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边防暴队三分队经受着定点驻守任务考验的时候,另一边,提前进驻尼泊尔防暴队的一分队队员们,也在承担着一项日后被联利团称为“不可思议的中国奇迹”的重大任务,那就是新营地的建设。
第一次走进尼泊尔防暴队营区的时候,队员们着实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营区的集装箱板房经过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后,已经变得破烂不堪,摇摇欲坠,房顶上、墙壁上长满了青苔,不少地方露出了一个个拳头大的破洞;营区里黄沙遍地,风起时满眼灰尘,阳光照耀时又无比刺眼;到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杂草丛生、蛇行鼠窜,与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难民营简直一模一样,丝毫看不出有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该有的威严影子。
尼泊尔防暴队还算客气,给中国防暴队提供了一间房子供住宿,一个木头搭建的简易棚作为厨房,一个集装箱浴室作为厕所和洗澡的地方,还有一个储水罐供饮用、洗漱。但是直到搬进去后,队员们才发现,房间是如此之小,简直小得无法安顿。如果把暂住在解放军运输连分队的房间比喻为“民工房”的话,那么这里比喻为“鸽子笼”是最恰当不过了。一分队30人加上带队的副队长徐彪,必须窝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一直住到尼泊尔防暴队撤走。房间如此之小,怎么办?凉拌!副队长徐彪让队员们搭上了上下铺架床,一阵忙碌搭好后,队员们不仅哑然失笑。因为这些床铺看起来和火车上的硬卧差不了多少,只能勉强够一个人躺,想要起床,还得思考好之后再慢慢起来,否则睡上铺的队员容易一头撞到屋顶上。而就在进驻后的第一天晚上,出人意料地,下了一场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场雨,让队员们更加感受到了“寄人篱下”的无奈。下雨的时候已经是凌晨,队员们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浑身疲惫,除了站岗的队员外,其余人早早进入了梦乡。一阵轰鸣的雷声过后,天空中突然暴雨如注。队员王宁在熟睡中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行走在沙漠中好长时间,身上一滴水都没有,嗓子渴得冒烟。就在他以为支撑不下去的时候,看到了前面出现一个绿洲,里面有蔚蓝的清泉,他忍不住欢快地跑过去,一头扎进清泉里喝了起来。“真是美味啊!”王宁笑着醒了过来,还不忘用手擦擦嘴边,却摸到了一手的凉水。难道这不是梦?王宁恍恍惚惚地抬头,却看见滴滴亮晶晶的水从屋顶上透过蚊帐滴落下来,正好滴到了自己的嘴上。“啊呸!”王宁吐掉嘴里的雨水,赶紧把大家叫起来。打开灯一看,大部分的床铺都被滴落的雨水浇了个透。无可奈何的队员们赶紧起床穿衣,拿出脸盘摆在蚊帐顶上接雨水。
住宿的房间已经如此,淋浴房和厨房更不用说。就像在中转营看到的淋浴房一样,一间集装箱板房被隔断为2个卫生间、2个淋浴间和1个洗衣、洗脸的瓷盘,洗澡和上厕所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门口排成一溜的长队。刚进驻那几天确实折腾人,很多队员还处于水土不服的状态,便秘的现象特别多,所以上厕所的时间特别长。前面进去的人倒是舒服了,就苦了后面排队的人,往往是这边好不容易排上号了,眼看着就能进去“享受”一番,那边却吹响了集合的哨声,不得已“夹着尾巴”哭丧着脸跑去开始一天的劳动。至于厨房,根本就是一张雨棚下搭着一张桌子,仅此而已。用队员们调侃的话来形容,就是乡下的猪肉摊。
不管鸽子笼也好,猪肉摊也罢,总之,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这里将是中国防暴队的新家园。所以,来不及收拾埋怨的心情,队员们便一头扎进了艰苦卓越的营建工作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队员们却万万没有想到,营建工作会困难到如此程度。开始干活的时候,队员们突然发现,工具没有怎么办?营建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板房的搭建,小到一根电线的安装,都需要工具,但是找遍了蒙罗维亚,很多工具还是缺乏。本来出发前大家已经做好了在任务区面对物资缺乏的准备,海运物资里也增补了很多工具,但是船期还没到,集装箱还在大西洋上漂泊着呢。尼泊尔防暴队也缺乏工具。想借借不到,想买买不到,这就是开始营建时队员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
负责营建工作的是队领导詹兴虎。他召集队员们在一起商量对策。
“目前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詹兴虎问。
于德朋是队里的营建专家,他提出来:“没有工具,我们创造工具也要干!现在已经是旱季和雨季交替的季节了,马上就要进入雨季,一旦到了雨季,所有的活计都要停下,势必影响整个工作进度。”
詹兴虎转过头来问修理组的队员张兴猛和刘松:“你们说说看,以咱们现有的物资,能不能造出合适的工具?”
