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政法委开展政法综治工作 推进平安建设
来源: 吉林长安网  | 2015-11-09

  时代在不断进步,平安吉林建设面对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吉林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把握规律、创新机制、总结经验,推动全省政法综治部门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平安建设,切实提高了平安吉林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共同为吉林百姓编织了一张“平安网”。

  完善政策体系普及法律服务

  注重顶层设计,省综治委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围绕平安建设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平安吉林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综治委决策部署,各地政法综治部门制定出台了有关平安建设的各类规范性文件380多项,有力推动了平安建设深入开展。

  科学的决策,公正的执法,能够营造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平安吉林建设的推进。全省政法综治部门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推动全省范围内实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决策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及跟踪反馈制度。

  如今,法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走进了人们的心底。法律的普及,让为百姓服务的法律组织逐渐壮大起来。仅在东丰县一地,就成立了169个法律工作服务站、组建了25支法律专家服务团队,他们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不仅使群众享受到“零距离”的法律服务,也让更多的社会矛盾引入了法治轨道。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法

  全省政法综治部门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思路,加快推进平安建设信息化进程。目前,已基本实现省到村(社区)五级综治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综治视频系统已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通。此外,我省还把推进平安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打造了辽源、公主岭等一批示范工程。

  保障下情上达渠道的畅通,是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省已有21个县(市、区)建起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百姓可以及时将需求反馈给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也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来自基层、来自百姓的声音。在长春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群众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报到信息系统平台后,部门受理人员会在规定时限内指派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事件处理状态在社区、部门、区级信息平台同步显示,能够做到对百姓诉求、社会舆情、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上传,第一时间分流指派,第一时间反应处理,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与矛盾化解、治安防控、公共服务一体化运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办案判案也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省法院把立案、审理、接访、信息公开等诉讼活动和管理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建成了“电子法院”。省公安厅则在全国率先实现与公安部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对接,建成全国领先的标准地址信息库,被公安部列为“云搜索”建设应用试点单位。

  守护平安吉林社会共同参与

  平安建设是人民自己的事业,更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我省政法综治部门大力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部门单位、人民群众等社会各方面参与平安建设,探索出了邻里守望、十户联防、群众护边员等群众参与的有效方式。目前,全省综治协管员已达到3.8万人,平安志愿者达到27万人。

  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让社会中充满了守护平安的正能量。在临江市,许多群众积极加入到“守望平安志愿者”队伍中,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建立了13支中队,92支小队,守望助力着临江的平安建设。2012年以来,临江市“守望平安志愿者”已累计向公安机关提供违法犯罪线索300多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20多起,协助处理各类安全隐患200余人次。长春市大力发展壮大综治协管员、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动员群众解决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和问题。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