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听听警察妈妈心里话

2016-05-08 16:53  来源:南京晨报

  母亲节,听听警察妈妈心里话

  她只知道儿子头顶有一枚警徽,从没有摘下

  这周末是母亲节。天下的儿女,在这一天都愿意听到最亲爱母亲的叮咛。这些叮咛,或许有关恋爱、婚姻,或许有关学业、健康。但有些母亲,她们的叮咛却总是脱不开“平安”二字。她们,是警察的母亲。当自己的孩子一次次面临血与火的考验时,牵肠挂肚、夜不能寐是对这些母亲最准确的描述。因为保密需要,她们当中有的甚至说不清孩子的具体工作,她们只知道儿子头顶有一枚警徽,从没有摘下——

  “儿子从不肯跟我说起他的工作”

  缉毒民警的母亲:丁宣青

  警察儿子:鼓楼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民警 王凯

  王凯是一名缉毒警察,而且是一名侦查员。他在报上没有真名、没有照片。一定要讲,只能说他屡次参加侦办公安部督办的毒品大案,有过枪战,多次千里走单骑追踪毒贩。

  也许像王凯这样的缉毒民警,全国有千千万万,可对丁宣青来说,王凯是她唯一的儿子。

  “儿子从不肯跟我说起他的工作,他总说,没事的,妈,别瞎担心。”可丁宣青从不敢看电视上那些抓捕毒贩的新闻画面、影视作品。“我怕在那里面看见儿子的身影,怕那些穷凶极恶的毒贩拿着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我的儿子。”

  “我不求他能够承欢膝下,常伴我们老两口左右,只要他平安就好。”——这是一个缉毒民警母亲朴实的心里话。

  “虽然很心疼,还是为他骄傲”

  三警之家里的妈妈:鼓楼区公安分局民警 吴锦

  警察儿子:鼓楼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反电信网络诈骗中队民警 陆楚天

  吴锦的儿子叫陆楚天,今年23岁,2014年从警校毕业分配到鼓楼区公安分局,和妈妈成为了同事。小陆还有一位从事刑侦工作30年的前辈,就是他的父亲,这是一个三警之家。

  不久前,因为侦办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小陆出差一个多月,为了与嫌疑人争分夺秒,超强度的工作,长期的饮食、休息不规律,让小陆两次晕倒在出差途中而被同事强行送上了回南京的飞机。而直到上飞机前一刻他才电话告知母亲。

  那一刻,当吴锦第一次从电话里听到儿子有气无力却刻意一语带过的说“身体有些不舒服”时,她的心里就“咯噔”一下,“他一定是扛不住了才会说,只是一点不舒服他不会说的。”

  在机场出口处,吴锦的忐忑得到了证实。“他一个人拖着箱子,脸色苍白,步子很沉,一点点挪到我面前,叫了一声,妈,就整个人趴在我身上。”

  “这还是我那个阳光帅气的儿子吗?我当时就不行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吴锦搀扶着儿子,直接去了医院。

  “第一天就挂了七八瓶水,从早挂到晚。”吴锦哽咽着说:“他爸爸也是这样,工作起来就不要命,头上、身上都是伤疤,有一次车祸翻车,整个胳膊压在车下,粉碎性骨折,我也是这样去机场接,一个这样,两个也这样,我真的受不了……”

  谈起儿子,吴锦的言辞里都是愧疚:“人家的孩子都是精心带大的,我家儿子是拖大的。从小就在派出所长大,上学时学校在派出所附近,放学了就到所里跟我一起吃食堂,然后在办公室写作业,等我下班。儿子会选择警察这个职业,也是从小耳濡目染,受我们影响。”虽然很心酸很心疼,可是吴锦还是为儿子感到骄傲——这是一个三警之家里的警察母亲复杂的心里话。

  警花准妈妈的内心独白

  因公牺牲民警的女儿、警花准妈妈:鼓楼区公安分局湖南路派出所民警 余雪(余雪的父亲叫余明,生前是鼓楼区公安分局宁海路派出所民警,2008年6月28日因公牺牲。)

  父亲离开我已近8年,对父亲的思念有太多的感情难以用语言表达……总是深深埋藏在心底。

  父亲原是名军人,转业回来后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父亲总说,对我们亏欠太多。记得有次夜里,他在巡逻,家里的门被小偷撬开了,我和母亲吓得不敢作声,好在小偷看见房间的灯光便逃走了。电话里,父亲满是愧疚,他巡逻保护了一方安宁,可自己家中的妻儿却保护不了。所以小时候很讨厌父亲的工作,觉得就是警察这个职业霸占了父亲和我们交流的时间,也正是这个职业,让父亲把笑容,把温柔,把善良,把关心,把时间大多给了老百姓,留给我的,只有那坚硬和疲惫的面庞。

  可如今,我也当了警察,也就快为人母亲,却开始渐渐能体会父亲的坚持了。我只希望以后我的孩子也能理解这份传承的爱与坚持——这是一个因公牺牲民警的女儿、警花准妈妈深刻的心里话。


责任编辑:郭美宏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