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中院:探索司法新机制 服务经济新常态
来源: 人民法院报  | 2015-12-31

法官向村民了解情况。

巡回审判庭审现场。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四川省自贡市在经济下行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四川省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区域特色的服务大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在“探索司法新机制 服务经济新常态”的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体现了自贡中院的大局意识与责任担当。

  面对面 “零距离”化解心结

  “走,上自贡中院去听听厂长到底咋个说!”

  9月21日,贡井某玻璃厂的职工张师傅叫上几位工友,来到了自贡中院第一审判庭,这里正召开自贡某玻璃厂100余名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的面对面陈述、质询见面会。经过法官的调解,双方讲清了情况、说明了原因,消除了双方间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张师傅在见面会后说:“过去我们天天追着厂长撵,厂长天天躲着不见面,对厂里的情况说不清道不明。现在好了,有了见面机制,可以让我们职工了解厂里面的经验情况,我们也好为厂子的发展建议献策。毕竟是我们吃饭的地方,几十年了,舍不下啊。”

  自贡是老工业城市,受新兴工业影响和经济冲击,破产案件日益增多。如何化解经营者与职工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如何解决上访、堵路、停工等现象,成了自贡中院处理经济纠纷案时常见的司法难题。

  经过多次尝试,自贡中院畅通破产渠道,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法院主持、经营双方自愿的管理者与生产者见面会机制。让管理者摆清单、说情况,让生产者知实情、晓道理。

  7月8日,荣县人民法院召开自贡市某鞋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原来,该鞋业公司因经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收到13位债权人对该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后,荣县法院立刻组织了近3个月的清资核产,并多次组织见面会,双方摆问题、谈现状。最终,大会核查了债权、债权的财产担保情况等,通过了债务人财产管理方案,合议庭也依法对确认的债权当场进行了裁定。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顺利推进了该公司破产清算进程,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去年以来,在《探索司法新机制,服务经济新常态工作意见》的指导下,自贡中院强力推进“面对面”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市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和国有资产处理,依法破产12家,涉案金额近8亿元。妥善解决近1万名职工破产和相关法律问题。从而有力的推进自贡市产业延续和经济结构调整。自贡中院也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国企改革工作优秀单位和先进集体。

  巡回审判全覆盖 接拢“最后一公里”

  自贡中院主动加强司法应对,切实找准新常态下人民法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此,自贡法院立足刑事、民商事、行政三大审判和执行工作职能,深入开展“探索司法新机制 服务经济新常态”专项工作,在深化“背包法庭”“院坝法庭”“社区法庭”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创设符合审判规律、简单易行、便民利民的巡回审判方式。全市两级法院在该市所有未派驻人民法庭的乡镇和部分街道设立了89个巡回审判联系点,实现了巡回审判联系点在全市乡镇的“全覆盖”,接拢群众司法需求“最后一公里”。

  5月22日上午,富顺县人民法院赵化人民法庭在富顺县怀德镇码头挂牌设立全市首个码头巡回审判联系点。随即,赵化法庭于当日上午9时30分首次在该审判联系点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富顺县怀德镇中小学部分学生及码头过往群众共计100余人旁听了案件审理。

  “我们码头这两年在搞开发,经常发生纠纷。法院在这里开庭,我们这附近的村民跟着看热闹,也可以了解一下法律,这个联系点设立的确实好。”家住怀德码头附近的张大哥对于“码头法庭”的设立表示非常赞同。

  怀德码头人员流动较大、人员较为密集、交通较为便利,设立巡回审判联系点有效地减少了部分当地群众诉讼成本,也对这个案件高发的地方起到了有效的普法教育。

  赵化法庭在创设首个码头巡回审判联系点后,已先后在琵琶镇码头、横溪码头、安溪码头、万寿码头、赵化客运码头、赵化货运码头、石道码头、大城码头、怀德码头、长滩码头等十个人、货运码头设立码头巡回审判联系点,并在每个码头巡回审判联系点悬挂了民商事案件流程图和便民服务指南,帮助、指导群众如何参与民事诉讼。

  巡回审判联系点工作主动争取人大、党委、政府的支持,借助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组织力量。在巡回审判联系点辖区内选聘人民陪审员,减少人民陪审员路途奔波,便捷开展审判工作。巡回审判工作被全国各地媒体专题报道,受到省高院表扬。

  借助行业 解决纠纷“短平快”

  富顺县人民法院院长郑静春认为,受司法资源有限的刚性约束,法院已不堪重负,法院需要积极探索与社会组织在纠纷化解中的衔接协作,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互补式纠纷化解机制。在全国各地拥有十余个分会的富顺总商会成为试验田。一方面,借鉴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制度,建立商会内部失信惩戒机制,敦促会员诚实履行协议。另一方面,将商会纳入大调解平台,商会可以邀请法院提前介入,促成纠纷诉前化解。

