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清晨,5名男童,被发现死于贵州省毕节市一处垃圾箱内。警方初步分析得出结论,5个男孩可能是躲进垃圾箱避寒窒息“闷死”。面对惨剧,人们的疑问纷至沓来。而追问的矛头最前端直指的,是主管庞大繁杂社会事务的民政部门。【详细】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群体数量已达数千万人。作为未成年人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监护的缺位,凸现了大量问题。留守儿童群体学业成绩不佳、社会交往能力低,留守儿童在受照顾权、生命健康权保障、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方面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有着明显缺失。【详细】
近日发布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群体成为家庭暴力重灾区。在流动时代中成长的许多孩子,面临着亲情饥渴、关爱缺乏等问题。精神上的“留守”状态成为他们心灵一角最触目惊心的标识。所造成的后果,不仅是个体成长问题,更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详细】
10月24日,浙江温岭幼儿教师颜艳红及其同事涉嫌虐童的照片一经网络曝光,舆论顿时哗然。11月16日,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当事人颜某被警方释放,警方认为颜某不构成犯罪,依法撤销案件,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之前的羁押期折抵行政拘留。【详细】
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容易在生理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烦恼与冲突。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变化,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和极端行为。【详细】
我国法律禁止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的规定非常严格,《未成年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中都有相关法律要求。但这些规定都是原则性规定,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针对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政策依旧非常不完善,缺少针对性、系统性、实施性和“儿童视角”。【详细】
很多“失依儿童”的父母一方健在或者有法定监护人,这些孩子因种种原因无人抚养,却享受不到孤儿“待遇”,只能依靠远远低于孤儿补助金的低保金生活。 “失依儿童”的存在,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难题。关爱“失依儿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境,除了让他们吃饱穿好、学习知识,还应当依法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权利。【详细】
我国目前是补缺型儿童福利系统,通常面向孤残儿童。目前存在一些欠缺:很多留守儿童、流动困难儿童的福利还没有纳入范畴。我国城乡保障制度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只能一概而论补助困难家庭,未能更多倾斜到困难儿童。【详细】
虽然我国没有明确规定设立儿童暴力的庇护场所,但是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妇联、共青团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保护儿童的义务。实践中,这些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责任,多层面保护儿童合法权益。【详细】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劳动、用工、三农、教育、监护制度与户籍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目前对留守儿童的保护还缺少针对性、综合性,相关法律法规明显滞后,而且缺少可操作性。建议加快对不适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修订、制定,如户籍法律制度、教育政策等。【详细】
儿童社会组织、儿童研究部门等从困境儿童的视角来检查有关儿童福利政策,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并鼓励并支持困境儿童参与有关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和讨论,使政府能否主动放权,将大量公共服务事项,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渠道,让渡给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详细】
除传统针对身体的暴力和强制外,精神方面的暴力、利用特殊身份关系实施暴力、父母的作为、严重忽视、强迫未成年人犯罪或从事不应当从事的行为也应得到关注。将这些行为概括到家庭暴力范围,既能够体现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特殊性,也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