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幸福的读书人

2015-10-14 16:32  来源:福建长安网

  网络无处不在,快餐化、娱乐化、情绪化的海量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电邮、短信等疯狂袭来,让人恨不得吃饭、走路、开会、驾车时都各自玩着手中的电子设备。这种现象,在我们广大战友中同样存在。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夺走我们的闲暇时间,扼杀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从而导致我们内心日益浮躁、肤浅、纠结、迷茫,渐渐远离思考的价值、理性的尊严、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本质。

  在这社会转型的大时代,在物欲膨胀、消费过度、理想无力、信仰缺失的当下,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随波逐流?答案是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回望过去,遥想未来,书籍随着技术、社会的演进,无论展现形式怎样改变,却永远不会消失。

  读书意味着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也许受到整体社会环境的制约,但“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则相对更容易被个人所把握,因个体努力而实现。古训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管是什么人,要想冲出身份社会的陷阱,“读书改变命运”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读书意味着智慧。在汲取知识之上,读书使我们有幸与古往今来的伟大灵魂及人格对话,使我们超越生活时空或命运境遇的局限。透过书籍,我们得以体味先贤们亲历的或作品中勾勒的人生感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书籍的力量,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豁然开朗,以智慧勇气作出最明智的选择,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读书意味着幸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未完成的心愿、梦想,或秋月当空,对酒当歌,或埋于心底,深夜梦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在时空上的渺小,生命本质的悲剧性,怎能不让人感慨唏嘘?读书,让我们跨越时空岁月,超越人生无常,在每一个瞬间和当下,乐观地接受现实的不完美。以平静的心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追寻精神上的永恒,成为自我幸福的主宰。犹记得我培训学习归来初到连队时,曾一度因为缺乏经验、工作不适应等而感到纠结、迷茫、不知所措,幸而翻开书本,通过读书来排解烦恼、调整心态,重拾对工作、生活的激情。

  读书,使社会更美好。儒家倡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国家社会而言,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通过读书,才能保障个人的知识素养、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和道德勇气。读书的人越多,理性的力量、民意的声音才能越壮大,真正的现代文明社会才可能建立。

  让我们一起,做个幸福的读书人。(崔安安)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