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警山东总队菏泽支队成武中队能赢得主席总理授予荣誉?

2016-02-15 17:17  来源:中国长安网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命令,授予武警山东省总队菏泽市支队成武县中队“基层建设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是什么,让这个连级中队,赢得习主席李总理同时“点赞”待遇?是什么,让这个地处鲁西南的偏远中队,连续19年被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是什么,让这个长年担负看守任务、很难做出惊天动地壮举的平凡中队,被称为“没有红军历史的红军连队”?

  “刀锋战士”的秘诀:老营房的“武”字

  中队老营房是由仓库改建的,低矮破旧。斑驳墙体正中,战士们亲手涂出的标语却至今鲜红油亮,只有一个大字:“武”。

  曾经,体重一百九的牛亮,因军事素质偏弱,下队分配时被好几个中队拒之门外。来到成武县中队,当时的中队长王荣茂带他来到字前,把蘸有红油漆的刷子递给他:“能给这个字描红的只有两种人——新兵和在比武中夺取荣誉的官兵,希望你能多描几次!” 几个月后,牛亮父母来队探望,发现儿子后背和脸上有几处青紫,当即去找队干部“讨说法”。然而,老两口愣住了——时值盛夏,正在午睡的王中队长穿着短裤背心迎接,裸露的皮肤伤痕累累。匆忙赶到的牛亮告诉父母:“中队长是因为给我当陪练受的伤,都好几天洗不了澡了!”牛亮后来成了中队的训练标兵,在几次大比武中都拿到了名次。

  成武县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自古就有尚武、习武的传统。中队聘请当地知名武术教练定期来队传授技艺。大洪拳、小洪拳、太极拳等中华传统武术,在这里人人皆习。 近年来,成武县中队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竞赛中勇夺26个冠军、创造11项纪录。

  多年来,中队党支部意识到,无论竞赛比武还是维稳处突,冲锋陷阵都靠一线官兵,必须把战斗力“刀尖”打磨得更加锋利,特别是锤炼锻造“刀锋战士”。

  “无限忍耐,只为绝杀一击。”这是“狙击战神”范明明的格言。范明明2011年12月入伍,三班班长、下士警衔,河南濮阳人。

  为“绝杀一击”,范明明在水泥地上练据枪,一趴就是3个小时,身上压15公斤重的沙袋,肩上压2块砖头,头顶放半瓶矿泉水,枪管上放3个弹壳。这样的训练,目的就是练定力、练平衡。光据枪这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一练就是3个月,胳膊肘磨破了,肉和衣服常常粘在一起。无风的日子,就打开电扇,对着他的眼睛送风吹沙。他的最高纪录是跑完400米障碍后,1分钟穿18根针,定力可见一斑。

  支队长任孔记说,正是这样极度苛刻、极端严格的训练,造就了一批定力过人、能力过人、胆量过人的“狙击战神”。在任何复杂情况下,他们都能做到闻令即射,百发百中。

  “身在成武奉献第二故乡”是中队口号,更是官兵传承50余年的心声。2012年元旦,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成武县一栋旧式住宅楼突然冒出滚滚浓烟。正在执勤的原指导员范承刚飞奔至现场。一个约10岁左右的男孩边哭边喊:“叔叔,快救救我妈妈!”

  范承刚没有多想,找来湿毛巾捂住嘴就冲进楼内,在浓烟滚滚的屋内搜索,被烧坏的大衣柜砸到。范承刚忍着疼痛,背起王某一瘸一拐冲出火海。当天,范承刚和战友们救出被困群众11人、抢出煤气罐5个,3名参战官兵均不同程度负伤。

  老中队长李庆,在一次成武某酒店救火行动中,连续5次冲进火海,救出多名群众,搬出两个煤气罐,自己头发、眉毛全烧光,胳膊、前胸后背多处烧伤。

  近3年来,中队救助驻地群众10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千余万元,资助的69名贫困学生中有45名考上大学。

  强烈的使命催征意识、甘愿奉献的责任担当意识,使中队官兵始终虎气不减、锐气不降、胆气永存,连续50年确保执勤目标安全,先后制止犯人企图脱逃事件39起,圆满完成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50余起,协助驻地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分子79名。

  听党指挥,“淬火”忠诚的秘诀:496期《冲锋号》小报

  在青年官兵价值取向多元多变的当下,如何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献身强军实践的大门前,矗立着这个不容回避的巨大问号。

  创办于1994年7月的《冲锋号》小报,20年来以每月两期的频率,记录下他们铸忠诚之魂的铿锵步履:“身在伯乐故里,要始终认为每个兵都是千里马,无论是什么样的特殊兵,都有其长处,用其所长、用爱培养,在‘家’的认同中,拨动兵心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就能把他们最终锻造成有理想有追求的合格战士。”

  十八大后,中央反腐力度加大,查处的“大老虎”,以及看守所收押的“苍蝇式”问题干部,都成为官兵议论的焦点。执勤战士严守纪律,对看押任务看得清,但对其中的道理却想不明。一班班长、下士杨心株与指导员张志南直面交流:“我们看押的犯罪嫌疑人有财政局原局长、银行行长和乡镇镇长,以前怎么就没看出他是贪官呢?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啦?咱们到底在为谁站岗?这些贪官为什么台上台下不一样?……”

  张志南在《冲锋号》“七一”建党节专号中,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引导全体官兵客观全面地分析看待腐败惩处贪官问题:中央敢于公布贪腐官员“成绩单”,充分体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鲜明态度,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气,表明党坚决反对腐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忧党之心转化为兴党之责,以实际行动为党增光!

