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能有‘官气’;第二,宣讲用语要‘土’;第三,‘话浅理不浅’。”山东省东明县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干警杨建勋在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宣讲前,总是反复默念着记在笔记本上的三点“提示”。
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位不高权不重的“村官”,涉案的金额并不大,一万元、两万元甚至几千元……可这些钱却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以及土地赔偿款等,一旦发生贪污或者挪用,影响十分恶劣。
杨建勋知道,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繁杂琐碎,文化程度又普遍偏低,再加上大多数“村官”就是本乡本村的人,有一套以亲情为纽带的独特工作模式,想让他们尽快接受预防警示内容,必须“入乡随俗”:一是不要打官腔;二是多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便于听众理解;三是不能脱离主题,无论言语多么浅显也要把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与防范对策讲明白,让“村官”们接受。
今年夏天,最热的那一天,正值宣讲,又偏偏赶上全镇停电,上百号的“村官”把简陋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宣讲还没开始,台上台下的人就热得汗流浃背,这些平日里很少开会的农村干部们开始略显焦躁。
“老少爷们儿们,大家辛苦啦!咱今儿个顶着这烈日来听宣讲,也是‘抗日’战争了……”杨建勋幽默的开场白把台下的人一下给逗乐了,气氛马上缓和许多。“咱们工作可不容易啊,风里来雨里去,为的都是给咱乡亲办实事,可没少吃苦受委屈……”这一番话迅速赢得台下的共鸣,“村官”们频频点头称是。
“说到职务犯罪,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就这样,杨建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重心转到了预防职务犯罪中来。接着,他又结合本地检察机关查办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向大家阐述职务犯罪的危害,详细地给“村官”们算了人生最重要的三笔账——工作、自由、家庭,让大家切不可因小失大。最后,杨建勋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从源头治理角度提出了防范对策,建议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己把好关,把职务犯罪拒之门外。
在一个半小时的宣讲中,杨建勋的后背湿透了,下面的听众也个个一脸汗水,可是直到宣讲结束,也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场。在宣讲结束后和镇领导座谈时,一位领导说:“本来我们都担心这么热的天,大家都坐不住,影响宣讲的效果。没想到你讲得这么接地气,一点儿都不枯燥,听完了还觉得不过瘾呢!”
自从2012年被选入山东省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宣讲团以来,作为骨干成员,杨建勋已经走上了近200个宣讲台,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国企的近万名干部职工开展过预防职务犯罪警示宣讲活动,广受好评。他总说:“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首先要让别人听得进去。只有这种‘入乡随俗’的宣讲特色,才能够让预防职务犯罪的理念入脑入心,真正达到绷紧心里那根廉政弦,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实际效果。”(卢金增 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