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精彩连载中《大国利剑》 第一章第三节 磨炼之路

2018-08-13 09:17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第一章 磨炼之路3

  3.

  本次即将奔赴的维和任务区是西非国家利比里亚。该国家北接几内亚,西北接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濒大西洋,国土面积11.14万平方公里,共分15个州,人口440万。首都蒙罗维亚,位于西非大西洋沿岸梅苏拉多角和布什罗德岛,据守圣保罗河入海口,是西非重要的出海门户,也是非洲距南美大陆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110万。

  12世纪以前,利比里亚是人口稀少的赤道雨林地区,境内的居民,是12~16世纪从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先后迁入的。殖民者入侵以前,这里尚处在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联盟阶段。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人陆续到利比里亚沿岸探险。诺曼人于1364~1367年来到这里。1461年,葡萄牙人佩德罗·辛特拉在大山角和梅苏拉多角建立据点,第2年到达帕尔马斯角。葡萄牙人垄断几内亚湾沿岸的贸易约一个世纪。当时利比里亚沿岸的主要出口商品是象牙和马拉克塔胡椒,欧洲商人称马拉克塔胡椒为“天堂的谷子”,因此后来这一带被称为“谷物海岸”。16世纪以后,荷兰、英国和法国商人也相继到这里进行贸易活动。

  美国废奴运动兴起之后,社会上出现大批自由黑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一些宗教慈善家、社会人士和国会议员等纷纷提出向外殖民、把自由黑人遣返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主张。1816年12月28日,美国殖民协会成立。181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由美国殖民协会提出的一项关于遣返自由黑人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法案。1821年12月,由詹姆斯·门罗总统的私人代表E.艾尔斯和海军上尉R.F.斯托克顿等率领一批自由黑人到达谷物海岸的梅苏拉多角。当地的曼巴人和德伊人酋长在殖民者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出售”一块长130英里、宽40英里的滨海土地,1822年1月初,在梅苏拉多角的普罗维登斯岛建立第一个美国黑人移民区。美国移民侵占谷物海岸之后,引起当地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

  1824年2月,美国殖民协会依照拉丁文“Liber”(自由)一词,给这块殖民地正式命名为利比里亚(Liberia);给梅苏拉多移民区取名为蒙罗维亚,以纪念门罗总统。美国各州的殖民协会,也陆续到利比里亚沿岸建立移民区。1838年由蒙罗维亚、新佐治亚和布坎南等8个移民区合并组成利比里亚联邦,由美国殖民协会委任白人总督管辖。1841年9月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接任总督,他是第一位美国黑人总督。1845年利比里亚发生英国商人拒交关税的事件,利比里亚为维护其主权,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美国殖民协会因无法继续负担其殖民地的经费,不得不同意利比里亚独立。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联邦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同时公布一部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利比里亚共和国宪法,国家政权体制和机构也都效仿美国。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被选为第一任总统。

  独立后,利比里亚不断向腹地扩张。1857年2月马里兰移民区加入利比里亚共和国。1878年真正独立党执政,政权长期为美裔利比里亚人上层所掌握。美国在南北战争后一度放松了对利比里亚的控制。1871年以后,利比里亚曾几次被迫同英法殖民者签订边界条约,以至丧失其原有领土面积的40%左右。20世纪初,美国又不断地在利比里亚加强其影响,逐渐排挤英国势力。1912年,利比里亚为挽救其财政危机,被迫以关税和其他收入作抵押,向美、英、法、德等国的国际财团贷款,并由美国人担任海关总监兼财政顾问。1926年美国费尔斯通橡胶公司在利比里亚取得土地租让权,种植橡胶,并享有其他权益,成为利比里亚的国中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利用利比里亚的战略地位,在这里建设军事基地,进一步加强对利比里亚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控制。

  1944年,威廉·杜伯曼执政,他担任总统28年间,在政治与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内推行民族统一政策,给予拥有不动产的当地居民以选举权和议会中的代表权,修改某些歧视当地居民的法令。对外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积极鼓励外国资本投资。1971年7月杜伯曼病逝,威廉·理查德·托尔伯特继任总统。70年代以后,利比里亚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美裔利比里亚人上层统治集团同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更为激化,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在当地居民中出现了利比里亚进步联盟、争取非洲正义运动组织等反政府组织。1979年4月14日,在蒙罗维亚爆发了反对大米提价的群众示威运动。遭到武装镇压。

