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连载中!《大国利剑》第一章第十二节 荣归故里,还是马革裹尸?

2018-08-22 09:25  来源: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12.

  廊坊已经进入了北方所谓“冻死狗”的严寒天气,每天早上起来,一片白茫茫的雪花铺满了整个校园;培训中心小花园的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结实得人可以随便在上面走;太阳出来的时候最冷,因为那是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训练场泥泞的道路经过刺骨的寒风一吹,变得坚硬无比。

  严寒的天气给训练带来了很多不方便。比如大部分的队员出现了大面积冻伤的情况,集合的时候,看过去都是一张张伤痕累累的脸;又比如在射击训练的时候,上场的队员还好,在场下等待的队员那真是一种煎熬,风从屋顶上门缝里挂过,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也免不了簌簌发抖,等到上场的时候,手指都麻木得扣不动扳机了;还比如在空地上学习修理车辆的队员,顶着寒风钻在车底下,背后是坚硬的冻土,头顶是冒烟的发动机,冰火两重天,经常出现用力过猛虎口破了浑然不觉的情况……

  但是,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后,每个人都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这些伤病痛也许能给身体带来一些不便,却愈发让队员们的意志更加坚强,因为大家知道,马上,就要迎接联合国的甄选考核了。

  与队员们热情高涨的情绪相比,队领导保持了相对冷静的态度。为了在最后时刻进行冲刺,既保证训练效果有一个质的提升,又确保不会出现非战斗性减员的情况发生,徐晓伟等队领导在经过反复商议后,以队部的名义出台了四项措施,全力抓好严寒天气的攻坚训练。一是突出复杂环境实战锤炼为重点。针对室外积雪厚,路面打滑易摔倒的实际情况,组织队员在训练前半小时,统一打扫积雪,从厚厚的雪堆中清理出一片干净的场地,确保实战训练能按计划进行;适当调整课程,根据天气情况,下雪时统一组织室内课,雪后组织室外课,确保训练进度;根据积雪融化后泥泞不堪的现状,增加模拟任务区雨林地带训练,提前适应任务区需求。二是突出恶劣气候战斗作风升级基础体能为重点。按照蒋建卫总队长提出的“练纪律、练作风、练技能”要求,突出严寒天气战斗作风砺练。组织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狠抓严寒天气下一日生活制度以及列队、出操细节,实行时时检查督导、时时通报,具体到事、点名到人,切实做到天气严寒,作风要求更严格;立足训练生活各个细节,组织叫响部队番号、建队精神、小队口号等活动,从队列番号中提振精气神;为提高队员体能储备,把部分自训战术科目改为室内基础体能锻炼,利用大厅、走廊、楼顶、楼梯等“小场所”,每天开展不低于3小时体能训练,主要以俯卧撑、蛙跳、深蹲、拉伸等基础性体能锻炼为主;实行跟踪问效机制,每天组织“小会操、小比武”,将成绩记入个人训练档案,对在考核中表现积极、成绩突出的同志进行通报表扬,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训练氛围。三是突出安全组训为重点。针对冬季天气寒冷、训练强度大、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点,采取多种手段加强管理,坚持训中抓管、管中施训、训管结合的思路,做到“训前强调安全、训中注意安全、训后总结安全”,切实把安全工作抓紧、抓牢、抓实,高度确保队伍安全稳定;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军事训练安全手册》,提高训练安防意识;制定“队领导——分队主官——小队长”三级练兵安全责任制,落实安防责任;开展训练伤害预防和救护技能,落实训前热身、训后整理措施,杜绝训练伤害;在野外、屋顶等积雪较厚的部位进行战术训练时,强调令行禁止、团队意识、整体推进,严禁盲目行动、单独行动,防止造成非战斗性减员。四是突出后勤保障为重点。寒冷的天气是横跨在大部分来自南方的集训队员之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针对一些队员出现了冻伤,手、脚、耳廓、鼻尖等处皮肤肿胀发痒、发痛,出现紫色斑块,严重的队员还出现了水泡、溃烂的情况,队部购置了一批防冻护肤用品,确保人手一套;5名医护组人员全部一人一个分队落实随队组训,及时为训练中擦伤、冻伤的队员治疗。

  应该说这几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至少确保了没有出现伤病员,但是严寒的客观条件是不可更改的,每天队员们都在咬牙坚持训练,大家心中明白,时间不多了,坚持一天就少一天。

