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重磅来袭!2019政法系统微博榜2月榜发布

2019-03-13 19:53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2019政法系统微博榜月榜

  (2月1日-2月28日)

  中央政法委官方新闻网站中国长安网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政法系统微博排行榜2月榜。榜单涵盖全国所有通过微博认证的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和政法委系统等机构官方微博,评价体系包括四个维度: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和认同度。“传播力”表征政法微博发布信息的传播情况,传播力指标越高,说明政法微博的内容被越多的网民看到。“服务力”表征政法微博一对一服务网民、为民办事的情况,服务力指标越高,说明政法机构通过微博平台服务越多的网民。“互动力”表征政法微博发布信息的影响情况,互动力指标越高,说明政法微博的内容引发了越多的网民响应。“认同度”表征网民对于政法微博发布信息的认同情况,得分越高,说明网民对于该政法微博发布信息的认同度越高。

  本期(2月1日-2月28日),政法系统总榜前五名分别是“@中国警方在线”“@中国长安网”“@警民直通车-上海”“@平安北京”和“@中国警察网”。榜单前20排名中,检察院系统“重庆检察”凭借高能互动力重回榜单,占比为5%,公安系统占比回落至60%,法院系统和司法行政系统一降一升,占比分别为10%、20%,政法委系统保持不变,占比依然为5%。

总榜

政法委榜

 分榜部分,各系统冠军与上期保持一致,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政法委系统的桂冠继续分别被“@中国警方在线”“@山东高法”“@重庆检察”“@黄骅司法”“@中国长安网”摘得。值得注意的是,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分差较小,后发力量可形成合力共同跻身榜单。

法院榜

检察院榜

公安榜

司法行政榜

  政法微博话题多元 互动打通政民关系

  从政法微博发博量与用户的反馈情况来看,选取的150个账号中(各系统选取30个,共计150个头部政法账号),单个账号日均发布23条微博,单条微博引发的转、评、赞互动总量是35个,取得了较高的用户反馈。其中,互动量最高的前40条微博的单条互动量超过1.8万,互动效果显著。

  图:150个账号中互动量最高的前40条微博的话题分类情况

  综合话题类型来看,政法微博的话题呈现涉及面广、话题类型多元的特点。从互动量最高的前40条微博来看,与用户建立关系、进行互动交流的话题占比最高,达到32%,如“@平安北京”关于笔录笑话的图文微博,收获了近3.5万的互动量,实现了与用户的高频互动。此外,“宣传倡议、引导”“防范提示”等服务类话题也占比较高,“@安徽普法”发布的春节回家注意事项有超5000的转发量。

  政法微博话题的多元化助力司法的服务效能,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多样需求。防范提示、学车教程、交通信息提示为民众的路上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案情通报、普法案例、信息服务帮助民众更好的知法、懂法,精神风貌及干警风采等也进一步增加了民众对政法部门的信任感,让民众更安心,增进了政民关系。

  春节我在岗 官微记录政法干警不平凡的团圆年

  每一场团圆,都因为有人在灯火阑珊处负重前行。时值春节,政法干警依然坚守一线,守护万家灯火。“@微博政务”联动全国政务官博共同发起微博话题#春节168小时#,记录168小时的守护,话题已获得了十亿多的阅读量和四十多万的讨论量。

  “@湖北高速交警”发布微博【重病女童转院遇春运返程高峰 高速交警警车开道及时送医救治】,讲述了“@湖北高速交警仙桃大队”全程警车开道,与武汉交警接力护送,在春节客流高峰期及时将需紧急转院的女童送医救治的故事。除了救助遇困群众,“@西秀公安”制作了【城市隐形侠】微视频,讲述便衣警察春节期间在群众身边防范打击犯罪背后的故事。

  奋战在一线的政法干警不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行动,也有无法陪伴亲人的遗憾、难解深情。“@中国长安网”联合全国长安网微博矩阵群发起的微博话题#你想陪谁过年#, 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政法君先后接力用VLOG记录春节故事,阅读3180万。视频微博【“我想你,特别想你,爸爸!”】记录了三年春节都未能归家的“钢铁硬汉”对父亲的思念。政法官微发布的一系列春节故事,既是接地气、人性化地记录政法干警的责任与担当,也在润物细无声中赢得老百姓更多理解支持,搭建起了警民之间的温情桥梁;既发挥了政法微博的服务功能,也刻印了政法干警不负人民信任与重托的铿锵慨然。

  值得注意的是,政法官微在春节期间的“指尖创新”也并未停歇,“@平安北京”“@苏州交警”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引导群众规范行车、安全上路,借电影《流浪地球》提示大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普法微信证据保全 更好地满足司法需求

  近年来,微信已不仅是聊天工具,也成为达成交易、协议、借贷的沟通平台,因此由其引发的争议与纠纷也日益增多,微信等互联网电子证据的保全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

  “@司法部”连发两条微博【微信内容可以作证据保全 这事你知道吗?】和【“微信语音”作为诉讼证据,应当同时符合这些条件!】,为微信证据保全普法,单条转载均达到150次,并被“@秦安司法”“@西区法院”等政法官微扩散转载。前者以长图片的形式呈现,直观易读,介绍了微信数据作为证据的法律解释;后者从具体司法判例的实践出发,普及保全微信证据的方法,尽管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更形象具体,易于被大众接受,但需要通过链接转至微信公号文章等多个操作步骤以及视频广告的等待时长都容易消磨用户的耐心。此外,“@豫法阳光”发布的【微信QQ聊天记录取证指引】,介绍提交微信证据需注意的事项及法官确认聊天记录真实性的依据,也被多个政法官微转载。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以及将微信记录纳入司法证据范畴等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创新,也是积极回应民众的司法现实需求,对化解涉网纠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