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那会儿,陕西省西安市兴隆园社区的冯大爷有个烦心事儿:孙子马上要参加中考,可院子里有条狗深更半夜里老在叫唤,吵得孙子休息不好。
但是,究竟是哪一家的狗在夜里狂吠呢?冯大爷听不清也看不见。问题被反映到兴隆园社区警务室,女民警程倩答应跟老爷子去看看。
大白天,狗都不叫。冯大爷家住在二单元,程倩在他家楼下往上望了望,却不上楼,而是径直上了三单元。走到一户门外,程倩一按门铃,就听到里面有狗跑到门口叫。“就是这条狗!”冯大爷这回听得真真的!
不过,冯大爷后来挺纳闷:自己这么些天都没整明白的事儿,这位小程警官怎么一来就清楚了呢?
33岁的程倩是西安市公安局凤城路派出所的社区民警。4年前,程倩刚当上社区民警的时候,还是个十分腼腆的人。可是,她又是个要强的人,工作不甘落在人后。社区民警的功底,一多半要在台账上显示。每次下社区,她都带着笔记本电脑,什么信息都往里录。因为使用频率太高,主板都坏一个了。
就说狗的事儿。程倩的信息来源,可不限于养犬办的办证信息。每年防疫站要免费给社区居民养的狗打一次防疫针,对这事儿,养狗的人都特积极。以前,打防疫针的地点在广场上。2012年底,程倩从海虹社区调到兴隆园社区后,就跟人家协商,把打防疫针的地方移到了警务室旁边。这样一来,她顺便把犬类信息收集到了手上。另外,保安巡逻时发现未登记的狗、居民跟狗有关的投诉,她都会马上把信息录入电脑中。
冯大爷投诉后,程倩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冯大爷住的二单元没一户养狗;而旁边的一单元有两户,三单元有四户。她站在楼下看了楼上的窗户,发现冯大爷孙子住的房间离着三单元近,所以就先上了三单元。后来,打电话联系上了那位养狗的主人,说了冯大爷反映的情况,狗主人答应把狗送到她家另一处房子去。冯大爷的闹心事儿就这么化解了。
长庆油田给职工和居民实行“一卡通”制度,一张磁卡,既可就餐、购物,又作门禁卡。接手兴隆园社区警务室时,程倩就用一卡通信息比对她接手的台账,进行更正与补充;小区里的车辆,她也根据办停车卡的信息,充实到台账里。慢慢地,程倩给社区每一个单位、每一家住户、每一位服务对象全部建立了电子档案。
和群众打交道,程倩还大量地加微信好友,群众有事儿可以咨询她,她也可以定期发布各种警情提示。油田职工收入较高,手上有几个闲钱,有些人就喜欢放在投资公司里吃高息。发现有人上当受骗,程倩就赶紧发微信,提示大家!
一些没有地下停车场的老小区,路面停车往往矛盾尖锐,常有群众投诉到程倩这儿来。程倩就拉保卫干部们建了个微信群,遇到投诉,她就发在群里。既然管事儿的人都在群里,那么该谁处理的事儿,谁自己去处理;没去,领导看到了也会催他。
兴隆园社区有个数字化大厅,因为内线电话为“440”,也被居民们称作“事事灵”。“440”针对老人有个“一键帮扶”的项目,单独生活的老人家中都安装有一红一绿两个按钮。老人如果遇到水、电、暖出了问题,可以按键通知“440”。绿键是普通情况,红键是特殊紧急情况。小区有个80岁的韩大爷,自己半身不遂;他老伴王奶奶79岁,患有帕金森病,记不住事儿。韩大爷三个儿女都在一线油田,一年回来不了几天。韩大爷生活不方便,就经常红键、绿键轮番按。因为他们的难处不在水、电、暖方面,“440”工作人员也帮不上。
两个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在家,万一有个事儿,怎么得了?警务室和“440”离得不远,程倩知道后,就告诉工作人员,再遇到韩大爷家有事儿,就通知她去解决。打这儿以后,韩大爷老两口要买个什么药、报销医药费,都是程倩替他们跑腿儿;王奶奶一看电视,就记不住炉子上烧着水,程倩就跑超市替她买了个计时器。从此,王奶奶再没有烧坏过水壶。韩大爷用的是老人手机,不是智能手机用的小卡,韩大爷手机坏了,程倩跑凤城四路给他修好;可他非要保留原来的号码,没辙,程倩只好又坐地铁跑钟楼附近的西华门电信营业厅给他补办了大卡。
最近,兴隆园社区获评“西安最具安全感的十强小区”第一名,兴隆园社区警务室也被评为“全省社区警务工作示范点”,连续三年荣立个人三等功的程倩也被评为了“全省优秀社区民警”。(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