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90”而立 | 判断题与选择题

2019-06-02 17:37  来源:云南省第二监狱  责任编辑:刘杰
字号  分享至:

  原定下半年的结婚计划,在五月份还没有要开始筹备的迹象,潘虹达此刻要尽快完成的,是对监区每一名在押罪犯的个别教育谈话。这是“师父”文韦皓在三月底布置的入职测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监区所有罪犯的“近况”,继狱政管理、刑罚执行后,接手监区的狱内侦查工作。

  六监区副监区长的职务在潘虹达29岁生日时不期而至,他感受到了成长的重量。

  一、 更大的世界在哪里

  坐在监区办公室的格子间,潘虹达坦言“现在的工作和儿时印象里的不大一样” 。

  “当时父亲在外役点工作,远离监狱本部往返不便,小时候常常随父母‘驻扎’在深山里。同龄人是在街边的游戏厅里长大,而我则是被父母散养在离城区几十公里外的山坡上。”

潘虹达和父亲的合影

  作为“警二代”,潘虹达自幼对监狱工作并不陌生,所描绘的童年所见是田园牧歌式的。时间悄然过去,父亲工作半辈子的外役点早已随着监狱管理转型成为历史,潘虹达也从这份工作的“旁观者”变成如今的“参与者”。只是不曾想闲散的成长经历,养成了他热爱旅行的性格。

  “省内的景点基本都走过。大二大三的时候还去到海南、稻城这些省外地方。”大学四年,潘虹达穷游打卡了小半个中国。

  这样爱出走的性格,就读财会专业的潘虹达却在大学毕业时,选择了报考监狱警察,回来走一走父亲的“老路”。

  “并不冲突,这个世界和自己都充满未知,需要被探索。”潘虹达自述是典型的白羊座,喜欢挑战,爱冒险。

  “求知这个世界,也要认识自己。”

  二、 运气这种东西往往是赠品

  在不断拓展未知的同时,潘虹达也成功引起了他人的注意。监区警察刘辉回忆起2013年潘虹达初来监区,就对他造成了人生的暴击。

  “那时候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很多心思没在工作上,像队前点名这样的硬性考核指标也没在意。潘虹达却是下了一番苦功,自我加码完成了背影点名。和他比,我真的是在混日子了。”

  不仅如此,强烈的探索欲让潘虹达迅速成长,关于监狱工作上不清楚的事情潘虹达一定要向身边的同事问个明白。如此两年,终于有人走来问他:“愿不愿意挑战一下职能警察的工作?”

  文韦皓2015年调来六监区任副监区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潘虹达做徒弟。

  “当时刚来六队,看到潘虹达愿意干、愿意学,可就是没有章法,我就问他想不想系统的学习一下监狱工作。他说愿意,那我就教。”

  从基础的版本资料填写,到监区设施检查、罪犯行为规范管理,文韦皓开始一点一滴的教,潘虹达就一条一项扎扎实实的学。用潘虹达的话说:“跟着师父干职能学到了真本事,值班时有了底气,有了安全感。”

  2017年,监狱依照最新《刑法修正案》开始执行全新的刑罚执行标准,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需要重新梳理,工作繁重,责任风险高。监区决定给潘虹达压压担子。

  “认真负责,太能吃苦了。”监区内勤冉丽对潘虹达刑罚执行工作的充分认可,源于一次通宵加班。

  2018年监狱大数据库更新,系统迭代需要重新核对罪犯卷宗进行数据录入。白天上班时间各个监区都在争分夺秒上传数据,造成网络端口紧张。看着陷于停滞的网络不断拖后的工作进度,潘虹达决定带工作人员去科信部门机房晚间加班,“错峰”录入数据。

  这一加班就是通宵。刑执数据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可重复性工作容易出现错漏,在数据上传后,潘虹达又逐一对照进行复核。直到电脑显示器的微光映出东方即白。

  一板一眼的付出是值得的,六监区按时上报数据并一次通过上级审核,没有一项错漏。

  “所有的成长都是和时间的对抗,我运气好一点,在六监区遇见良师益友,参加工作这六年就像王质遇仙,不知世上千年。”

