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确定重点破解难题 推动工作整体提升
来源: 检察日报  | 2016-05-04 字号:  

  2015年8月,浙江省绍兴市召开全市检察长会议,会上列举出十个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短板”问题。会后,绍兴市检察院确定14项重点工作,由各职能部门予以落实强力推进。8个月来,该市两级检察院精准发力,补强“短板”,着力推进法律监督、服务大局、检察自身建设等方面的难题破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次“查漏补缺”引出“天网行动”

  2016年4月以来,绍兴市检察院与该市综治办、法院、公安等7个部门联合开展的“天网行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对法院判决后应予收押和投监的犯罪人员进行集中抓捕和专项清理。而此行动开展正是缘于该院的“找差距、补短板”活动。

  2015年下半年,该院监所检察处经调研发现,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108名罪犯被判实刑后未收监执行,其中60%以上是被判拘役实刑的罪犯。另外,少数犯罪分子采取吞食异物等自伤自残和人为改变生理指标等手段,导致看守所、监狱不敢收押和收监。

  对此,该院监所检察处决定开展对法院判决实刑罪犯收监执行司法行为的专项检察,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要求法院切实履行交付执行职能,建议看守所严格规范对有病罪犯的收押工作,建议公安机关负责查清失管罪犯的下落。

  在绍兴市公检法三方合力下,最终摸清2008年至2016年1月,该市共有188名罪犯被判决实刑后未收押执行。在此基础上,7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天网行动”。

  2016年1月起,在综治办协调和检察院全程监督下,当地法院梳理出历年来判决后未收押和执行罪犯的名单,交给公安机关和卫计部门;公安机关根据名单,开展前期侦查;卫计部门根据法院名单,整理罪犯已有的健康医疗记录,制定集中体检、手术、住院期间医务方案以及传染病防治预案等。

  目前,“天网行动”已对141名罪犯进行了依法收押收监处置,将剩余的47名自伤自残、患艾滋病、精神病和在逃的罪犯列为监督的重点并开展追逃工作。

  “直面‘短板’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让‘短板’成为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该院监所检察处处长诸文彪说。

  17个部门促成27个环保检察“项目”对接

  “短板”问题不解决,检察工作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如何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2015年年底,该院开展了一场查补“短板”的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通过为期一个半月的活动理清了路径、明晰了抓手。服务大局必须有抓手,在出台《关于加强检察机关与社会互联互动及参与社会治理工作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打出了一套符合绍兴水乡特点、产业转型升级特征,服务保障生态绍兴、品质绍兴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察“组合拳”。

  3月初,由该院检察长挂帅、11个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该院“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并作为“一把手”工程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整治、职务犯罪专项惩防,建立生态环境公益调查、检察提前介入制度以及生态环境司法修复补偿制度,建立生态案件年度报告、综合式检察建议机制等,着力打造督政、督案、督审“三督”型法律监督格局。

  “这项工作的目标是要构建起体系化的环保检察工作框架。”该院检察长胡东林说,“一方面要强化检察机关内设职能部门的紧密协作,市级院与基层院整体推进、一体运行。另一方面,要构建检察机关与环保局的深度融合、互动协作框架。”

  检察机关主动与当地环保局联系,出台关于在环境监管领域加强法律监督保障依法履职的实施意见,细化了27项环保检察工作对接项目,分别由检察院侦查监督、民行检察、职务犯罪预防等5个部门和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生态科技处、污染防治处等12个部门进行深度对接,建立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通知衔接、检察提前介入、生态环境公益调查、司法修复补偿等制度,拓宽检察机关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覆盖面。

  3月底,绍兴市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家金属制造企业陆续被环保部门巡查发现存在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绍兴市环保局及时向检察机关提供现场监察、行政处罚等信息资料,检察机关第一时间参与了相关调查,民行检察部门派员协助对损害事实、行为、后果的调查取证提供法律服务,并同步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侦查监督部门发现其中一家钢管企业非法处置危险废物53吨左右,已涉嫌污染环境犯罪,随即开展立案监督,向市环保局制发《建议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函》,促使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并提前介入案件的证据收集、固定等。

  “检察、环保两家推出协作机制紧密度高、互动性强,是全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对接合作的有益探索。”绍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金泉这样表示。

  “一中心”做好服务,“两平台”办好案子

  “我是绍兴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害人家属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但我是江西律师,不清楚如何接洽阅卷手续,故此咨询。”这是江西的钱律师向该院互联网检务接待中心发来的信息。

  该院互联网检务接待中心通过升级改造,把原先“驻扎”在官网的接待中心向微信平台拓展。负责此事的该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陶建军表示,这正缘于在补“短板”过程中,他们发现随着阅卷预约、承办检察官约见、律师会见等业务增加,接待中心功能亟须扩容。

  升级后的接待中心扩展到微信平台,增加了手机阅览、预约、填单、提交证明等功能,操作更方便。同时,将案管中心、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手机客户端等纳入,做到案件信息公开与业务接待服务一并进行,功能更加齐全,实现网上网下的“一站式”服务。

  为进一步正视检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问题,2016年该院的9项年度重点工作,把检察信息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建设列为其中之一。

  2015年,该院重点开展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会同绍兴市纪委在该市行政服务中心内建成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公安、工商、公共资源交易等31个市级部门63套业务系统信息,初步实现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执法行为的即时监督。

  共享平台建成后,绍兴市职务犯罪侦查部门通过平台对全市医疗机构骨伤科领域的人员信息、岗位职责、医疗器械招投标活动等内容进行全面收集,并展开详细侦查,取得初步成果:一举查办全市医疗系统职务犯罪20人,涉及市、区多地医院的8名院长、副院长及6名科室、病区负责人,涉案金额高达1000万元。

  为更好地运用共享平台,该院2016年着手建立检察信息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在4月7日的平台建设推进会上,该院表示,要通过分析“大数据”,对海量信息进行梳理、分析,从而帮助侦查人员挖掘到办案线索。“两平台”全面建成投入应用后,将真正做到“大数据”管理应用的上下贯通、资源共享、方便实用,有效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该院一位负责人说,通过找差距、补“短板”,不仅使干警在思维层面和理念层面得到升华,更是对检察工作在工作内涵、创新发展、管理监督等方面的重新构建,为绍兴检察各项业务工作“均衡发展、整体提升、追赶一流”赢得优势。(胡妮娜)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