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一案警示了什么

2016-06-29 11:24  来源:网易论坛

  据《北京日报》6月28日报道,北京西城法院近日对“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英雄葛振林、宋学义的后人葛长生、宋福保起诉《炎黄春秋》杂志社前执行主编洪振快侵害名誉权、荣誉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判决洪振快立即停止侵害葛振林、宋学义名誉、荣誉的行为;判决生效后三日内,洪振快在媒体上刊登公告,向葛长生、宋福保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狼牙山五壮士”虽然经艺术作品的助力扩大了传播,但同时也是真人真事,更是中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英雄典范。对于这种“真人真事+英雄典范”,也要来一番戏说、大话式的解读,无疑是一种恶意亵渎行为。将心比心地说,“狼牙山五壮士”的后人们,对此愤怒之情不难理解。依法维权,是他们最该采取的措施。而最终获得法院支持,则不仅仅是当事者维权的成功,也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标志性事件。

  法庭审理认为,被告在无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文章多处作出似是而非的推测、质疑乃至评价,通过强调与主要事实无关或者关联不大的细节,引导读者对“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英雄群体及其事迹的细节产生质疑,从而否定主要事实的真实性,进而降低他们的英勇形象和精神价值,实施了侵害名誉、荣誉的加害行为。

  笔者认为,法院做出这样的确认,起码为全社会做出了这样两点警示:

  第一, 对涉及真人真事的解读,尤其是负面解读,一定要建立在铁证的基点上,绝对不能捕风捉影,否则后果严重。对同样的故事进行不同的解读,这当然没什么错,但一定要看清是哪一类的故事。历史上,除了有专门的“红学家”在以多元价值解读《红楼梦》,还有人从其它意义上,对其它名著进行铺陈演绎。前些年,就有作者从《西游记》的管理学意义上著书立说。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分别象征着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4种性格。作者强调,《西游记》不仅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艺术读本,同时也是一部组织行为学说的艺术读本,他可以帮助团队的管理者们,去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劳动效率、工作满意度以及员工关系的神秘因素。

  其实,这样的解读到底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不少人并不关心。人们感兴趣的,是作者的分析概括是否生动有趣。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只有生动有趣的东西,才能带来愉悦的心情。类似这样的演绎,当然没什么风险,因为《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也不是真人真事,所以无论作者怎么解读,也不会带来侵害名誉、荣誉的风险。而以真人真事的“狼牙山五壮士”来任意阐释,显然就没那么简单了。

  第二,对于社会广泛认同、且涉及民族精神内核的东西,决不能以游戏、置疑等态度,试图颠覆其认识价值。把文化经典、历史精英进行脱胎换骨式“恶搞”,以求娱乐所需的强烈反差效果,近年来似乎成为一种时髦。思想相对成熟的成年人,或可一笑置之,或可嗤之以鼻。但互联网是一个公共平台,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的,决不仅仅是心态正常、有一定分析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还有大量的青少年。“恶搞”式的文化渲泄,“恶搞”式的游戏态度,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决不可等闲视之。而从管理的角度看,无论是立法、司法还是行政,当前最应该做的,是如何把对亵渎英雄的反对态度,转化为具体的管理机制,以形成依法而行的制度化保障。而本案的判决,就实实在在向全社会昭示了法律途径的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黄海英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