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警无人机正式上岗执勤
执行事故现场、拥堵路段等的空中摄像任务
近日,3架无人机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正式在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服役”。
过去遇到交通事故造成的堵塞,民警只能在远处下车,步行到现场处理事故,对不能移动的车辆还要等候牵引车,耗时费力,一起交通事故常常致堵一两个小时。
使用无人机后,无人机可空中摄像,民警根据传回来的图像,掌握现场情况,提前呼叫拖车。
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随着路面车流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感应线圈采集数据存在一定局限:当车辆违反禁止标线行驶时,会同时触发两个车道的线圈,对检测数据造成影响;当车流量过大,车辆低速行驶时,监测数据会出现漏拍;当直行车辆不按道行驶或坏车停靠在路上,也会影响线圈检测精度。
为了弥补感应线圈的不足,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引进了无人机,通过全方位、无死角的拍摄,直观反映路口的车流量分布,精确收集车辆流向情况,进一步优化信号灯的交通配时,提高路口通行效率,评估路口配时优化的效果,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武汉市区内共有红绿灯路口1600余处,均装有感应线圈,一旦数据异常就会报警。民警通过路口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判断是否因配时不合理而造成拥堵。
如何精确收集数据,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使路口车流量均衡,提高通行效率?科研处民警使用无人机,连续3天拍摄拥堵路口早晚高峰的车流量,分析比对。结合该路口不同时段的车流量,调整每个方向的放行时间,优化了路口放行方案,提升了路口的通行效率。
过去,交警处理交通事故,既要忙着拉皮尺、绘图,又要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勘查一起交通事故现场至少需要20分钟,遇到复杂交通事故,耗时更长。
使用无人机勘查现场,从起飞到打印出现场图仅需6分钟。而且,高空拍摄的事故现场照片更加直观,不同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明晰。(秦千桥 张鹏 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