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显示,随着各国防治艾滋病的不断努力,2011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及艾滋病相关疾病致死人数继续下降。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3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仍有近680万人无法获得相应治疗。因此,要实现“‘零’艾滋”的目标,不仅需要卫生工作者的加倍努力,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责任编辑 朱诗瑶)
习近平强调,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全社会都要用爱心照亮他们的生活。习近平表示,对高危人群开展药物维持治疗,是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途径,要注意体谅他们的心理,讲究方式方法,保护个人隐私,让他们打消顾虑,积极配合和坚持治疗。[详细]
李克强感谢志愿者所做的工作,对感染者详细询问他们的病情,希望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用自身的抗艾实践鼓舞更多的患者,帮助他们解心结、树信心,更顺利地回归正常生活,并强调以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健康为重,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李克强对民间组织代表说,你们从事的都是善举,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人道的力量。[详细]
中国艾滋病防治在困难中前行:中国卫生部最新发布的艾滋病疫情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万多例,全国总人口艾滋病感染率为0.58‰,仍然属于低流行水平国家。近十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治艾滋病工作,措施有力,严防艾滋病传播与蔓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抗艾形势。[详细]
我国艾滋病防治面临四大新挑战: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部长陈竺1日出席“全民参与 全力投入 全面预防——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时指出,经性途径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遇到了干预难度加大、传播风险增加、药品经费需求增长、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等四个新挑战。[详细]
中国首家艾滋病关爱中心在武汉成立:武汉在全国建立了首家艾滋病关爱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防治新模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希望解决的相关问题,如心理咨询、病情监测、治疗副作用的处理、其他一般性疾病的治疗等,以及相关转介服务都能在一站式服务平台完成。与传统的艾滋病关怀机构相比,艾滋病关爱中心将提供更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详细]
中国艾滋病患儿专门学校得到社会关爱:为了解决患者中学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山西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绿色港湾”创办了“红丝带小学”,为艾滋病患儿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孩子们在红丝带学校不仅可以接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没有歧视、宽松的生活环境。”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高兴地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