  “思想教育只有与解决好官兵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使枯燥的理论贴近实践,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让广大战士在感受到理论魅力后真信真学真用。” 张志南说。

  “战士把中队当家”的秘诀:48本《党支部记录本》

  中队里,保留着30余年来的48本《党支部记录本》。翻阅泛黄而清晰的记录,不仅感到“辣味十足”,而且堪称是一部民主建队的记录史。

  官兵对“士官支委提议PK掉县领导决定”的故事津津乐道、赞叹不已。2010年,中队营房改造,县里领导的意向是在营区内建综合训练场。

  那天夜里,指导员杨修塔主持召开党支部会。没想到,会刚开始,一向不爱说话的士官高金阁却放了一炮:“我觉得综合训练场不应该建在营区。”大家面面相觑:这是县里领导的意向,一个士官怎能轻言否定?

  高金阁却将营区建筑图纸往桌上一摆:“在中队营区建综合训练场,的确能节约用地,省不少费用。可是,我丈量过,营区最适合建400米障碍的场地只有不到80米,训练场建成后,战士无法展开正常训练。”

  “不管是谁提出的,只要有利于中队建设,那就得听。”范承刚当即带着支部拿着皮尺丈量,果然最长处只有80米。高金阁再次发言:“我们能不能考虑和刑警大队共建训练场?”原来,他发现问题后,仔细进行了思考。最终,这份由士官支委提出来、经中队党支部认真研究的合理化建议获得了一致肯定。县里重新研究,特批了一块地,建设两警联合训练场。

  “只有把战士当主人看,战士才能把中队当家建。”公道处事就是对战士最好的尊重,涉及官兵利益的敏感事务,只要中队一碗水端平,官兵就会一条心干事。

  这些年,中队建设重大问题交给大家讨论,重点难点问题发动大家攻克,每月开展“我向支部进一言、我为中队献一计”活动,每周评选“金点子”,每月召开“诸葛亮会”,成为汇聚官兵思想的“聚宝盆”。

  民主建队始终让中队保持风清气正的氛围,近10年来,中队动用营建等各项经费500余万元,先后8名战士考学、39名战士选改士官、26名同志立功受奖,群众满意率达100%。中队党支部为战士成长成才着想,先后有176人取得大中专学历,104人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98人获取各类技术资格证书。

  获得160多项荣誉的秘诀:敢于把荣誉当镜子照

  几十年来,成武县中队从没被荣誉所累,反而获总队级以上荣誉160多项,这其中关于“荣誉”的奥秘何在?是每次前来取经者向指导员张志南提及的问题。

  然而每次,张志南都不作答,而是把他们领到中队的荣誉室。 摩挲着鲜红的队旗,交接仪式仿佛又现眼前——

  “张志南同志,你是第十四任成武中队指导员,这是我们中队的队旗,已连续书写了19年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的历史、163项省级以上荣誉,浸透着在中队服过役官兵的心血和汗水,现在我把缀满荣誉的队旗完整地交给你,希望你能牢记职责,发扬中队艰苦奋斗精神,创造更多更辉煌的荣誉。”

  “我是中队第十四任指导员,中队在你们的带领下继承和保持了创新发展,我已接过你递交的接力棒,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决不辜负中队全体官兵的期盼,决不辜负驻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在中队荣誉室举行的特殊“交接仪式”,已经延续了30年。对于张志南来说,注定要铭刻在血液中一辈子。

  中队的荣誉室里,60多面锦旗上密密麻麻地签满了战士的名字。在这个中队,每名官兵都有属于自己的终身荣誉编号,从1995年中队被评为标兵中队开始从无间断,到现如今正式的荣誉编号已经编列到了272号。

  在武警成武县中队官兵甘愿将荣誉“归零”,敢于把荣誉当成镜子照,这无疑是他们传承荣誉的“独家窍门”。

  2009年6月16日,城关镇农民张某因吸毒过量导致精神异常,手持砍刀见人就砍。时任中队长的王金光带领战士4名火速赶往现场,迎着血刀飞身而上,仅用了不到1分钟就将歹徒制服。整个处置没伤一人,没动一枪。

  回来已是凌晨3点,疲惫不堪的战士们都在兴奋地说:“明天县里的新闻肯定会上头条,真威风!”可是一路上,王金光却一言不发。

  跳下车,王金光就一盆冷水泼过来了:“我们看起来打了一场漂亮仗,仔细一想,我们是运气好啊,处置过程还有很多漏洞。下次战斗如果不弥补,就可能出大问题!”

  王金光带着穿着防弹衣的战士们一步一步地复盘演练战斗:“你们看,为了减少伤亡,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投掷催泪弹。”“两名突击队员与后面抓捕队员衔接还不紧凑。”“我们没有向人质示意卧倒,突击很有可能伤及人质……”一个个疏漏被揪出来,官兵们惊得一头大汗。

  复盘演练完毕,天已蒙蒙亮。王金光回到办公室,和战士一起研究撰写反劫持战斗报告,将复盘找出的七八处漏洞、十多项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写了进去。汇报会上,他这份“检讨式”的报告赢得了全场掌声。

  这份报告随即发往支队,不仅成为了支队反劫持战斗训练的重要实战案例参考,而且实战之后复盘、检讨式总结也成为支队广泛推广的做法,在提高战斗力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胜而不骄,所以常胜。中队1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单位”;从中队走出的官兵中有184人立功受奖、19人成长为营以上干部、26人考学提干、37人当上村支书、82人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成武县中队的事迹经验启示我们: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首在“秉纲执本、凝神铸魂”,培育官兵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的忠诚品格;重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把抓经常当日子过、把打基础当功夫练,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茬一茬接续传承、一任一任接力奋斗,不断丰厚部队建设的内涵底蕴。每个单位都能像成武县中队这样,强军兴军就有源源不断的内生活力、牢不可撼的坚强基石。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