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办理业务服务群众 “公共标准地址库”助力破案
黄石:信息化管理实现警务模式转型升级
家住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的小廖由于生意越做越好,盘算着用自家房子抵押贷款扩大经营。国庆节前,当他找出房产证、结婚证和户口本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3个本上的地址不一样!“那不是要跑几个部门开证明,证明房子是自己的?”想到这儿,小廖的心当时就凉了一半。
10月8日,小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一袋子证件来到黄石市公安局黄石港分局。结果一咨询,根本不用开证明。原来,2014年6月,公安部启动了标准地址库的示范建设工作,黄石市被公安部确定为标准地址库建设示范单位,黄石市公安局建立了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的公共标准地址库,实现了全市标准地址的共享和地名的统一管理。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是公安机关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也是黄石市公安局信息化警务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键对键、点对点,向信息支撑、科技管理要警力
黄石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车管所以办事群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向信息支撑、科技管理要警力、提效率。据了解,通过黄石市公安交警信息网,群众可自助办理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选号、车辆或者驾驶人信息变更备案、牌证补领等17项业务。
针对年轻人喜欢使用掌上电子产品的特点,该所将车驾管业务“搬”到了手机平台上,只要拿出手机对准车管所二维条码“扫一扫”,就可以直接跳转进入车管所官网,图文并茂的车驾管业务信息一目了然。
同时,改革科目一考试模式,在一个全透明、全网络的考试环境里,考生只需通过采集指纹信息即可进入考场,考试成绩自动计入电子档案。在全国车管所范围内率先开辟了电子信息公示栏,公开临近逾期、降级、注销的驾驶证信息和机动车审验、强制报废等信息,供群众随时查阅。
指挥破案、一图掌控,建成公共标准地址库
黄石市公安局的公共标准地址库为每一个地址编上了统一的带有空间属性的编码,以标准地址库为“桥梁”,依托地址匹配技术,实现了地理空间位置的精确定位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可视化展示。通过对接平安城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
黄石市公安局构建了以治安卡口、进出城支路探头和干道治安检查站为圈、综合警务服务站为块、流动巡逻车和民警为点的动态立体化防控体系,并将检查站、服务站等战斗实体标注上图,警用车辆和警用电台分别通过可视化警务系统实现实时定位,全局主要警务资源分布一目了然。
该局还成立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通过建立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4G无线图传车、无线图传探头等多手段视频传输体系,实现了案事件实时传输;制定重大案事件预案库,接入可视化警务系统,录入关键词即显示相应预案;对所有110、119、122重大警情,均直接在图上就近调警、调集视频探头,减少中间环节;建立“接处警一级调度指挥、重大事件现场移动指挥、大型活动安保统一指挥、公共安全应急事件联动指挥”的一体化指挥体系,实现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上可视化一键式调度。
7月30日18时许,黄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警情,西塞山区水泥厂附近有一名男青年被4名男子持刀捅伤,4名嫌疑人驾驶摩托车逃窜。受害人一时无法说清准确位置。经民警提示,受害人提供了附近电线杆上的编号和建筑物名称,接警员立刻通过标准地址迅速定位、调取周边视频影像,并调派附近巡防民警及时到位。指挥中心调取相关路口监控信息,锁定车辆逃窜路线。同时,结合警务巡防系统的车辆定位和警力分布,自动形成周边警力分布图,确定了关键封堵点。指挥中心启动一键“关城门”抓捕模式,迅速调配警力到各关键封堵点布岗拦截,成功将4名嫌疑人抓获归案。
全程跟踪公共安全,连续三年获评先进
在治安管控方面,黄石市的42座民爆库室全部安装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系统,对存储点通过视频巡查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在岗情况。对涉爆危化品使用单位,通过安装周边或内部的视频探头,集中进行远程可视化管理。大冶市通过将危化物品使用单位管理系统和内部视频监控系统接入PGIS,实现对危化物品存储、运输、使用全程的可视化监控。
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接入交通设施、车辆、驾驶员等信息,PGIS平台根据日常流量数据分析出中心城区拥堵“三点三线”,智能规划堵点附近微循环线路。每逢节假日或重大安保活动,黄石市公安局即启动重大警务勤务机制,对道路交通状态实时监管、交通形势评估分析、交通违法取证查处,及时引导、疏散人流和车流,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在消防安全方面,消防部门在全市11个基层大队重要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将11套指挥视频和电子岗哨系统、营区语音广播系统融入PGIS,对部队勤务进行实时监控。建立“三台合一”对接模式,全面利用三字段、手机定位、短信平台、4G图传设备,建立现场和指挥中心间实时视频、音频传输体系,实现灵活、快捷、扁平、高效指挥。
据统计,通过实施信息化警务,黄石市公安机关连续5年实现命案全破,火灾事故同比下降12.8%,连续3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李浩 黄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