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生:高墙坚守37年的无悔民警

2015-11-19 08:42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个人简介:

  王光生,57岁,现为湖北省兴山县公安局看守所民警。1978年1月参加工作,从警37年一直扎根在看守所工作一线,在后勤、内勤、管教、巡控等多个岗位工作过。

  在看守所工作的日日夜夜中,王光生看守过在押人员4000多名,曾先后发现制止在押人员自杀、自伤自残事件150多起,制止闹监事件400多次,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800余处,创下了37年监管工作无违纪的历史纪录。

  ■人物特点:

  为人正直,任劳任怨,37年工作如一日;充满爱心,敬畏生命,待在押人员如亲人;做事较真,敢于碰硬,从不拿原则做交易。

  ■人生准则:

  其实人就跟白菜一样,你不能看到它蔫了、生了虫眼就认为它坏了,你给它施施肥、浇浇水、捉捉虫,它还是会长好的!

  ■兴趣爱好:

  种菜、养花、下象棋。

  ■大众点评:

  王光生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值得全局民警学习。

  ——宜昌市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局长刘红洲

  看管在押人员不是一件容易事,他们突然失去人身自由,情绪极不稳定,民警责任很大。就是在这样一个责任大,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时间特殊的岗位上,王光生干了37年,令人钦佩。

  ——宜昌市兴山县看守所民警黄萍

  57岁的王光生是湖北省兴山县公安局看守所民警,1978年1月参加工作,从警37年一直扎根在看守所一线岗位,从事过后勤、内勤、管教、巡控等多项工作。在管教和巡控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曾先后发现制止在押人员自杀、自伤自残事件150多起,制止闹监事件400多人次,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800余处,创下了37年监管工作无违纪的纪录。

  王光生没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豪言壮语,只是常常微笑着说:“我就在监所这一亩三分地上干一辈子,退休了就在旁边继续种白菜。其实人就跟白菜一样,你不能看到它蔫了,生了虫眼就认为它坏了,你给它施施肥、浇浇水、捉捉虫,它还是会长好的!”

  王光生为人正直,坚持原则;踏实苦干,甘守清贫;充满爱心,敬畏生命……11月2日,记者走进兴山县看守所,聆听这位老民警讲述动人的故事。

  敬畏生命,把在押人员当家人

  1978年,王光生通过考核来到看守所工作,16间砖瓦结构的房子是办公场地,一名所长、一名炊事员,外带他这名新兵共3人。时任所长对王光生说:“小王啊,看守所最怕遇上轰轰烈烈的大事,工作要细心,不出事就是最大的成绩!”

  王光生每天对监所羁押的40余人进行管理,建档立册。没过多久,一件难事儿就摊在了他身上。1980年6月,22岁的李某故意杀害妻子被抓获羁押,王光生成了李某的管教民警。王光生与他的第一次谈话持续了4个多小时,李某扬言“不后悔,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王光生便与他拉家常,李某慢慢说出自己的故事。在一次次谈心中,他也对自己的罪行有了清醒的认识。半年后,李某被判死刑。出所执行前,李某给王光生跪下:“大哥,来世我再来报答你!”

  37年的监所生涯中,王光生用情、用理劝导在押人员,他们大多数从一开始对人生、社会的不满,慢慢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

  以心换心,高墙里开“学堂”

  作为监管民警,更重要的职责是要教育挽救被羁押人员,王光生认为,如果一时不能点醒他,那么多一点安慰和关怀,或许就能让他重燃希望。

  27岁的在押人员吴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抓获羁押。“刚来这里的时候我不吃饭也不说话,王警官经常开导我,还安排家人来看我,给我讲法律知识,我特别感谢他,我出去了要重新做人。”吴某对记者说道。

  在看守所工作37年来,王光生共看守过4000余人。对待每一名在押人员,王光生一视同仁,就像他说过的那样,用耐心和责任心教育引导在押人员,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热情鼓励他们在将来的日子里要活得堂堂正正,凭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做事较真,不拿原则做交易

  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是王光生的处事原则。工作期间,有人给他送来财物就为了给“里面的人”带句话,王光生当场拒绝。为此,王光生甚至得罪了不少亲友。2013年,王光生堂兄的儿子涉案被羁押。堂兄找上门让他帮忙出出主意,王光生只说了四个字:“坦白从宽。”至今,堂兄仍不理解王光生的做法。王光生时常教育新入所的民警:“监所民警本来就是一只脚踏进了牢门,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另外一只脚随时有可能也落进去!”

  去年6月,一盗窃团伙成员被抓获羁押,嫌疑人家属从宜昌委托律师辩护,律师递交申请会见嫌疑人。王光生敏锐发现该律师存在同时替同案两名嫌疑人辩护的行为,这与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相违背。王光生当即终止律师会见,避免了嫌疑人发生串供的情况。

  三度搬迁,见证监所的发展

  兴山县看守所曾三度搬迁,从最初的原始落后到现在的智能化管理,王光生见证着每一次变革和发展。同事们也对这位老前辈充满了敬意:“看管在押人员不是一件容易事,突然失去人身自由,情绪极不稳定,民警责任很大。”就是在这样一个责任大,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时间特殊的岗位上,王光生干了37年。

  11月2日,获得相关部门许可后,在民警陪同下,记者走进了兴山县看守所,在严格审核了记者身份,并上交了通讯工具后,记者切身体验了王光生平时的工作环境。当走过几道铁门,身处高墙之内,进入办公室几乎与世隔绝,唯一的联系是一部工作电话,这部电话除了上级安排工作,还有许多在押人员家属打进。巡控室的巨大电子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各监室以及整个看守所的情况。王光生现在的工作就是对整个看守所进行巡视监控并记录。每天盯着电子屏,看似很简单,但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人特别容易疲惫。可这是面向在押人员的第一道防线,丝毫不能松懈。

  对工作兢兢业业的王光生,对家人却亏欠很多。1994年6月,兴山县看守所整体迁移。80多名在押人员需要押解,其中还包括两名重刑人员。此时,83岁的父亲病危的消息传来,同事们都让王光生回去尽孝,但作为最熟悉情况的管教民警,王光生却选择了坚守。等将最后一名在押人员押进监室后,父亲却已离开人世,当晚,王光生跪在灵堂里久久不起。

  2004年,兴山县库区移民,看守所再次迁移。王光生坚持开展自产自收,带领民警在附近开荒种地。由于工作特殊,王光生常常回不了家,照顾母亲和女儿的担子都落在了妻子身上。女儿曾在日记中写道:“爸爸,您当警察累不累?您经常一去一个多月,想不想我们?”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王光生更多的力量。在看守所建设中,他积极出谋划策,高标准建成了看守所AB门等安全基础设施。同时,看守所抓住两警共建、两警互动的机会,完成了武警备勤前置,提审通道扎铁笼子等执勤设施的建设,全面增强监所安全系数。2014年4月,兴山县看守所被湖北省公安厅监所管理总队颁发“连续十五年安全无事故监所”匾牌。

  是什么力量让他坚守了37年?记者采访王光生时,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相信,这有限的力量会影响更多人,大家的力量聚集起来,就是无限大的力量。”(肖新民 高旭)

责任编辑:黄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