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知道怎么做群众知道找谁办
晋中探索农村“六权治本”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职权划分清楚了,办事流程规范了,村干部知道怎么干了,也不会盲目干了;老百姓明白找谁办了,也就理解配合办了!这是近日记者在山西省晋中市农村采访“六权治本”时听到最多的声音。
面对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暴露出来的问题,新一届山西省委提出了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的“六权治本”新举措,探索“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新机制。
去年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本着干部易操作,农民看得懂的原则,打造出了以“三化三类三十条”为特色的晋中农村“六权治本”新范式,使村干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明确权责人人手中都有了“清单”
“今年开春,有个村民来找我,说想再包点地盖大棚种植双孢菇。”和顺县横岭镇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利红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镇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量在外务工村民回村创业。但随之带来的就是很多村民找他要承包村里的荒地扩大经营规模。
“地少人多,就要讲究个公平,这要放在以前,不仅费口舌,而且村民还不满意,说我拿着地不给批,”张利红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无论谁找我,我都拿这本《农村基层权力指导目录》回答。”
“你看,批地的权力不在我这里,有着一套程序——机动地要承包到户必须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报乡镇审批核准,随后公示7天,然后才能签订合同最后报乡镇农经站备案。里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过你放心,过几天村里要开会专门讨论这个事儿,到时候会通知你。”听到如此回复,包地村民表示理解。
“六权治本”首先要依法确权,为此,晋中组织专业人士将过去散落在中央、省、市各类文件中的成百上千条农村管理制度进行集中梳理,并征求村干部及村代表意见,把干部村民普遍关心的农村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宅基地审批、土地征收、保障救助等农村基层权力,划分为重大决策类、村务管理类、便民服务类3类30条,使农村职权实现清单化管理、流程化运行、制度化公开。
而在具体实践中,晋中市还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在30条职权基础上进行加减,而后向乡镇报备。
在《农村基层权力指导目录》中,记者看到,30条职权已经实现流程全部图表化,每个事项要经过什么流程,找谁来办,一目了然,流程图中还将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都进行了标注。
“监管流程图让我们明白了事儿应该怎么办,不能‘任性’用权,标注风险点就等于告诉我们村干部,可能陷进去的坑儿在哪里,走的时候要绕开。”张红利说道。
阳光运行让暗箱操作无处遁形
由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低保一直是引发农村矛盾纠纷的一大领域。两家条件差不多,一家吃着低保,另一家却吃不上,围绕这个问题产生的猜疑是产生矛盾纠纷的重要原因。
然而记者在祁县城赵镇修善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吃低保的由过去的八九十人缩减到如今的几个人,却无一人提出异议。
“不是我有多大本事,是‘六权治本’,让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没有了暗箱操作,我和老百姓之间也就没有了误解、没有了偏见。”村委会主任段续斌这样对记者说。
如今在修善村,村民想要吃低保,首先要向村里了解相关条件政策,觉得符合条件后可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而后由乡(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组织入户调查,经过村评议小组评议,而后在全村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最后经县低保中心审批、公示后方可享受低保政策。
“老百姓办事就是要个公平,你全程公示、公开,阳光运作,村干部也就不可能一人说了算,吃低保需要什么条件,自己哪个条件不符合,一看全清楚,这就实现了一碗水端平,大伙儿都没意见了!”老段这样对记者说。
不仅是低保,现在修善村所有大事小情都要对村民公开,由村务委员会进行监督,群众可以随时询问。
为了让群众看明白办事流程,按照市里要求,修善村将农村基本权力运行流程图绘成漫画在村里公示,制成宣传册发放到每一位村民手中,为的就是让老百姓想看时随时能看懂,想查时知道在哪里着手。
“公开了大伙儿心里都敞亮,我们村这几年上马了三四百万的工程,全村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因为老百姓知道每一分钱的走向,在我们的财务公示里,大到几十万的工程款,小到几块钱的手续费都得写得清清楚楚,因为村干部心里坦坦荡荡,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段续斌这样对记者说道。
合力监督将“六权治本”落到实处
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财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白晓峰成为了和顺县第一批聘用的农村委派会计。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引发干群矛盾的主要因素,以和顺为例,每年农村上访问题中90%左右都和财务有关。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同时避免过去那种村官贪腐、村会计往往是助手的问题,在推进农村“六权治本”过程中,和顺县开始试点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度。
“说白了就是村里的会计事务由我们委派会计处理,由县里统一聘用,乡镇负责管理,每人包3个村,原先的村会计只负责一些统计事务和村三资管理。”白晓峰告诉记者,“委派会计和村里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可以更好地对村里财务进行监督管理。”
“不止是会计事务管理,按照要求我们还要列席村里有关支出事项的会议,过去有些村里开村民代表会议,人数不够就找人代签,现在我们全程参与,人数不够我们就不能支钱,不符合规矩就不能入账。刚开始一些村干部还不太适应,现在逐渐转变过来了!”白晓峰说。
农村“六权治本”,不仅靠制度的“顶层设计”,更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只有依靠群众监督,才能将‘六权治本’落到实处。”白晓峰这样对记者说。(王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