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牧民,兢兢业业”是对潘志荣检察官工作三十载的真实写照。达茂旗地处我国北疆,草原广袤,条件艰苦,三十多年来,潘检察官扎根在这里,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牧民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用一颗心,贴近牧民的心,用大爱诠释着“守望相助”的真情。也因此,牧民们亲切的称他为“安达”(蒙语,兄弟的意思)。
潘志荣检察官非常随和,大家都叫他“老潘”。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觉得亲切,忍不住和他交谈,得知我还是一名法学院学生时,真诚的告诉我要好好学习法律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坚定对法律的信念,将来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点事。还和我谈起他刚毕业工作时的事,告诉我要不怕困难,能吃苦。潘老的话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淳朴和热情,执着和踏实,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和照顾,让我感动。随后我又了解到,老潘的儿子小潘现在也在基层检察院工作,可能就是因为有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影响,让和老潘的儿子一样的更多的人加入到基层中,为人民做点事。“上阵父子兵”,老潘一家都在为大草原默默奉献。
老潘生活上特别简朴,从来不肯为自己多花一分钱,一件衣服穿了又穿,就是舍不得扔,一双儿子快穿坏的鞋,他拿过来修修补补,垫了几双鞋垫继续穿,更新换代的检察官服,他洗好送给穷苦牧民。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人,在帮助牧民时却很大方。在寻访时了解到牧民斯琴高娃家经济困难,丈夫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考上大学却无力支付学费,老潘当机立断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表示愿意资助他直到毕业。本身并不富裕的老潘,总是在牧民又困难时主动帮助,还为牧民提供担保,筹措经济来源,帮助牧民解决实际问题。
老潘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远,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有人问他“妻子支持他吗?”,老潘笑笑回答“家人都很支持”。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告诉我们,老潘在检察院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他不爱坐堂办案,总是到牧民家中走访,老潘文件袋里总是装着一本本《民情日记》,里面记载着他走访时牧民家的情况和各种诉求,不论能解决到什么程度,他都努力去解决。每次寻访回来,他都满身的尘土,有人笑他,他却说“只有身上有土,心中才有牧民。”
老潘是地道的汉族,却精通蒙语,用蒙语为牧民提供法律服务,方便了广大蒙古同胞。老潘还打算系统学习蒙语,更好的为牧民服务。老潘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向自己挑战的精神,值得我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