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是我的梦想 也是我的使命
全国先进工作者、永川监狱十一监区民警汪涛
“报告书记,我是监狱警察!”汪涛朗声回答。2015年4月29日上午,重庆市委礼堂。市委书记孙政才接见了载誉归来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
汪涛所在的监区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蜿蜒起伏的箕山。28年来,他教育转化了3000多名服刑人员,所管理的监区改造秩序稳定,没有发生一例监管安全事故。汪涛曾先后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重庆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2015年4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他说:“监狱警察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使命。我还要再坚守10年。”
多次放弃下山机会 坚守岗位28年
1993年7月,汪涛调到位于永川箕山的一个茶叶中队。这是最偏远的一个中队。当时,没有闭路电视,没有交通车、没有高墙电网,几十公里的下山路都要靠步行。
山上的苦和累,条件的简陋,物质的匮乏,监管任务的繁重,都没有使汪涛选择逃离。
有人直截了当地问汪涛,有没有想过调下山?他认真地说:“怎么可能没有想过下山呢?好几次都想调下山。”
“1993年,其实是我内心最纠结的一年。那一年,看到战友牺牲了,条件那么艰苦,女儿刚出生,我真的很想调下山。那场泥石流,中队几个月通不了路,运粮运米都困难。后来,我们山上的民警自己用手用工具刨出一条机耕道……”言谈中,汪涛陷入了往日的思绪。
“2002年以后,随着监狱布局调整的推进,许多深处大山的监区相继搬迁到永川城区附近的集中关押区,到2009年左右大多数民警也陆续调下山工作……但是,大家都想下山,山上工作谁来干?组织上选人也不容易,我在山上守着,能为组织分忧,心里也踏实,好过。”他说话的时候,神情是淡然的,望向窗外的眼神却是坚定的。
敢“啃硬骨头” 创新老弱监区管理机制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确保安全稳定是首要任务,由于服刑人员结构的复杂性,基层监区承担了较大的责任和风险,改造服刑人员的过程就是一部斗智斗勇的史书。
汪涛敢于碰硬、琢磨方法工作、注重细节管理在全监狱是出了名的。
他敢管,有自己的方法。在他工作过的十二监区,有个出了名的“不服管教”服刑人员吴某,因伤害罪被判处15年刑期,近80岁了,经常在监舍装神弄鬼、乱吼乱叫。管教民警因其年龄太大,找不到制止的好办法,都很苦恼。可是,他们发现:吴某在汪涛面前总是“乖乖地听话”。
汪涛说,“我基本上每天都找他谈话,听他讲他过去的事,在交流中让他明辨是非和做人的道理”。
有时,汪涛要到山下办事,担心吴某因看不到自己又要闹事,汪涛便会到监舍交待他“××,这两天我有些事要离开监区,你要听警官的话,不要闹”,没有想到,吴某居然真的就很安静,接受民警的管理。
汪涛还敢“啃硬骨头”。2008年6月,汪涛担任新成立的老弱病残犯监区的监区长。整个老弱监区300余名押犯中,60岁以上和身体残疾的各占一半;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达100多人;大部分罪犯都是无亲属探监、无信件、无汇款的“三无”人员。
面对这样一个在管理上谁都觉得棘手的“硬骨头”,汪涛逐步了解情况后,组织带领民警对每名罪犯的身体状况、患病历史、心理健康状况等特征,逐一核对、详细登记;然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类,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管理机制,将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罪犯作为最高等级“红色预警”,安排专人24小时进行看护;每30分钟对罪犯监舍进行1次安全巡查,做好登记;引入了医院“日查房”制度,每天由监区值班领导、民警及驻监区医生,逐个监舍进行床前检查,及时了解掌握罪犯病情,确保及时治疗。
这项管理机制实行以来,他所在的监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监管安全事故,所管理的老弱病残罪犯没有出现过一例非正常死亡,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罪犯重大违规事件,攻坚转化危顽罪犯近200名,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1‰以内,监区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和通报表扬。
如今,这一工作方法已沿用到了全市监狱系统许多老弱病犯的管理中。
“监管工作也没有什么秘诀,要说,秘诀就是勤勉实干,重视细节,把监区工作放在心上,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休假。”汪涛说道。
真心为人 监区官民难舍难离如亲人
2015年春节,四个男子驱车来到汪涛所在的十一监区。一见面,他们就亲热地喊“汪队长,我们回来看你”。
原来,四个男子都是15年前汪涛曾管教过的服刑人员。他们专程回来看望汪涛,“希望能请老队长一起吃顿饭”,并塞给汪涛红包。
那天,汪涛既没有去吃饭,也没有收下红包。
他说:“看到你们现在自食其力、走上正道,我很高兴。你们还记得我,比请我吃饭、送我钱还让我高兴。”
汪涛不仅不要钱,他还倒贴钱。到监狱来探视的服刑人员家属,有的家境穷困,他会送他们坐车、给他们买饭,都是自己掏腰包。
多年来,汪涛坚持每天巡监巡查,没事就跟服刑人员聊天,既是掌握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又琢磨怎么加强有针对性地个别教育。“一个人犯了罪必须受到法律惩罚,但是在思想上、生活上还是要给他们关爱”,汪涛说。
和他搭档7年的监区教导员肖兵说:“他的工作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但监区的民警和服刑人员都离不开他。服刑人员如果有几天看不见他在,他们就会说:‘我们想汪区了。’”
“如果觉得你是真心为他们好,他们会加倍地对你好。”汪涛说得很动情。
民警罗俊说:“他是用真心在帮人,最初刚到监区时,大家听说汪区作风严谨,工作要求高,担心日子不好过。但相处过后,大家与他的感情都特别深,民警轮岗交流,从他手下调走的民警都抱着他哭,舍不得离开他。”
有人问过汪涛,作为一个丈夫、父亲,你对家人有愧疚吗?
他点点头,低声地说了一句话:“我不是不孝、我也不是对家人没爱,自古忠孝难两全哪!”(吴晓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