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热爱生活关爱群众的“铁腿警察”

2015-12-17 09:11  来源:人民公安报

张林为群众办好证件后,总是站起来双手奉交 程中南 摄

  张林是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他的人生之路并不顺利,但是面对坎坷,他没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而是坚强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

  坚强乐观是改变他的强大信念

  十几年前,张林因公负伤,导致左下肢截肢。在负伤的最初,躺在病床上的他失落、迷茫,甚至绝望,本来应该有着大好的前程,如今却成了家人的负担,看着截肢的左腿,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变得灰暗。

  他日思夜想,终于想明白了,他今后的人生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躺在床上从此成为家人的累赘,要么站起来撑起自己的一片天。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戴上假肢,他练习站立,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伤患处流血、结痂,好了之后再戴上假肢练习走路,经过千百次的磨炼,他终于站起来了。他激动地说:“少了条腿,我不是又重新站起来了吗?人生总会有希望。”

  爱岗敬业是充实他的精神支柱

  2006年,张林调到出入境管理岗位,在单调枯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每天他都要面对前来办证的群众,面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阶层的申请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难题,张林从未抱怨,每天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微笑面对每一位申请人。

  2013年夏季的一个下午,一位中年男子来办证。证件办好后,张林本应起身将证件交到申请人手中,可他那不听话的腿怎么也站不起来,他浑身冒汗,站也站不起来,急得话也说不出来,那位申请人以为张林是在刁难他,证办好了为什么还不给他,于是发火了。张林无奈之下咬着牙,忍着剧痛,单腿跳着走出柜台,把证件交到申请人的手里。申请人望着张林有些诧异,问张林是不是腿碰伤了,张林摇了摇头,那位申请人非要看看张林的腿。当他掀起张林的裤腿,摸到假肢时,他惊呆了,又突然间明白了,他惭愧地说:“兄弟,对不起,我难为你了。”这一刻,张林感到一切委屈都没有了。

  求实创新是助推他工作提升的“火箭”

  每逢节假日都有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办证,节假日是出入境办证的高峰期。每当有申请人预约在节假日期间办理证件,张林都主动申请为群众办证,从不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加班,他常说:“外出打工不容易,咱少休息一会儿,让他们安心在家过个节,多陪陪家人。”

  9年中张林为群众办理各种出入境证件2万余件,并创下零差错、零投诉、群众百分之百满意的优异业绩。如何打造工作新亮点,能快捷快速为老百姓服务,是张林一直不断探索的目标。

  多年来,张林注意到每逢高考过后近千名应届毕业生蜂拥而至,要求在高校录取前办证出境旅游,工作量突增,让窗口的民警手忙脚乱。看着长长的队伍,群众等待的面孔,张林心急如焚,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加上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他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自2011年寒假开始,他就提前进入学校,把宣传单、警民联系卡发到了学生手中,通过校方掌握高考过后要出境的学生信息,学生在寒假里会陆续接到张林的预约电话,谁有空、谁来办证,这样一天下来能办理20几起业务,既减轻了工作压力,又让群众零等待。

  “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方式已成为张林的工作常态,9年间,已经无法计算出他到底加了多少个班,为多少申请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他创新的“预约服务”、“电话服务”、“延时服务”、“送证上门”、“百姓预约点”等服务方式,已然成为靖宇出入境的“金字招牌”,不断成为推动他工作提升的“火箭”。

  亲民爱民是他永远的工作准则

  张林生活十分简朴,每天上下班他都坚持蹒跚着步行,甚至连一元钱的公交车都舍不得坐,更舍不得买一辆残疾车。可帮贫扶困时,他却慷慨解囊。

  10年前,靖宇镇河南村村民王永义家中失火,家徒四壁,张林便尽可能地帮助他。逢年过节张林就让家人给王永义家送去米面。王永义的孙子读小学,张林每次去探望都忘不了带些学习用品。多年下来,他与王永义成了“铁哥们儿”。

  2014年,张林在一次下乡工作时,得知李月(化名)为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其与奶奶一同生活,生活拮据。张林便与李月结成了帮扶对象,他为其送去学习用品,并把李月一家的生活状况作了详细记录。带着一份关爱,张林四处游说,逐级反映,引起了周围群体的强烈反响,切实为这个贫困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李月说:“我长大了,也要像张叔叔一样做个好人。”

  张林凭借着超强的毅力,忍受着别人无法忍受的伤痛,把点点滴滴的爱渗入到老百姓的心田,赢得了身边同事和群众的尊重。他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他记不清了,但是老百姓的心里有数。身残志更坚,他用一条铁腿铺就了一条爱民、为民、亲民的金光大道,遍洒“铁腿警察”一片无私忘我的爱民之情。(张大鹏 尹玮铖)

责任编辑:黄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