  1980年4月12日,以克兰人塞缪尔·卡尼翁·多伊军士长为首的17名士兵发动军事政变,击毙托尔伯特总统,推翻了执政103年的真正独立党的统治,成立以多伊为首的军政府。1984年7月军政府举行全国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1985年10月进行了总统和议会选举,多伊当选总统。政府在经济上继续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

  1989年12月24日,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在科特迪瓦组织反政府武装,在查尔斯·泰勒的领导下攻入利比里亚,全面内战爆发。

  1990年7月,爱国阵线攻入蒙罗维亚,旋即分裂为两派,利比里亚陷入混战。8月,西非国家共同体派遣维持和平部队进入蒙罗维亚,与泰勒派武装发生冲突。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各派在冈比亚首都班珠尔召开会议,成立“全国团结临时政府”。9月,多伊被俘,枪决后陈尸蒙罗维亚街头。11月,索耶就任全国团结临时政府总统,但遭到泰勒的反对。

  1991年3月,利比里亚内战扩展到邻国塞拉利昂和几内亚。1993年7月,交战各方在贝宁城市科托努达成协议,成立五人国务委员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1994年5月,过渡政府组成。

  1995年,由于各派均不满意权力分配方案,战火再起。8月,各派再次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达成协议,以六人国务委员会取代五人国务委员会。9月,再次组成过渡政府。

  1996年,泰勒试图逮捕敌对派系首脑,导致内战再起,8月,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各派又一次达成协议,同意全部解除武装。

  长达7年的内战共造成了15万人死亡,85万人成为难民,彻底摧毁了利比里亚经济。

  1997年2月,各派全部解除武装并改组为政党。7月,举行大选,泰勒当选总统。泰勒使用强力控制了国家,实现了国内的和平,并着手开始重建经济。

  然而,1999年,利比里亚北部又出现一支反政府武装,又一次发动了内战。到2003年,泰勒政府仅控制不到三分之一的全国领土,蒙罗维亚也陷入围攻。以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国家共同体再一次派出了维和部队。8月11日,泰勒宣布辞职,向副总统摩西·布拉移交权力,并流亡尼日利亚。

  2003年10月1日,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接管了利比里亚,着手解除内战各方武装。

  2003年8月18日,布拉政府与各政党社团共同签署《阿克拉和平协定》,并于10月中旬组建全国过渡政府。查尔斯·久德·布赖恩特被推举为全国过渡政府主席,并于10月14日宣誓就职。

  经过两年的过渡,2005年10月11日,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再次举行了民主选举。在第一轮的投票中,该国著名的世界足球先生乔治·维阿得票领先,但是未过半数,但在11月8日举行的第二轮角逐中,曾经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担任过高级官员的利比里亚联盟党领袖埃伦·约翰逊·瑟利夫获得了最终胜利。2006年1月16日,埃伦·约翰逊·瑟利夫正式宣誓就职,成为非洲历史上首位女总统。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2011年10月7日,瑟利夫与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及也门活动家塔瓦库尔卡曼因维护妇女利益共同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2011年11月10日,瑟利夫总统以90.8%的得票率赢得利比里亚第二轮总统选举,成功连任。在瑟利夫主政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对利比里亚社会枪支的控制,发动了“枪支换取摩托车”的运动,原内战期间的军人纷纷放下武器,上缴枪支换取摩托车,利比里亚逐渐进入相对和平的环境。2013年开始,根据联合国授权,中国向利比里亚派出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驻守在利比里亚格林维尔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利比里亚国内社会治安相对稳定,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简称联利团)开始逐步裁撤。而这份下发的通知就是传达了关于裁撤的内容。

  通知主要传达了这么几个意思:第一,根据前方反馈的消息,联合国将于年底前进行决议,决定是否延长利比里亚任务区。也就是说,新的决议内容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不延长,意味着任务区将终止,也就不需要再派出维和警察防暴队了,前期浙江总队的选拔、培训也随之终止;一种是延长,那么将按计划派出维和警察防暴队。但是,问题又来了,前三支防暴队原定的驻守期为八个月,第三支防暴队进驻的时间是2015年3月11日,结束任务的时间是2015年的11月11日,这是个非常尴尬的时间段,联合国的决议出台时间是12月,要不要按计划由浙江总队组建的第四支防暴队去轮换呢?万一去了,决议又决定终止任务区,那人员培训、往返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大了。第二,不管是否延长利比里亚任务区的时间,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逐步削减人员。也就是说,即使延长维和任务期限,也会削减大量的维和军警。问题是,中国防暴队是否在裁撤计划里?如果保留,驻防区又会变换到什么地方?通知的最后,明确传达了一个信息:暂缓第四支防暴队的组建、培训计划!