  为了提前应对联合国的甄选考核,维和培训中心决定组织一次任务区的模拟演练。消息一出,集训的气氛骤然凝重起来。从教员的角度来看,这支来自浙江的防暴队有想法、有思路,一般性的模拟科目可能难不倒他们,而且换防蒙罗维亚的决议书下达后,以后面临的情况会复杂万倍,肯定不能把以前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演习,必须更有针对性和复杂性。于是,教员们在演习科目的设置上绞尽脑汁,各种“歪点子”层出不穷。从队员的角度来看,首次进行综合性的预演,兴奋的感觉多于紧张,各种准备工作风风火火,尤其是几名经验丰富的分队领导,更是像电影《无间道》里的警察一样,反复揣摩推测教员们可能发难的科目,一遍遍地制定应对预案,一遍遍地反复推演。每天,两支不同层次的队伍表面上都平静如水、相敬如宾,暗地里激流汹涌、针锋相对。在波澜不惊中,模拟演练拉开了序幕。按照计划,教员们扮演街头群众,不再给维和队员出谋划策;防暴队在住宿楼三楼设立指挥部,各个分队配备了装甲车、越野车、救护车等车辆和装备,静候培训中心负责人下发指令。

  第一个指令下发的是处置街上和平示威的人群。接到指令的是一分队。

  指挥部把上级任务书向一分队队部传达后,迅速开通了短波电台进行现场连线。一分队的分队长和教导员带队前往处突。游行的队伍在武警学院的校园小道中懒散地走动着,周围挤满了下课的学生。由于是第一次看到举着旗子游行的队伍,学生们非常感兴趣,都围过来观看。这正是教员们需要的效果。因为在任务区,游行的毕竟是小部分的人,大部分的都是喜欢看热闹起哄的“吃瓜群众”。

  赶到现场的一分队队员下了车,以装甲车、越野车为掩体,用口令引导“群众”保持秩序,并责令游行队伍的负责人要保持有序游行。刚开始还可以,但是不久,游行队伍就可以骚动起来,原来是教员有组织地把和平游行示威变成骚乱,检验防暴队如何处置。游行的队伍中和学生中开始有人拿出手机进行拍照。

  带队的分队长马上用手持对讲机向指挥部报告情况,教导员则组织队员取出防暴盾牌、防毒面具等防御性装备,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为了逼真表演,教员们开始用身上的火柴点起火把,并将事先准备的燃烧物向防暴队扔过来。

  看到险情已经升级,分队长马上按照联合国武力处置原则,命令队员结成防御阵型对闹事人群进行驱散。但是随着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形成了敌众我寡的局面,一时之间一分队只能处于被动的防守状态,不仅驱散不了人群,还被更多的燃烧物砸得手足无措。关键时刻,分队长下令向人群发射催泪弹。只见防暴队员们动作迅速地把头上的防毒面具往下一拉,后面的射手顺势向人群中发射了一枚催泪弹。

  刺鼻的烟雾在人群中散开了,游行示威的队伍和学生被熏得口水与鼻涕起飞,纷纷往周边散开。

  “对闹事首要分子进行抓捕!”分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防御的阵型中打开了一个口子,全副武装的队员们像憋足了劲的下山猛虎一样冲向示威人群,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几名带头的骨干分子就被队员们摁倒在地拖回防御阵型里。看到带头人被抓捕,其余的人员作鸟兽散。

  一场“精心策划”群体性事件就这样被防暴队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联合国规则应用准确,处置程序得当,措施有力,临场应变能力非常强,队员的技战术素养也很高!”在现场观摩的胡建国这样评价首次表演的防暴队。

  模拟演练的时间跨度是三天。第一天上午、中午、下午的三场演习,防暴队都已完美的表现征服了教员们。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晚上用餐时间。

  由于装备都放在指挥部和房间里,其余队员去吃饭后,只留下一个小队的兵力在宿舍楼四周进行警戒。

  一名全副武装的队员正在外围游动巡逻时,突然看到一名穿着军装的教员一溜小跑地过来了,定睛一看,原来是孔玮良,一位将随队出征的培训中心射击教员。

  “孔教员好!”队员给孔玮良敬了个礼。

  “你好!”孔玮良还了礼,问道:“开饭了吗?”

  “报告,已经开饭了!”

  “哦,今天忙了一天,饭点都错过了!不跟你聊了,我先去吃饭吧。”

  “好的。”等孔玮良走过去,队员马上用对讲机向指挥部报告了情况。指挥部指示:“一名培训中心教员孔玮良向食堂走过去了,请各组时刻保持警惕!”

