心;在瞬间下跌时,要收拢四肢,以避免或减轻摔伤;也可双手环抱在胸前,以防止用手下意识撑地,造成骨折。如果剧烈疼痛或活动受限,应警惕出现骨折。此时,最好就近用硬物将受伤部位固定,上肢受伤可用木板或硬纸板捆绑固定,并用毛巾、围巾等物将患肢悬挂在脖子上;下肢受伤可用长木板将患腿或两腿捆绑在一起进行固定,避免错位。注意选择防滑鞋 雪天外出,应选择穿雪地防滑棉鞋、旅游鞋或球鞋,不宜穿皮鞋及硬塑料底的鞋子,鞋底要软硬适中。以2厘米左右为宜,从而确保行走时重心的稳定。鞋底沟纹要多要深,鞋帮最好高一点,这样既有利于防滑,又能保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