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公安局特警支队健全交流转岗机制
来源: 人民公安报  | 2015-12-01

湖北武汉公安局特警支队健全交流转岗机制

畅通出口 激发活力 铸造尖兵

  交流轮岗机制是保持特警队伍生机活力的关键环节,2015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契机,按照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曾欣“比肩京津沪,全国创一流”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健全民警交流转岗机制进行有益探索,较好地解决了队伍出口不畅的难题,为队伍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公开让民警吃下定心丸

  交流转岗机制关系到特警队伍长远发展,关系到民警切身利益,历来是民警关注的焦点、队伍建设的重点。近年来,由于出口不畅,武汉特警队伍出现民警年龄逐年增大、队伍活力逐渐降低等问题。2015年3月,经争取多方支持,武汉市公安局出台《特警支队民警交流转岗暂行办法》,对交流转岗的适用范围、方式、数量、条件、程序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办法规定,对于普通民警,转岗数量原则上根据当年新招录的特警人数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符合在特警岗位工作满5年或年龄满35周岁以及夫妻双方或直系亲属同在特警工作等条件的,才可以交流转岗。转岗在全局范围内以平职交流的方式进行,市公安局各直属单位、各分局无条件接收安排,对特别优秀的民警优先提拔使用。

  对于支队中层干部,明确规定年满40周岁的正科级领导干部或年满35周岁的副科级领导干部,达到规定任职年限或因工作需要交流的,才能交流转岗。科级领导干部交流转岗,以中心城区分局为主,采取平职交流或交流提拔任职等方式进行。有驻区特警大队的公安分局,原则上每两年提供1个科级领导职位,用于接收特警干部。

  此举从根本上解决了特警队员的出路问题,进一步拓宽了特警队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考核公平为民警树立风向标

  由于每年交流轮岗名额有限,符合交流条件的民警比较多。如何科学公平地确定交流人选,是交流转岗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武汉公安局特警支队专门设计了一套以积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民警能力实绩和工作表现,树立“以实绩定积分,以积分定人选”的导向。

  结合特警岗位工作实际,武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设置基础、实绩和管理三大指标体系,涵盖理论学习、警事训练、勤务工作、立功受奖、学练比武、警容风纪、上级通报、工作年限等9个方面内容,采取每季度支队考核和各单位申报的方式,将民警的工作情况和实际贡献转化为积分,按照从高至低顺序排名公示。同时,明确规定积分结果是民警交流转岗的主要依据。对符合交流转岗条件的民警,按其积分高低顺序依次选择岗位。

  积分考核办法透明公开、科学公平,有效防范杜绝了不正之风,极大激发了民警学习、训练、工作热情。2015年以来,特警支队先后组织考试考核3次,民警理论考试和训练考核的优秀率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0%和7%。

  结果公正增加民警工作动力

  2015年以来,武汉市公安局根据新招录的特警人数及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了首批105名民警和4名处、科级干部交流转岗名额。特警支队严格按照条件、岗位、去向“三公开”的原则,精心组织开展交流转岗工作,得到了广大民警的普遍认同。

  在实施过程中,武汉市公安局政治部和特警支队研究确定具体转岗条件,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民警报名。经审查后,初步确定交流转岗人选,并将空缺岗位在网上公布。特警支队党委集体研究时,综合考虑民警积分和个人志愿,在同一岗位报名人数较多时,严格按照积分高低确定人选,并将最终交流去向在网上公示。

  通过建立完善交流轮岗机制,武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队员的平均年龄降低了0.8岁,优化了队伍结构,激发了队伍活力。今年以来,武汉特警攻坚克难,完成多项重大工作任务,特警支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得集体嘉奖2次,另有43人次被记功、210余人次受到市公安局的嘉奖和表彰。(杨槐柳 徐德利)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