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王淑静)在福建省漳州市,“有急事就打110”、“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是当地老百姓的口头禅。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到“漳州110”考察指导,并赞誉其为“人民的保护神”。
今年1月6日,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在福建观看“漳州110”事迹展览后,要求在全国公安机关大力弘扬“漳州110”精神,学习借鉴新时代“漳州110”经验。
“漳州110”究竟有何成绩,竟让领导和群众有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
“漳州110”集体亮相。漳州市公安局供图。
或许这样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连续29年无违纪违法;107人次立功受奖,47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表彰,涌现出全国公安英模郭韶翔、张志民、陈伟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许佳;32人在本队提拔,一大批先进走上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岗位……
“漳州110”的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1990年建立“110报警服务台”,1996年改编为漳州市公安局巡逻警察支队直属大队。
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漳州110”勤务机制转型升级为“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的“四警四化”现代警务机制,“漳州110”精神核心内涵已升华为“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体现出“忠诚担当、赤诚为民,改革创新、科技强警,严格规范、廉洁奉献”的新时代特征。
以服务为导向:全天候接受报警的“110报警台”
1990年12月5日,漳州人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漳州电视台刊播公安广告——漳州“110报警台”从即日起改称“110报警服务台”,漳州市民有危难均可拔打“110”。
这则广告连续在漳州电视台、刊播了一个星期,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警察和百姓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接处警量也随之日益增多。
而在此之前,芗城公安分局于1985年设立110盗窃报警电话,接受群众报警,到1990年,5年间只有22个电话记录。
当年主持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工作的郭韶翔主动请示报告,将设置在分局刑警中队的110盗窃报警电话移到巡逻中队,并建立漳州市区快速反应机制。获批后,将其改名为“110报警台”,并正式向社会公布,全天候接受群众报警。
虽然当时整个中队只有7名民警、3支枪、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但他们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管什么时间节点,只要110报警服务台的铃声一响,“漳州110”民警就像听到冲锋的号令,总是利箭般地飞矢而去,神灵般地保护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漳州110”整齐队伍亮相街头。漳州市公安局供图。
1995年8月5日晚10时许,一对青年夫妇在漳州市郊被3名歹徒抢走摩托车、手提电话及现金总价值5万余元。接到报警后,郭韶翔带领3名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在10分钟内就抓获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并从审讯中得知另两名犯罪嫌疑人逃跑的去向。
接着他和队友马不停蹄,连夜追捕,天亮时又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并追回受害者被抢的全部财物。此案办理结束后,当这对青年夫妇从110民警手中如数接过被抢的财物时,感动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漳州110”押送盗窃嫌疑人。漳州市公安局供图。
一天晚上,漳州元光南路一个新建小区的一对新婚夫妇散步回家时,发现家门被撬,防盗锁被撬坏,门进不去,他们赶紧拨打110求助。三位民警很快赶到报警人的家门口,轮流用铁锤捶了一个半小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门打开。这对新婚夫妇握着民警的手说:“你们才是我们自己的警察呀!”
翻开“漳州110报警服务台”成立六年间的接报警记录本,一组组跳跃的数字记录下“漳州110”民警的艰辛和忠诚:1991年,“漳州110”接报警302次;1992年接报警482次;1993年接报警1233次;1994年接报警2413次;1995年接报警3602次;1996年猛增至每月600多起,全年7000多起。6年间,“漳州110”共为民做好事,办实事49293件(次)。
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
“警察同志,快来救救我儿子,我儿子被传销组织控制了!”
2018年3月11日凌晨5点,漳州市局指挥中心接到四川李先生报警求助。经了解,李先生儿子于年前从四川过来漳州找工作,一到漳州报了个平安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3月9日,李先生突然接到儿子的手机短信,称自己被传销组织控制了,并发来百度地图的立体截图和所处楼层7楼的位置消息,让李先生立即过来漳州把他解救出去。
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目的地,爬上楼顶根据图片做现场比对,初步确定了楼栋单元。经过反复确认,房间内确有蹊跷后,民警用力敲打房门,最终8个年轻的小伙子双手抱头蹲在角落里,李先生立马认出了自己的儿子,看着儿子消瘦而落魄的样子,李先生流下了心酸的泪水。一周后,“漳州110”收到了李先生寄来的一副牌匾,上面写着“人民的保护神”!