张兴猛和刘松其实是车辆修理所的队员,但是防暴队主要的工具都集中在他们手里,对于需要什么样的工具,能造出什么样的工具,他们是最清楚的。
憨厚的刘松回答说:“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可以的。我观察过了,尼泊尔防暴队现在准备走了,他们留下来的物资里有不少的木板和铁器,像类似于锄头、铁铲、扫把、畚箕之类的,只要用我们修理所的工具稍微打磨一下,应该很快就能做出来。尤其是梯子、凳子之类的木制品,除了尼泊尔防暴队留下来的以外,咱们还可以适当到外面的木材市场采购一些。铁制的工具也是一样,可以抓紧打磨,按照营建的需要,只要花点时间,都能打造出来。”
詹兴虎用赞许的眼光看着刘松说:“那这个艰苦的任务我就交给你和张兴猛了,只是要辛苦你们两个了。”
刘松和张兴猛坚定地说:“没有问题!请领导放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刘松和张兴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却缺乏了实际操作经验。比如说螺丝,有些板房搭建的时候螺丝不符合尺寸,需要把长的截短,把大的磨小,尺寸必须精致到毫米,不能有丝毫差错。刘松和张兴猛刚开始的时候雄心勃勃,但是却老是抓不住要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没办法,两人只能用手机百度网络上的视频,反复学、反复练,一次不行再来一次,齿轮飞溅的火花打到脸上和身上,两人全然不顾。甚至有时候为了造一个工具,两人三更半夜跑到信号最好的芒果树下去上网找资料。在两人的努力下,勉强凑齐了基本的工具。
与此同时,搬运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从格林维尔陆运过来的物资陆续到达了,共计有45个集装箱的物资。有的物资体积小,又轻,队员们搬抬起来比较容易;有的物资比较笨重,需要很多人一起发力,搬抬起来就非常费时间,比如发电机组,需要十多个人慢慢地一步一步抬走,往往一个上午只能搬运好一台。三、四月份的天气非常炎热,与外交部执勤的队员不同,那边需要的是在太阳底下静止不动,这里的却是要在太阳底下不能停歇。每天早上,从太阳从蒙罗维亚的地平线上升起的那一刻,队员们就必须从熟睡中醒过来,简单地进行洗脸刷牙吃早饭之后,马上就要投入到搬运中。蒙罗维亚的太阳非常毒辣,七八点钟的太阳已经可以把人晒得皮肤生痛。为了赶进度,队员们从这个时候起就开始劳作,一直到晚上就寝,几乎没有停歇的机会,中午有时候偶尔可以打个盹。格林维尔营区从第一支防暴队进驻开始积累,三支防暴队过去后,留下的物资非常多,根据后勤队员统计的数据显示,有大约30余万件,这些物资都需要在雨季来临前搬运到位,所以每天每名队员搬运的重量都是以吨计量。
队员刘政良,出征前是个典型的白面书生,温文尔雅。投入搬运工作后,由于每天工作量太大,睡觉得不到保障,体重急剧下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140斤降至120斤,整整减轻20斤。到后来与家人视频时,他都不敢把手机镜头对准脸部以下的位置,怕家人看到他肥大的警服里的瘦削身躯。
队员陈家建,每天暴晒在太阳底下,哪怕是最炎热的中午,也坚持工作在搬运一线,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出了一层白白的盐花,他却从来不言苦不言累。由于前期缺乏必要的防晒装具,一段时间后,他的脸上被晒脱了一层皮,露出了里面鲜红的嫩肉,有时候洗脸的时候不注意,还能抹出一手的血花。
队员孔亮,作为小队长时时处处想在前干在前。尼泊尔防暴队留给中国防暴队的集装箱淋浴房厕所经常堵塞,影响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为了疏通管道,晚上其他队员休息后,他带着几名骨干队员连夜打着手电筒,拿起铁锹、抡起锄头,加班加点挖坑渠、装水管,干到三更半夜把下水管道重新安装了了一遍,而自己满身都是泥沙粪土,顾不上洗漱就倒头大睡。
