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本能让我推开群众挡住子弹”
记湖南省华容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胡光志
图为2011年,胡光志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全能实战教官”。(资料图片)
“禁毒警察充满危险和挑战,就像在火海中摸索,在刀尖上行走,受伤是很平常的事情。子弹再前进0.1公分,我可能就没法再站在这里。”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胡光志说,他胸前有一道疤,弹头穿透胸部近10厘米。
记者在釆访中得知,在执行任务中,胡光志多次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但战胜伤痛后,又一次次重回缉毒一线。
从警13年,胡光志一直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线,先后参与破获各类重特大案件80余起,直接参与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00余人。
直面枪口毫不退缩
2015年11月3日早上7点,岳阳市五里牌某居民小区内,胡光志和同事任建文侦办的一起贩毒案件嫌疑人黄某藏匿在此。两名缉毒民警在该小区布控蹲守,伺机抓捕贩毒嫌疑人。
就在民警准备实施抓捕时,黄某察觉到了异常,迅速逃窜至6楼的出租屋内,并将门窗锁紧。随后,黄某打电话召集同伙,企图转移缉毒民警的注意力。当民警任建文下楼察看时,黄某突然开门,手持一把砍刀挥舞着冲出出租屋,与正在蹲守的胡光志撞个正着。胡光志躲过刀锋,因情况紧急,鸣枪示警,将黄某逼回出租屋内。随后,黄某顺下水管道逃逸。
此时,3名民警也赶到现场支援,并请来开锁工人,准备开锁进房检查。胡光志和开锁工正准备上楼,小区院内突然闯入3名犯罪嫌疑人,其中2人手持砍刀,1人手持自制霰弹枪,径直向胡光志等人冲过来。
面对犯罪嫌疑人突然而来的枪口,胡光志奋力一把将身边的开锁工推开,并用身体挡住身后的两名群众,大喊:“我是警察!”有备而来的犯罪嫌疑人扣响了扳机。
胡光志一边开枪还击,一边向3名持刀枪的犯罪嫌疑人猛扑过去,其中一名嫌犯被他开枪击伤,可能被他的气势镇住,3名犯罪嫌疑人转身就跑。胡光志追击了20多米后,发现手举不起枪,这才意识到自己中弹,反手一摸,发现全是血,眼前一黑昏倒在地。
“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去挡子弹?危急关头,哪有时间允许我去思考,是警察本能让我推开群众挡住了子弹。”胡光志说。
装扮鞋匠调查取证
毒品犯罪是重罪,犯罪嫌疑人绝不会轻易开口,这对证据的收集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4年11月,胡光志参与办理一起公安部督办目标案件,为了摸清犯罪嫌疑人党某的落脚点和活动规律,需要有人贴近目标区域不间断化装观察取证。
胡光志主动请缨,在征得专案组同意后,决定化装成鞋匠接近目标跟踪。他反穿一身旧睡衣,买来擦皮鞋的工具,请教路边鞋匠关于擦鞋的技巧,然后待同事肯定没有破绽后就在目标区域“开工”了,一干就是11天,连熟人都没把他认出来。终于,他摸清了犯罪嫌疑人党某的藏货地点。
在11月3日收网那天,犯罪嫌疑人驾车准备带货去与人交易,当得到抓捕指令后,胡光志扔下擦鞋工具,跳上事先准备的办案车辆,准备跟踪到交易地点,与其他队友对其进行抓捕。没想到犯罪嫌疑人在过红绿灯时有所警觉,突然右拐,胡光志将情况上报专案组。专案组决定让胡光志紧跟其后,此时犯罪嫌疑人已经完全察觉,加速逃窜,一场“飞车大战”就此开始了。
在追击近10公里后,胡光志凭借娴熟的驾车技巧,与犯罪嫌疑人所驾车辆连续撞击十几下,最终将犯罪嫌疑人车辆逼停,成功将其抓获。
对于毒品案件胡光志格外敏感,鼻子一闻就知道有没有吸毒的。
2014年1月,胡光志无意中得知,几个操着福建口音的外地人在华容县团洲乡一废弃的酸菜加工厂关门生产着什么,味道很刺鼻,且十分神秘。
掌握这一信息后,职业的敏感让胡光志觉察到这里面不简单。他带领队友乔装打扮后夜晚去观察,经过连续几晚观察和分析研判,确定是华容本地人艾某伙同福建长汀的一伙人大量购进盐酸、乙醇、甲苯等易制毒化学品,企图生产毒品。
为了摸清厂内的情况,胡光志连续一个星期化装成用电瓶电鱼的农民靠近观察。深夜,他爬过一片荆棘丛生的坟堆,趁看门人不注意,翻过两米多高的围墙,来到排污口取样,并继续观察取证,用摄像机将这伙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制毒过程全部拍了下来。由于怕上厕所,他连随身携带的一袋饼干都没吃,只喝了半瓶水,硬是坚持到第二天天黑,才撤出现场。
回来之后,同事特意给他熬了一碗姜汤,下了一碗土鸡面,他来不及吃连忙将所拍的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完后由于体力不支昏倒在地上,而他所拍到的信息为案件收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拒绝诱惑甘守清贫
胡光志在家人、同事眼中是绝对的硬汉,而他也有侠骨柔情的一面。
2012年5月,胡光志带领民警抓获了一对贩毒分子张某、黄某,两人都被判了刑。后来,胡光志了解到,这对夫妻的大女儿读高一,小儿子才读小学。他找到当地居委会商量如何让两个孩子继续读书。胡光志说:“父母贩毒有罪,但两个孩子是无辜的。”他发动群众捐点钱,解决学费和生活问题,然而当地居民对毒贩家庭不太支持。于是,胡光志给了500元钱后,又找到两个孩子的学校,学校给予了支持。
工作再忙,胡光志也没有忘记两个孩子读书的事。半年后,他又来到学校看望这两个孩子,当得知在学校和孩子亲戚的帮助下,他俩继续在读书,他放心了,并给了两个孩子400元。胡光志跟两个孩子说:“你们要好好读书,你们的父母判刑不长,不久就会回来的。”两个孩子都感动得哭了。
其实,胡光志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妻子没有工作,弟弟也没有成家,全家的生活开支和儿子学费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为了不增加儿子的经济负担,他父亲不得不忍受与老伴两地分离的痛苦,独自一人到福建打工,把体弱多病的老伴留在农村老家。
虽然家庭困难,但他从不利用工作为个人捞取好处。这几年,胡光志先后多次拒礼、拒贿10多万元。
“禁毒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愿意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胡光志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没有名牌服装,没有灯红酒绿,胡光志在名利诱惑面前甘守清贫,在忙碌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刘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