而写有这个字样的锦旗,“漳州110”事迹展览馆共有4面,每个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110民警真心为民的感人故事。
事实上,“快速反应、热情服务”已成为“漳州110”的标签。新时代下,“漳州110”更是多措并举,运用“四警四化”新警务机制,应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实行研判预警、驻点预警、精准预警的主动预警方式,建立健全预警、防控、联动响应以及网上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调配投放警力的精细布警方式,精准调配投放警力;建立健全语音、图文、视频、定位、技防等多维接警方式,以及“首接负责、就近派警、梯次投送”的动中处警方式,让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报警服务。
同时,“漳州110”注意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与警务实战平台实时对接、智能指挥,从受理诉求中分析梳理各类特殊人群的群体需要,提供针对性、精细化服务;制定勤务工作8个制度、5个规范,发放执法手册,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处警,确保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强化警种专业建设,强化职业化保障,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队伍。
110执勤民警使用对讲机,漳州市公安局供图。
“让出警速度再快一点,破案效率再高一点,追赃返赃再多一点”,三个“一点”让群众感受到“漳州110”就在身边。
2016年9月19日傍晚,“漳州110”民警帅云飞与同事交接班时,接到指令:一女子报警称在龙文区万达路段遭遇飞车抢夺,被抢走手机一部,嫌疑人疑似往江滨路逃窜。指令传来,两组巡逻梯队迅速展开行动。离受害人最近的624梯队,在3分钟内赶到龙文区万达路段案发现场与受害人会合。帅云飞所在的621梯队管辖江滨路片区,立刻根据指令搜寻嫌疑人,嫌疑人被发现后疯狂逃窜,帅云飞与队友一边喝令一边追击,最终在九龙江北岸将嫌疑人抓获,追回受害人被抢的手机。从案发报警,到找回被抢手机,仅用时15分钟。
警民同心。“漳州110”在为老百姓服务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的善意。
开展“漳州110”初心教育。漳州市公安局供图。
市民张先生亲切地称“漳州110”为“亲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搬新家后,门前屋后车满为患,自家的车无路可走。打110反映问题后,一泡茶功夫,有人过来移车了。冬天的夜里十二点多了,屋后饭店有人声嘶力竭吼叫,男女声嘈杂不堪,担心有人打架,赶紧拨打110。一会儿功夫,便听到警笛声,停在了饭店门前,寒冷的冬夜瞬间宁静祥和。
现任漳州市公安局浦南派出所所长、原“漳州110”中队长民警黄赐龙回忆,“在上班过程当中,早餐或者晚餐吃到一半,经常会碰到指挥中心呼叫出警。队员们会先出警,回来再继续吃饭。有一天早上,我们在巷口小学旁边一家小店吃生烫,吃到一半的时候就去出警了。过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回来后,老板一看到我们坐下,马上从微波炉里热腾腾的、刚才没吃完的生烫端到我们面前,他跟周围的群众说:这就是我们的110民警。”
以创新为动力: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018年12月20日,“漳州110”微信报警正式上线,除了可以电话报警外,还建立健全语音、图文、视频、定位、技防“五维”接警以及快速接警、快速指派机制,让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报警服务,也满足了特殊群体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需求。
1996年以来,“漳州110”围绕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新形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20多年来,“漳州110”先后进行了5次重大勤务机制改革。
1996年,把漳州市区划分为三大片区五个警区,实行“四班三运转”勤务模式,把所有警力投入巡逻接处警,建立起以报警服务台为指挥中心、以岗亭为依托的全天候巡逻防范网络,变坐等接处警为就近接处警。
1998年,建立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把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公安、工商、邮电、卫生、供电、供水等7个部门12个单位联合起来,由市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建成以“漳州110”为龙头,统一协调、协作配合、快速反应的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
1999年至2000年,把设立在“漳州110”的“110报警服务台”并入市局指挥中心,为所有巡逻车辆安装GPS,由指挥中心统一对巡逻接处警工作进行点对点、扁平化指挥。
根据市区不断扩大的实际,把市区重新划分为28个警务区,分设24个治安警务停靠点,实行网格化的巡逻接处警,并进一步强化多警种联合作战,逐步建立起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巡特警为骨干,多警种协同作战、有机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
2016年,全面充实“漳州110”队伍,配齐高科技警用装备,落实动态网格布警,实行新的勤务模式,坚持24小时巡逻处警,建立联勤联防联动机制,以“最近距离、最快速度、最强处置”年均处警4万余起,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500多名,提升了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
新时代下,“漳州110”内外开花,辐射效应全面显现,共治机制高效运行,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漳州市整合除“110、120、119”等紧急求助电话之外的政务专线,实行“12345”一号受理;拓展“12345”服务平台覆盖职能部门,由原来几个扩大到60个;全面开通网站、邮件、传真、短信等网上网下受理渠道。2018年,“12345”服务平台共接收群众诉求22863件,按期办结率99.96%,群众满意率98.01%。
“民间110”——“芗里芗亲”APP开启社会治理新模式。APP里“我要巡逻”“我来协作”“群防任务”“社会求助”等十余项志愿者服务和便民服务项目,有效推动了全市群防群治建设。综治单位、村(居)委会和民警可通过APP,随时发布“社会求助”“群防任务”等任务,志愿者可自主选择感兴趣或者符合自身特长的服务任务,“抢单”接受并完成任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治共享格局。目前,“芗里芗亲”APP已注册志愿者28.4万余名,建立平安志愿者队伍355支,共计27.85万人,完成各类巡防任务27余万件,出动500余万人次。
此外,做大做强“反诈110”、创新建立“交通110”。漳州市成立反诈骗中心,整合公安、银行、电信资源,研发建设漳州市反诈骗指挥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建立“交通110”(交警特勤机动队),于2017年8月4日正式启动,履行城区交通服务和应急增援等职能,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进入新时代,“漳州110”始终践行“人民保护神”的神圣使命,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成为漳州人民心中一支“工作最苦,坏人最怕,百姓最爱,形象最好”的先锋警队,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