  走进食堂,孔玮良眼睛一扫,食堂里都是防暴队队员在就餐,根本就没有其他教员在。平时大家都是在一起用餐的。孔玮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手悄悄伸向口袋。就在他即将从口袋掏出东西的时候,突然感觉身体腾空,没等反应过来,已经被结结实实地摁倒在地,两双铁钳一般的大手压得他动弹不得,迅速拖到了旁边的楼梯口,紧接着口袋里的东西被掏了出来。竟然是一枚训练用弹,上面用白纸贴着两个醒目大字“炸弹”。

  两名队员把孔玮良制服后,才用对讲机向指挥部汇报了情况:“匪徒已经被制服,身上搜出炸弹一枚。” 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真实演习对抗中,防暴队笑到了最后。 “你们是好样的!已经完全具备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期待你们在甄选中取得好成绩,期待你们在任务区凯旋而归!”在实战演习的总结会上,胡建国对防暴队给予了充分肯定。

  根据上级通知,联合国甄选考核将于2016年1月21日正式开始。为了让队员们保持足够的精力迎接考核,培训中心提前两天结束训练,让队员们有个休息的时间。

  但是不能都闲着无事啊,这样容易放松思想。徐晓伟召集分队领导以上人员提前就商议好了,1月19日,防暴队专门组织队员到北京天安门开展“向祖国敬礼、向英雄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公安部国合局、部边防局、武警学院的大力支持,国合局维和处王晓晨副处长亲自协调指挥,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

  早上三点半,当人们还在甜美梦乡中的时候,培训中心灯火通明,队员们早早起了床。对于到天安门参加升旗仪式,大家充满了期待。深夜的霜降特别厉害,集合一小会的时间,衣服都被冻僵了。然而这却丝毫不能熄灭队员们心中的热火。

  从廊坊武警学院出发到天安门,大约走了两个小时的路程。尽管车外寒气袭人,漆黑一片,车内确实欢声笑语,歌曲震天。来到廊坊培训以来,这还是队员们第一次走出校门,所有的一切让大家感到是如此亲切和新奇。有性格活泼的队员开始轻声哼着歌,不到一会的时间,大家都跟着节拍唱了起来,一路喧闹地来到了北京天安门。

  时间刚刚好,车子到达后,队员们整齐地下了车,排成一队向升旗台走去。朝气的队伍、整齐的步伐、藏青色的警服、蓝色的贝雷帽,防暴队走在天安门的路上,俨然就是一道最美风景,引得路人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早上7点33分,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的旗杆上冉冉升起。151名维和防暴队员(含培训中心教员孔玮良)含着热泪,齐刷刷地举手向国旗敬军礼,心里默默地跟着熟悉的旋律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那一刻,每个人的思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一种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斗志油然而生。小队长高荣坤说到:“国旗为什么那样红,那是因为千千万万为了新中国解放而献身的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面对即将奔赴的任务区,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困难崎岖、不管面对的环境有多复杂险恶,只要想起飘扬的五星红旗,我都能感受到无穷的力量,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载梦奋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是中国维和警察!”升旗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向家人转发了微信。分队长黄志渊在微信中用八个字描述了自己的感受:“自豪、责任、奉献、荣誉!”队员孙德则写道:“第一次离国旗这么近,第一次离梦想这么近,看着国旗同太阳一起冉冉升起,我知道我的维和梦想正在实现,我愿意接受祖国和人民赋予我的神圣使命。那一刻,在心里,有自豪,有骄傲,有义无反顾,有为国出征!”得知参加今天升旗仪式的队伍即将代表祖国出征维和战场,天安门管委会李宗泽副主任专程来到现场,把一面曾经高高飘扬在天安门上空的国旗赠送给防暴队。李宗泽副主任充满感情地对接过旗帜的徐晓伟说道:“你们这支防暴队是参加升旗仪式中最具有斗志、最严整的维和警队,希望全体队员不辱使命,把爱国主义转化为具体行动,让五星红旗在蒙罗维亚高高飘扬。”

