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检察机关:打造规范司法的“精细路径”
来源: 检察日报  | 2015-11-26

办案精准化 监督长效化 创新常态化

山东聊城:打造规范司法的“精细路径”

  说到规范司法,山东省聊城市检察机关有一“活儿”干得漂亮——在该院近三年提起公诉的5639起案件中,无一被判无罪。问及“诀窍”,该院公诉一处处长姜澜告诉记者:“司法规范化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程序要求,其内在的实质更是一种实体标准,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精细活儿’。”

  “办案精准化、监督长效化、创新常态化”正是该市检察机关规范司法的“精细路径”。

  办案精准化:“推门听庭”求真

  案件质量是公诉工作的生命线。聊城市检察机关从出庭质量倒逼公诉人对重大疑难案件的把握能力和出庭公诉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该市检察机关采取“推门听庭”检验出庭规范,将过去由只听不评改为既听又评,由个别人评改为旁听者人人评,由会议式评改为庭审现场评,由只发表评议意见改为撰写点评文章网上集中“晒”,实现观摩形式多样化、观摩内容实质化。2015年5月,聊城市检察院及其他各县市区院的18名公诉干警突然出现在临清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行贿案的一审庭审现场上,对该院公诉人的实战能力进行突击观摩。

  现在,每一起案件到了公诉人手中都成了“精细活”:精研事实、精准证据、精心司法。三年来,该市检察机关无一起提起公诉被判无罪的案件,17件案件被评为山东省检察机关“五优案件”。

  监督长效化:“三书会审”求严

  在山东省检察机关优秀诉讼监督案件的名单中,临清市检察院两年两次抗诉、聊城市院两次支持抗诉后从挪用公款判处五年到改判贪污罪有期徒刑十年的张某贪污案,赫然在目。这是该市检察机关“三书会审”带来监督长效化的一个力证。

  针对公诉实践中存在的监督范围不全面、监督程序不完备、监督能力较弱等问题,聊城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了“三书(起诉意见书、起诉书、裁判文书)会审”监督机制,即由专人对报备的“三书”材料进行分片包干审查,有效提升了公诉环节监督职能的主动性、同步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以此为基础,该院还针对审判文书中的瑕疵问题,撰写了《聊城市刑事案件裁判文书瑕疵情况汇总意见书》送达法院,促其改进,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

  仅自2015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就纠正侦查机关(部门)遗漏罪行17件22人、遗漏同案犯33件61人,提出抗诉9件12人,向侦查、审判机关发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16件次。

  创新常态化:“主题推动”求新

  从“聊城市检察院公诉工作年鉴”上,记者看到一条清晰的主题轨迹——“2013规范化建设年”“2014素能提升年”“2015专项监督活动年”。每年确定一个公诉队伍建设主题,是该市检察机关深化司法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个主题一推动、一个重点一提升,而其中的核心始终是:打造精细公诉、促进司法规范。

  该市检察机关出台《关于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请示、汇报案件的若干规定》;修改后刑诉法出台后,制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羁押必要性审查、刑事和解制度、庭前会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等新规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三级院联动”案件评查活动。2015年8月,在该省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查活动中,聊城市检察机关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开展了“职务犯罪判处缓免刑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的案件”“打霸治痞类案件”三类案件的专项监督活动;开展公诉部门岗位练兵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专题论辩赛、审查报告制作赛、模拟法庭论辩赛等系列活动……林林总总,都是该院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司法规范化的一个小小剪影。

  “公诉人必须要以司法理念的提升促进公正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以法治思维引领公诉队伍向专业化、规范化、精英化的方向发展。”聊城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学军说。(程振楠 卢金增 王凯忠 谷庆扬)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