队员邢亨,是防暴队身材最高大的队员,也是搬运的主力军,籍贯上海的他没有半点上海人的小家子气,全副身心投入到搬迁工作中,白天搬运物资,一人干两人的活,晚上通宵站哨,有时候连续工作的时长达到二十多小时。当整个搬迁工作完成后,他的小队长李真宇才发现邢亨的脚上几乎没有一处好的地方,全部是褪下来的一层层老茧。
这样的队员太多太多了,在这场搬迁营建“百日攻坚战”中,没有一名队员退缩,没有一名队员病休,没有一名队员叫苦喊累,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党员先锋。据统计,整个搬迁营建期间,面对超常规工作,26人脚部浮肿,68人晒黑脱皮,磨破鞋子62双、作训服109件、防护手套238双,人均减重7.3斤。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铁一般的维和汉子,在原本贫瘠的自由港边上,一百天的时间里伫立起一座崭新的营房。防暴队终于在蒙罗维亚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一个温馨的新家园。
徐晓伟是这场艰苦卓越攻坚战的指挥者和见证者。每天看到队员们在咬紧牙关坚持工作,他感到非常痛心。就在刚开始营建不久,他在晚上查岗查哨时,碰见了值夜班的队员殷豪飞。
“怎么样,累不累?”徐晓伟关切地问。
殷豪飞本想说不累,但是红肿着的黑眼圈无法掩饰,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累!但是请政委放心,我保证全神贯注站好哨位,保证大家安全!”
徐晓伟满意地点点头。
第二天,徐晓伟找了黄侃、徐彪、詹兴虎和明俊碰头。
徐晓伟说:“这几天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队员们很辛苦。这样的艰苦任务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我们前期提出了百日攻坚战的口号,现在看来可能远远不够。队员们这么辛苦,我在想,从防暴队党总支的层面是不是出台一些爱兵惠警措施,尽量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给队员们带来一些温暖呢?”
众人皆一致赞成,并纷纷发表意见。
黄侃说:“我分管指挥中心,我首先代表指挥中心16名同志表个态,虽然职责任务不同,但我们一定会全力做好搬迁营建保障。指挥中心的女同志较多,我提议厨房帮厨、小值日这些不是很需要花费力气的活就给我们包干了,给大家留出更多的休息时间。”
詹兴虎说道:“咱们后勤分队的男队员全部投投入到搬运工作中了,还有3名女同志,可以承担起站岗执勤、缝补衣服、统一晾晒收取衣服的任务。同时,我建议这几名医疗组的女同志主动把医疗服务送到一线,为队员做好身体健康的保障服务。另外,虽然咱们现在物资紧缺,但是可以从炊事组上面动动脑筋,尽量多做一些可口的饭菜,以补充队员们消耗的体能。”
明俊也说道:“从防暴队党总支的层面看,除了物质上我们尽量向他们倾斜之外,我觉得精神上的鼓励也可以同时进行。比如说硬性规定,每天劳动结束后进行亲情式热水泡脚,消除疲劳。以前蒋建卫总队长在看望新兵团的时候,经常主动替战士按摩泡脚,提出的这个理念,确实管用。又比如虽然我们物资紧缺,但是可以每天积攒一点,每月组织一次集体生日会,让大家稍微放松一下。队员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的,队领导利用视频慰问家属;我们政宣组的同志会主动把政治工作随警战斗到一线,尽量多拍队员的图片视频,加强内外宣传,向组织和国内亲属反映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真实生活,形成同力维和的力量。”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句,相继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会后,形成详细的方案各自按照分工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