  参加完升国旗仪式后,4名队员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手执党旗,118名党员和33名团员庄严地举起右臂手握拳头,在徐晓伟同志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刻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坚定有力、响彻云天的声音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宣誓完毕后,全体队员围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缓缓地走了一圈,细细地瞻仰着浮雕,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从“虎门销烟”、“金田起义”一直到“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革命英烈的光辉事迹历历在目:虎门销烟中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鼓励着队员们要刻苦训练,时刻保持“练为战、谋打赢”的维和本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激昂的示威提醒着青年队员要随时准备着为祖国奉献甚至牺牲自己生命;抗日敌后游击战中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打日本侵略者的画面让队员们想起家中的亲人,誓以光荣完成任务来给祖国母亲送上最真挚的礼物;胜利渡长江中万军齐发的壮观画面则预示着当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归国后的光辉与荣誉。每走过一幅浮雕,对队员都是一次思想和心灵的洗礼。队员连成感慨地说到:“现在的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是透过历史,我看见伟大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新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作为一名维和警察,更要把中国和平之光洒遍西非大陆!”黄侃告诫队员,身处国外复杂的维和环境,更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体与国家、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作为代表中国出征非洲的维和警察,应当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要有“平时彰血性,战时敢碰硬”的斗志。越是价值多元,就越要有主心骨;越是迷雾重重,就越要高擎火炬前行,烈士精神正是防暴队不可流逝的思想钙质。维和英雄和志虹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这篇日记在第四支维和防暴队员中广为流传。参加完升旗仪式后,防暴队组织队员们参观了国旗护卫队。当防暴队员走进国旗护卫队营区后,对于在平凡岗位上爱国奉献、为国争光有了更深的感受。国旗护卫队班长向队员们介绍了国旗知识和国旗护卫队的光荣历程,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对一面旗帜的情怀和光荣背后的艰辛与执着,官兵们“升好祖国第一旗”的政治信仰和坚定意念,促使他们追求卓越,将升旗、降旗这样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他们胸怀祖国、忠于职守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防暴队员的工作热情和团队意识。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官兵学习,切实珍惜来之不易的维和机遇,把对祖国的热爱,体现在本职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维和事业,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女队员熊继红是这样说的:“训练场上,凛冽寒风中,女同志身着25公斤的防弹衣、头盔及相关装备,与男队员一道摸爬滚打,训练结束往往身后已是汗水一片,但我们没有一个喊疼嫌累叫委屈,因为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重担。”炊事员洪李春说到:“我的岗位只是普通的炊事员,也许没有机会像战斗队员一样外出执勤,但我也要像螺丝钉一样,在平凡的后勤岗位上尽心尽责,精心做好每一顿饭菜,为所有队员做好后勤服务,军功章里,有他们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活动最后,队员们沿着历史的台阶登上天安门城楼,一边感受着67年前开国大典的光辉时刻,一边回味着刚刚过去不久9.3阅兵时的盛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队员们感叹道,原来维和梦只是为了穿上威武的警服出国看世界,但在这里,梦想变得更加广阔,因为我们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中国警察的新形象,更代表着非洲人民渴望和平的梦想,代表着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的希望。就像防暴队徐晓伟政委在总结时所说的那样:“红色历史薪火相传,全体防暴队员将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时刻保持党性修养、时刻不忘祖国和人民重托,锤炼过硬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培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打造成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革命先烈的维和铁军!”

  完成了多年来到天安门参加升旗仪式的心愿,队员们犹如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联合国甄选考核在众人期盼的等待中终于姗姗到来了。

  这次过来考核的是乌克兰人罗曼•安德鲁申科先生。众所周知的原因,乌克兰历来与俄罗斯磕磕碰碰,战火不断。从这个国家走出来的人,无一不是铁血强硬的汉子,因此这次甄选考核注定不会容易。

  在连续三天的考核中,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防暴办队长、维和甄选评估考官Roman Andrushko(罗曼•安德鲁申科)先生(时任防暴办队长,后卸任,第四支防暴队进驻后新的防暴办队长为瑞典人罗米提先生)对防暴队整体语言水平、实战技能和行动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在英语语言能力测试中,29名英语队员根据联合国语言队员评估标准,完成了阅读理解、听力写作、行动面试和计算机等科目的考核并全优通过,特别是口语与翻译、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罗曼先生的高度称赞。在驾驶技能考评中,34名驾驶员按照考核流程和标准,以娴熟的驾驶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快速、准确、稳健地完成了考核项目,无一违规,无一差错。在武器分解结合及射击考核中,全体队员沉着冷静应对,操作规范迅速,手枪队员分解结合最快32秒,步枪队员分解结合最快58秒,1510发实弹全部命中目标,弹着点分布不超过10厘米,创最好成绩。在战术行动能力评估中,防暴队严格按照联合国武力使用原则和培训教程规定,并融入中国防暴队特色,依次进行了格斗拳、车辆查控、小组战术、要人警卫和人群控制等科目的战术演练,全面展示了防暴队单兵技能、小组战术和团队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防暴队员的优秀素质不仅令罗曼先生大开眼界,也让他羡慕不已,尤其是射击考核中,每走过一张靶纸,他都情不自禁伸出大拇指。在反馈会上,罗曼先生给出了151名队员全员全优通过的评价,并称赞道:“中国第四支防暴队是一支出类拔萃、训练有素的优秀队伍,其专业素养、行动能力和实战技能堪称完美,无可挑剔,令人印象深刻,我非常享受整个考核过程。你们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必将能够非常出色地完成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维和防暴队的标杆,期待我们早日在任务区见!”只是可惜,当时他也许没有想到过,一别,便是一生。考核结束后,他没有得到连任的机会,一位新的防暴办队长罗米提先生接替了他的岗位,从此,他与第四支防暴队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也无缘见识到第四支防暴队在蒙罗维亚国际舞台上的“完美演出”!

  当培训生活尘埃落定的时候,猴年春节也悄悄地来临了。结业典礼结束后,队员们背着行囊,依依不舍离开了这个充满了磨炼与重生的地方。磨难之路走完了,维和之路才刚刚踏出了第一步,遥远的西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国度?那里的天空,是否还笼罩着战争的密云?这一去,到底是荣归故里,还是马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