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摘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报告亮点专家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高举旗帜奋力开拓铸就辉煌业绩,领航中国信心满怀共创美好未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关键词盘点

十大关键词引人注目

  11月8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作十八大报告在约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这份共12部分、近3万字的报告赢得30多次掌声,其中的10个关键词格外引人关注。

不走“老路”与“邪路”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

  报告首次将生态建设独立成章,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起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两个“翻一番”

  针对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指标。

详解十八大报告12大部分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把握机遇,沉着应对,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

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推进祖国统一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回归以来,港澳与内地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坚信港澳同胞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

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我们党担负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形势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