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位八旬老人的20年退休生活:调解纠纷 义务巡逻 普法宣传
李继儒,现年80岁,保家镇清水村人,历任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保家区4个乡的党委书记、保家区区长、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保家派出所所长等职务,1998年从彭水自治县公安局退休。
退休20年来,他依然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凭着一顶草帽、一个水壶、一个挎包、一支半导体喇叭和普法宣传队,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开展普法宣传、进行治安巡逻、实施人民调解、打击盗窃犯罪、扶助老弱病残,徒步行程两万多公里,守护着家乡这片祥和的土地,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退休不退劲的“平安保护神”。
他虽然已不是领导干部了,但当地群众依然亲切地称他为“李书记”;他虽然早已脱下了警服,但他的名字依然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真心公正化解矛盾 建老年协会调解室
“事物分断,条理不乱,热事冷断,谨行慎决。急事稳断,处惊不乱,刚事柔断,强弱相安。”这是李继儒退休20年来总结出来的调解心经。
2010年,李继儒利用自己儿子的房屋挂牌成立保家镇老年协会调解委员会,并挂上标牌、置办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调解室上挂着工作职责、管理制度、纠纷受理范围调解流程等。
他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切实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至今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记录在册的100余件,自费走访慰问困难居民、留守儿童、残疾人400余人,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0年3月中旬的一天,保家镇清水村的李小林(化名)开的货车准备到郁山煤矿去拉煤,在郁山镇一弯道处将骑自行车回家的龚庆红(化名)当场撞死。
龚庆红的家人因为赔偿问题,在镇政府和派出所的多方调解下,始终未能与肇事司机李小林达成协议,在多次调解无果后,龚庆红的家人准备将李小林告上法庭,走法律程序解决此事情。
李继儒听说龚庆红的家人要将此事闹上法庭,主动找到了龚庆红的家人,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为他们分析了上法庭打官司和调解的利弊。
最后,龚庆红的家人在李继儒的劝说下,把赔偿金由最初的三十万降低到了十五万元,只要肇事司机能够兑现十五万元赔偿金,这件事就算了了,不然就将肇事司机告上法庭。
做通了龚庆红的家人思想工作后,李继儒再来到李小林的家中,让其拿出15万元作为抚慰金,赔偿给龚庆红的家人。李继儒陪同李小林到信用社贷款11万元,当天下午就将赔偿金送到了龚庆红家人的手中,成功地化解了两家人之间的矛盾。
为了不让两家人以后“扯皮”,李继儒组织双方当事人写了一张调解协议书,让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后,送到了保家派出所存档。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他还走村串乡做调解工作,鞋子都走烂了10几双。
义务巡逻助力平安 红袖标队赢称赞
李继儒是一位闲不住的人,他刚退那几年,退休回乡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在老家所在的村任了几年党支部书记,为家乡老百姓解决水、电、路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他卸任党支部后,常住保家镇场上,当他了解到场镇治安混乱,人民生命财产经常遭受侵害的时候,他更是心激如焚,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他边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反映其问题的严重性,广泛动员素质高,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干部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保一方平安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1年9月,按照能说会道、个人威望高、群众基础好、自愿出力的选用条件,在他的带领和号召下,组建了由18名退休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组成的保家镇老干部红袖标义务治安巡逻队,李继儒充分利用他在公安工作的经验,立即组织义务治安巡逻队队员进行集中培训。
在进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李继儒常常率他亲自组建的老干部治安巡逻队员们穿着自己购买的迷彩服,配带着印有治安巡逻字样的红袖标,定期或不定期地行走于保家镇大街小巷,巡查安全隐患,警醒居民防范,报告市井平安,使当地老百姓安全感得到了极大增强。
多年来,义务巡逻队先后协助当地公安机关抓捕网上在逃人员2名,提供重要破案线索20余条,收缴火药枪10余支。在他们长期坚持夜间治安巡逻的抗战下,保家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入室盗窃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保家场镇治安案件发案率减少45%,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明显上升,集镇居民和农老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
普法义务传正能 走遍乡村不厌倦
莫道夕阳将近晚,更有余晖耀山川。2012年3月,在县司法局保家司法所的倡导和指导下,他主动接受了保家镇义务普法的任务,牵头组建保家普法演艺团,除义务治安巡逻外,剩下的时间就全身心地投入在编排普法文艺节目上。
他们充分利用话剧、小品等文艺演出的形式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融于其中,利用辖区赶集的机会,打起腰鼓、背着小音箱,拿着喊话筒,在场上面向赶集的群众,面向居住在集镇住的居民户大势宣传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扒窃知识,大力传播国家的法律法规知识。
李继儒除了搞一些文艺活动,还会不定期组织老哥们、老姐们学习一下法律知识,互相讨论,经常向司法所工作人员请教。遇到事情,他总是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思量、想办法、解难题。
2007年,家住保家镇陈园村的陈其奎,因其孙女医疗事故去世后赔偿事宜迟迟得不到落实,便成了一个今天找政府,明天跑县上,隔三差五搞信访的老上访户。
李继儒老人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了这一息访任务。针对这起积案,李继儒带领老龄调解委员会成员首先是到陈家摸情况,问诉求,再与相关医院、派出所等部门主动联系,协商解决方案,最终达成协议并让陈其奎彻底息访息诉。
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保家普法演艺团走遍了保家镇农村大院、社区集市、机关单位、企业院坝、结婚殿堂、白会孝家等,共计在本辖区开展义务普法教育文艺演出活动368场次。
他还利用邻近乡镇搞大型文艺活动的机会带着自己独具风格的法治文艺节目参演,到邻近乡镇近年来他组织保家普法演艺团到邻近乡镇参演宣传法律法规文艺演出25场次。他还利用县上举办的干部培训班的机会,为广大参训干部带去法治文艺盛宴8场次。
由于李继儒普法热情高涨,业绩突出,因此在“六五”普法中期验收后,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六五”普法先进个人。老人文艺队成立后,每逢赶集天重大活动节日,队员们都会把惠民政策、好人好事、法律法规等编成车灯舞、龙船舞、花鼓舞、快板相声等具有彭水特色且群众有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上街宣传。多年来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活动8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5万余人次。
义务调解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要真正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必须做法律、政策的宣传员。他把调解室作为法治宣传的窗口,多次参与普法问答、现场调解活动。他还特别重视抓好青少年、农民、流动人口的普法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有“三把抓”。
一把抓重点对象。在全镇农村、学校、企业设立10多个法治宣传栏,在保家镇场建立法治宣传一条街和宣传广场,重点针对法律意识较为单薄的群体进行普法宣传。
二把抓重点内容。充分利用自身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大力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婚姻法》等,引导群众学法、用法、知法、守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把抓重点事件。近年来,保家镇工业园区房屋拆迁、铁路修建等工程中,引发了大量纠纷,他及时将普法资料发放到村民手中,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济老惜贫彰品格,念孤扶弱显公心。李继儒老人还建立了全镇老、弱、病、残以及特困家庭档案,为了真实反映他们的家庭状况,老人特意制作了这本详尽的档案。每逢年关,李继儒老人就根据档案上的名字,冒着严寒,东家慰问,西家走访,自己还出钱为他们送去大米、菜油等生活物资。
20年来,仅此一项,李继儒老人就花去13000多元。耄耋老人献余热,不是青春胜青春。李继儒老人就这样诠释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真谛。
(记者 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