  刘甲向朱某借款800万元,由刘乙担保。借款逾期后,刘甲却无力偿还。为躲避债务,刘甲开始不接朱某电话,也不与其见面;刘乙也拒不履行担保责任。朱某追款未果,起诉至富顺县法院东湖人民法庭。承办法官发现,当事人均为同村村民,朱某与刘乙系重庆商会成员,刘甲则是富顺商会成员。

  面对该情况,承办法官积极与富顺商会衔接,终于说服刘甲出来面对问题。在富顺商会积极配合下,经多次与重庆商会协调,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案件顺利解决。

  大安区是自贡的传统工业基地,经济形式的变化也给辖区内的企业带来不少困扰。2015年,大安区人民法院与工商联合作建立大安区中小微企业数据库,以数据库为依托,用互联网时代新思维去分析经济新常态、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主动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司法需求,改善融资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法院工作的良性互动。

  大安区商会会长罗丽华表示:“法院与商会共同搭建服务非公企业的法律平台,在自贡市尚属首例,希望各企业充分利用此次机会,牢固树立遵法信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巧用诉 非“活水”才能养活鱼

  2015年6月,为促进企业依法治企,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化“诉非衔接”机制,推进“探索司法新机制 服务经济新常态”专项工作,自贡中院成立了对口联系四川某盐业(集团)公司的“诉非衔接”工作小组,对某盐业集团开展针对老盐化工经营面临的困难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合理的司法建议。集团负责人刘某十分感动:“这是法院给企业带来的温暖,让我们这些老企业看到了新希望。”

  自贡中院针对自贡市盐业、建筑等集团公司受经济形势影响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通过非诉的方式妥善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在处理经济案件时,自贡法院坚持“放水养鱼”“活水养鱼”的工作思路,采取强化司法调解,创新巡回调解、上门调解、网络调解等方式,活用“诉非衔接”机制,起到了良好的司法效果,让纠纷解决的渠道便捷高效,同时也对企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3年,自贡曾发生一起轰动全市的重整案件,涉案标的近8亿元、职工800余人、企业10余家,影响极其广泛。为了不让该企业“一破而亡”,自贡两级法院专门成立了该公司破产案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一名党组成员和民二庭副庭长及一名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资深法官组成专门合议庭进行审理,提前研究审理预案,切实保障案件质量。

  经过近半年的积极调解,于2014年1月24日裁定批准该食品有限公司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让企业“起死回生”。避免了847名职工下岗失业、13个企业的连带责任、7.8亿元的银行贷款成为死账。救活了一个企业,维护了地方经济发展运行态势。

  荣县法院因处置有力,被荣县政府记三等功,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对于该食品公司重整案件曾批示到:“好的案例,可以用适当方式给有关地区介绍。”

  释法理 司法也有“售后服务”

  “在落实司法改革过程中,自贡中院积极延伸服务层面,通过拓展完善司法建议、法律宣传等服务方式,积极防范、化解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诉讼风险。”自贡中院院长马泽波这样介绍。

  11月18日晚7时,大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伟在大安区仁和社区以《犯罪主要特点趋势及预防》为题,在“法治夜校”课堂上,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

  为了保证“法治夜校”普法教育效果,大安法院特别抽选了7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知识精通、审判实践经验过硬的法官组成讲师团,利用业余时间每月下村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课堂上,陈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辖区发生的典型案例,为自发前来的50余名社区群众上了一堂精彩的法制课,受到了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仁和社区的李大妈听得十分认真,她说:“这个法官夜校办了之后,只要他们来讲课,我坝坝舞都不去跳了!多听这个对自己也有好处,我还要回家去讲给我孙子听,让他学下!”

  大安区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因某集团连锁反应的影响,造成公司资金被占用,逾期还款率上升。担保公司尚有相当部分资金是通过为民间资本提供担保为企业融资,每个融资担保项目至少涉及数十位乃至上百位普通老百姓的资金安全。

  为了稳定当事人情绪,解决债权纠纷,大安区法院的法官多次深入社区、乡镇对数十位债权人进行了法制宣传,对该院受理的涉及该企业行使追偿权的系列纠纷案件采取的保全措施等情况进行通报,解答债权人在相关法律诉讼中的疑问,正面引导双方理性对待出现的金融风险,并为双方进行诉前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和解方案。

  债权人之一的王先生说:“一开始我们都着急得很,头脑发热的啥子办法都想去尝试,生怕钱拿不回来。法官他们也不计较我们之前急躁的心态,对我们温言细语,又是普法,又是提供司法帮助的,确实让我们安心不少。”

  2015年至今,大安法院通过开展职能延伸,依据法律规定灵活有效地解决了涉民生、涉重大项目案件60余件,重点企业涉诉案件标的额总计2.91亿元,占同类型案件标的总额约18.56%,司法公信力有大幅度提升,在2014年全省法院民意测评中排位第五,并获得集体三等功。(姜郑勇 余迅科 安妮亚)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