  潘虹达所说的运气,更像是这个世界附赠给他的善意。认真对待工作生活的人,大致都有这种人生光环。

  三、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长跑开始的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17年底,潘虹达多了一个爱好,长跑。五公里配速是四分多钟,“配重”是他的双职能工作,跑步减压成为一天中难得的放空时间。

  可这新培养的运动习惯没能阻止他身体逐渐发福的“工伤”。

  2018年,六监区重组。监区职能变更,驻地调整,押犯重编,“化蝶”的比喻或许美丽,但从生物学上来讲,这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坚守安全底线不是按兵不动的防守,这需要大量工作的前期介入。”谈起2018年监区调整,文韦皓感触良多。

  “一年的时间搬了两次家,(监区监舍调整)不是收拾行李打扫卫生这么简单。单单狱政管理方面,要做现场监管设施的登记、评估、完善,还有后续的定位、分组等一系列工作,每一项都繁琐具体,环环相扣才能形成最后安全的闭环。”

  面对紧张的时间安排,潘虹达主动应战,事无巨细承担了大量前期基础工作。随后的罪犯收押调整,潘虹达还负责了刑执档案的查验、接收等工作。各项工作叠加,潘虹达细化分解目标,事事有反馈件件有回应,工作推动在他这里变得直观明晰,落实情况也让人放心可靠。只是连续加班在2018年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

  这一切只是开始。

  “监区虽然短时间内完成了布局调整接收了各队分散管理的老病残罪犯,但(罪犯)生理上的差异决定了心理上的诉求,职能监区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要求更高,直接管理的细节要求更严。这是个系统工程。”

  潘虹达知道,转型职能监区,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在此之前,换上跑鞋,收拾心情,让自己短暂的逃进茫茫夜色。少年时冲进繁芜,和现实短兵相接一心速胜,相持日久,那今后还请多多指教,咱们每个回合见真章。

  四、 判断题与选择题

  2018年的长跑告一段落,作为六监区的 “兔子选手”,潘虹达在年度民主评议中获得了一致好评,在并2019年3月份被监狱提拔为副监区长,分管狱内侦查。

  这个新“担子”被文韦皓比喻为入职测试:潘虹达以往的工作是做“判断题”,违规记过加分减刑,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狱侦工作是做“选择题”,它不会标明单选、多选,甚至没有标准选项。要学习如何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学着把看似简单的事情进行多维度的考量。这既考验基础工作,也反映素质能力。

  测试第一题是完成监区全部在押罪犯的个别教育谈话,掌握所有罪犯的“近况”。文韦皓没有要求答题时间,却时时细心观察着潘虹达每天的工作。“进度不错,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小半,有事没事就泡在现场了。”

  “以前接触的狱政、刑执工作,多是面上的管控,现在的狱侦是要深入到每一个点,个体问题到不到解决,就是影响全局的漏洞短板。处理事件也不能再是以前的‘直男’作风,总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入职两个月,潘虹达逐步进入自己新的角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高三复读,报考公务员,当职能警察,这是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三个决定,它们让我成为今天的自己。”在30岁之前,潘虹达也是在做判断题,在一次次的二元选择中,走过深林迷谷,掌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今,爬上了一个小山坡,1990s版的潘虹达望见了更宽广的世界。To be or not to be慢慢进阶难度,演变为人生的不定项选择题。

  “一年的时间拿下狱侦工作,我有这个信心。”潘虹达“90”而立的信心,正是来时路上所有的努力、坚持、运气和方向感,带给他的人生自觉。

国内最大自残碰瓷团伙覆灭:入伙要敲骨折

嫌疑人供述,入伙挣钱就必须先把手敲断。

集中宣判!19人因涉“套路贷”获刑

19名被告人被分别判处1年至14年6个月有期徒刑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硬核!高考加油!维和女警给上高三的儿子发了 ...

26日,@追风少年刘全有收到投稿,称一高三学生郑某,收到了正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妈妈发来的硬核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