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的最爱是糌粑和酥油茶。这已经成为我克服高原反应的有力武器。”被痛风、颈椎病折磨得歪着脖子的他,笑得依旧爽朗。
从公安部机关到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雪域高原,他主动申请援藏却不以援藏干部自居,视西藏如故乡,把各族群众当亲人,工作起来忘我,危难面前毫不惧怕。“我的援藏时间有限,必须抓紧时间,在有限的时间为西藏的公安工作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对于自己的援藏工作,他这样说。
他就是公安部援藏干部、曾任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现任西藏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常务副书记、副厅长的吕涛。
“群众不走我不走,我最后一个撤离”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中距离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仅22公里。地震导致樟木公路、通信中断,樟木一时成为“孤岛”,6000多名各族群众生命受到威胁。
当晚11时40分,时任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的吕涛接到上级指示后,顺手拿了件棉大衣和手机充电器,便率公安厅工作组连夜赶赴灾区。
4月26日,吕涛主动请缨,带领公安厅工作组率先进入聂拉木县,这是震后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第一个深入震区的工作组。到达受灾地区,他们迅速对受损情况进行勘查,及时将灾情上报指挥部,为自治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28日,吕涛率领各路民警,配合武警交通部队和公路应急保通部门向樟木挺进。抵达樟木后,连续奋战近60个小时的吕涛带领民警一头扎进随时可能塌方的重灾区,冒着巨石滚落的危险,连夜梳理出翔实的灾区一线数据。
29日,上级决定樟木镇全员撤离。
29日下午3时左右,困难出现了。“七八百辆车辆拥堵在悬崖峭壁间不足10米宽的道路上,6000多名群众头顶上是不断倾泻而下的塌方、泥石流,滚石横飞,脚下是万丈深渊。已经被地震震得松软不堪的山体,加上雨水的浸泡,随时可能下沉。群众到底能不能安全撤出来,谁都没有把握。一旦发生不测,现场的人要么被冲入深渊,要么被塌方掩埋。”日喀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达兴心里十分清楚。
为了尽快疏通道路,吕涛站在路中间,指导民警放行车辆。当时正在下雨,不一会儿,他的全身便湿透了。天黑后,吕涛的安全就成了大问题。白天,他还能看到石头滚落的方位,选择逃避的方向。天黑后,他根本看不清山体,只能凭声音来判断是不是有石头滚下。
但危急时刻,已不容吕涛有过多考虑,命令一道道下达:车辆分批次放行、老人妇女儿童和伤员先撤、组织救援警力沿途警戒、在危险路段和塌方点设立观察哨、民警护送撤离队伍通行……
道路不时被塌方和泥石流阻断,一次次阻断、一次次抢通。公安厅交警总队副总队长罗布劝了吕涛3次,让他提前离开,随队伍撤离到聂拉木县城相对安全的方向。第3次,吕涛急了:“我来了,已经做好死的准备!群众不走我不走,我最后一个撤离。”
腿部骨折刚愈,正被痛风折磨着的吕涛沿路指挥近9个小时。等最后一辆车离开,他的手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
29日晚11时40分,“樟木镇近6000人顺利转移完毕,转移人员无一伤亡,800多辆车辆无一受损。”吕涛回到聂拉木给指挥部打了那几天最轻松的一个电话。
“再不努力就老了,不能留下遗憾”
2015年6月10日上午8时55分,一辆载有19人的大巴车在省道307线海拔4200多米的贡嘎县岗巴拉山附近翻入山崖。吕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之后的3天,他几乎就“钉”在了事故现场。
紧急协调调度道路管控、部署组织交警开展现场勘查、配合公安部交管局事故调查组和车辆鉴定专家组开展工作、研究起草事故调查初步报告、召开事故现场勘查协调会……6月10日,事故现场救援任务完成后,吕涛又连夜率工作组返回事故现场开展复勘调查工作。
深夜的高原寒风刺骨,山谷里一片漆黑,虽然调来了紧急照明装备,但根本照不到将近80米深的事故现场。4200多米的海拔,走路都喘不上气来,更别说在陡峭的山崖上爬上爬下了。
“民警能下去,为什么我不能下去?不下去怎么能把事故车辆的接触点和事故原因搞清楚?”吕涛的倔脾气上来了,谁也拦不住,他拿着手电筒向山崖下爬去。
“他腿不好,我们几个民警搀着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从山崖下来。别说他是内地来的同志,就是我们本地人,这样的地方,深更半夜也很危险。”贡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索朗多吉说。
“我第一次遇到这么‘不要命’的厅长。”公安厅交警总队民警毕战军说,“他一天3次下到山崖下边,趴到车辆下面勘验调查,计算数据,打着手电筒一点一点排查。”
很多人不知道,吕涛那些天一直忍受着痛风和颈椎病的折磨,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2013年,吕涛下定决心援藏,“就是想脚踏实地在西藏做些事情”。随后,吕涛从公安部来到了西藏,被组织安排担任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
在有限的援藏时间里,要想在从未到过的西藏做出一些富有成效的事情并非易事。而吕涛被安排分管的却又是从未接触过的公安交管工作。对于组织的安排,吕涛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用近1个月的时间恶补公安交管业务知识。
强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让吕涛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更多作为。组织“西藏平安行道路交通整治行动”、“公共安全大整顿”,组织处置“8·09”等数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组织青藏铁路武装护乘工作、指挥专案专项行动、清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他一刻也没有让自己停下。他说:“再不努力就老了,不能留下遗憾。”
“我愿意这么继续苦下去”
吕涛出生在河南许昌,父母都是老公安。从小到大,尤其是外出工作后,他听父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注意身体,不贪不占,为家争光。”这些话很朴素,却对吕涛影响至深。担任的领导职务越来越高,吕涛更是将父亲的话铭记于心,尽管他说自己“耳朵都听出了茧子”。
2014年11月,吕涛的父亲突发疾病离世。正在开会的吕涛接到妹妹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后,半晌不语。他多想回家送父亲最后一程,但当时全区道路交通智能卡口建设正处于论证研究的关键时刻,错过了可能又得往后拖延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会议结束,吕涛拨通了妹妹的电话,让她把手机听筒放在父亲的耳边,虽然父亲已无法听见自己的声音,吕涛还是坚持要通过电话和父亲说说话:“爸,您放心,您老交待的三句话,儿子记住了。儿不孝,不能回家,今晚就让您的儿媳回去代我尽孝。”吕涛强忍着没掉下眼泪。电话那头,家人早已哭作一团。一个月后,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吕涛才请假回了一趟老家。
吕涛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在工作上要求严厉,对下属管教严格。但是,他也将对同志、对事业的爱融进了平时的工作中。
在聂拉木抗震救灾前线工作期间,吕涛把身上仅有的1500元钱捐给了聂拉木县公安局;挺进震区,他把不多的干粮分给灾区的民警,与战友们一道同甘共苦;赴墨脱调研,他在雪地里摔得大腿乌青,仍一瘸一拐坚持工作……
从警30多年,吕涛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实现着自己入警时的铮铮誓言。有人觉得援藏太苦,但吕涛不这么认为,“能为西藏各族群众做点工作,是我修来的缘分。在这里工作,环境是苦,条件是差,但心里却很充实和自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愿意这么继续苦下去。”
2015年7月,吕涛的职业生涯开启了新的征程,也满足了他多年的心愿——正式调藏工作,任西藏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常务副书记、副厅长。“我知道我离不开西藏,这也是西藏送给我最好的礼物。”(刘建伟 石杨 林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