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
来源: 中国长安网  | 2016-05-04 字号:  

洋泾街道综治中心办公区

  洋泾街道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北角,西起源深路,东至罗山路,南临杨高中路,北濒黄浦江,面积7.38平方公里。现有居委会建制38个,居住小区110个,户籍人口10.4万人,实有人口15.8万人。随着本世纪初开始的数万户居民的大动迁、大力度的城市建设、人口结构快速调整并导入,其现有的区域形态和人口结构呈现综合性特点:“城中村”、旧式保障性公房与中高档商品房共存;“原拆原建”动迁农民、棚户区改造动迁居民、福利性保障性住房居民、来沪务工人员与商品房购入居民共驻,社会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洋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以“力量整合、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网络健全、运转有序、工作高效”为目标的综治中心,通过整合接待平台和事务处置平台,形成“矛盾联调、工作联动、治安联防、平安联创、问题联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和力量。

洋泾街道综治中心

  一、主要做法

  洋泾街道综治中心于2007年建成,面积800平方米,工作人员32人。综治中心围绕“宜居宜商、和谐洋泾”总体目标,构建“党工委统一领导、力量统一调配、资金统一保障、信息统一共享、办公统一集中、来访一口受理、资源内外互补”的工作格局,以规范流程为切入点,完善机制,夯实社区综治工作基础。

  (一)明析职能定位,整合资源力量。一是整合多方力量,打造一个平台。中心通过对内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安监等科室,对外吸纳公安、市监、地区法庭、法律服务所、老娘舅调解工作室等单位或组织,打造出了集“维护稳定、治安防控、信访接待、预防犯罪、平安建设、来沪人员服务和管理、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卫生”等共计13项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平台。二是信息一口受理,内部资源共享。中心通过设立一个办事大厅,整合原有接待平台与事务处置平台,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咨询、社工服务等4项职能集中到一起,实现了各类问题的一口受理,同时在内部就问题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三是建章立制,规范办理流程。中心通过建立健全科长带班制、值班负责制、跟踪督办制、责任倒查制等4项工作机制,强化了中心自身运作的机制保障。对一口受理来的问题信息,通过“直接承接制”与“会办制”两种方式分别予以推进化解。

  (二)“两个中心”并行联动,提高工作实效。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相关要素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管理,2013年,洋泾街道与洋泾派出所加强联动,建立了以“常态和高效为目标,以高位独立运作机制为保障的洋泾街道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社警联动网格化管理。

  综治中心加强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之间工作联动、信息互通,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协调功能优势,实现“两个中心”工作的并行联动、相互支撑,推动了“大综治”格局的逐步形成,实现了综治工作全覆盖。一是信息共享,丰富问题采集渠道。洋泾街道通过“两网融合”,实现了 “两个中心”之间的全方位联系、全渠道联通、全过程联动。指挥中心对采集到的与综治中心相关的具体问题信息,以派单的形式把问题信息转交至综治中心,丰富了综治中心信息的采集渠道。二是借势发力,强化问题解决。综治中心借助“两个中心”联动的机制优势,将一口受理吸收进来的重大问题,借助指挥中心的高位协调优势派单下去,加强了综治中心与内外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强化了社会问题的解决。三是固化机制,提升问题办结效率。建立“两个中心”标准化网上办理流程,实现归口管理、快速分流和全程跟踪,提高了问题的办理效率,缩短了问题的办理时间。

  (三)“点、线、块”相结合,辖区综合治理全覆盖。综治中心横向上借助指挥中心下属的3个实体工作站,纵向上通过加强对38个居委综治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覆盖。一是“块”上的事情交出去。综合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公安、交巡警、市监、城管、安监等专业行政执法力量和市容协管、房屋协管、综合协管、社保、特保等综合协管力量,结合自身具体实际,建立起3个实体运作的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站,提升了受理问题的解决效率。二是“点”上的事情抓起来。综治中心在加强38个居委综治工作站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居委的“七位一体”议事制度,将分散在居委的基层综治维稳力量整合起来,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调配,努力提高居委的自治能力,构筑起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三是“线”上的事情协调好。对于其它实体工作站与居委综治工作站都不能顺利解决的非“块”非“点”类的条线类事物,由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条线部门,主动跨前解决。

  二、工作成效

  2014年洋泾街道成功创建“国际安全社区”,连续4年成功创建 “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连续6年成功创建上海市反邪教优秀社区;辖区各类警情数持续降低,全年中心共受理信访事项1018起,办结1018起,办结率达到100%,矛盾纠纷受理527件,调解527件,矛盾化解率和化解成功率达到100%,连续4年在浦东新区“三不”(一般矛盾不出村居、疑难矛盾不出街镇、矛盾不上交)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近年来,在市、区组织的第三方测评中辖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一直保持前列。

洋泾街道是网格化综合管理协管员业务培训现场

  三、几点启示

  近年来,网格化指挥中心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承接了较多的工作任务,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由此,导致部分街镇在综治中心的建设上迷失了方向,对综治中心的职能定位产生了疑惑。洋泾街道在综治中心的建设上通过理顺自身职能定位,明晰两个中心之间界限划分,实现了综治工作全覆盖,在综治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给予我们很大的工作启发:

  一是职能定位清晰是综治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基础。在人员编制不变的前提下,中心通过对内、对外整合相关综治中心工作力量,通过明确定位自身所属的13项工作职能,规范相关所属问题办理步骤,筑牢了自身的工作基础,找准了综治中心的发展方向。

  二是“两个中心”边界清晰是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条件。“两个中心”之间通过互相派单的形式,共享了双方的有效信息资源,借助双方的工作强项,有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办理。同时,避免了“两个中心”之间由于功能定位不清晰,形成“一头大”工作格局,从而影响综治中心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或者因相互扯皮而降低双方工作效率的负面情况发生。

  三是工作网络清晰是实现综治中心工作全覆盖的必然要求。综治中心通过“点、线、块”的工作划分,加上自身清晰的职能定位、“两个中心”之间的共享联动,发挥出了综治中心协调功能强大的工作优势,在“线上”抓住了综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又通过“点”与“块”利用其工作优势,实现了综治工作的全覆盖。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