  而就在接到这份通知的前一天,浙江总队刚刚下发通知,要求初步选拔的人员集中开展培训。

  蒋建卫总队长现在的头至少比平时大了一倍!上级下发的通知现在就在他的手里,必须要迅速把通知精神落实到位。让他难过的是他不知道怎么去跟官兵们解释这个事情。基层的单位对这次总队受领的维和任务非常支持,所有即将参加培训的人员都已经脱离岗位,在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了,原来的岗位安排好接替的人员。现在突然说暂缓培训,这些人怎么办?会不会有什么想法?下次如果还要集训又怎么通知?各种问题交织在脑袋里,令蒋建卫头痛不已。

  然而头痛归头痛,该办的事情还是得马上办。蒋建卫在笔记本里一笔一笔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办公室主任马宝轩去把徐晓伟通知过来商量对策。

  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一时之间不知道从何说起,气氛显得有些凝重。最后还是蒋建卫打破僵局起了个头:“晓伟,这个通知你怎么看?”

  徐晓伟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觉得应该马上下发通知,所有参加集训的人员暂缓集中,具体集中时间待定。另外,通知中一定要明确,原来担任的岗位不变。”

  蒋建卫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徐晓伟说:“对,这个通知必须马上下发。但我还有几个想法想跟你探讨一下,你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想法。首先,我觉得不管去与不去,我们都是要做好去的准备。也就是说,按照战时的要求来推进,这样才能打好有准备的仗。其次,怎么准备?我觉得可以开展一个岗位练兵活动。打个比方来说吧,维和是到国外去,语言是对外交流的唯一渠道,英语队员还是需要集中起来强化训练的,重点是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专业技术的队员,不必要现在集中,委托各基层单位重点加强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培养,筹备专班结合下基层走访的机会不定期去检验;战斗队员也不集中,让各基层单位尽量把他们的岗位调整到战斗班,按照比安保任务更高的要求抓紧训练,每周必须上报训练成绩。同时,筹备专班要重点加强与上级单位的对接,一有消息马上掌握;同时也要做好与第三支防暴队的对接,尽量掌握前方情况,一切按照出发的标准抓好推进落实。你说呢?”

  徐晓伟说:“总队长分析得非常到位,我抓紧让筹备专班拟制通知下发。我补充一点个人想法。我觉得,这么突然的通知,肯定会让官兵们心理产生波动,我们还要与基层单位一起共同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思想稳定。现在手机微信这么发达,我建议在参加维和的初选人员中挑几个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官兵,由他们建立一个微信群,把所有拟参加集训的官兵拉进群里,一来可以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打消他们的顾虑;二来可以让他们提前熟悉,为以后执行任务打好基础;三来可以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做好思想疏导。”

  蒋建卫高兴地拉着徐晓伟的手说:“你这个建议非常好,就按照咱们商定的结果抓好落实吧!”

  从总队长办公室出来,徐晓伟把明俊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把蒋建卫总队长的要求向明俊做了一个说明,并叮嘱他与筹备专班的同志一起抓好落实。

  “关于微信群这个事情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徐晓伟问明俊。

  “报告参谋长,有!”

  “哦,你说来听听。”

  “参谋长,我是台州支队调到总队的,这次台州支队参加维和报名的人数是最多的,通过考核选拔的人数也是最多的,总共有16名队员,其中,有2名营职干部表现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是支队的办公室主任李小飞,他长期在基层边防派出所工作,有非常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后来借调到支队的政治处也有一段时间,党建、思想工作比较在行,在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上也整整干了三年,支队内外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在官兵中威信很高。另外一位是台州支队温岭大队礁山边防派出所的教导员高强,他是与我一起入警的大学生,我们一起同事过多年,为人活泼开朗,深受官兵喜爱,作为教导员,思想工作也是他的拿手绝活。所以我觉得这个微信群可以交由他们两个来做好。”

  徐晓伟抬头看看明俊,打趣道:“看来你是念旧情的人啊,推荐的都是老单位的人才。”

  明俊笑笑对徐晓伟说:“参谋长,古语说得好,举贤不避亲嘛!”

  

年过半百 水淹半身!老民警刷爆朋友圈

8月13日上午,太原市突降大雨,路面湿滑,给车辆和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黑龙江延寿县委原书记获刑十年半:收受赃款物 ...

封殿辉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该判决现已生效。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权力?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不穿警服,他却拥有送水工的工作服、保安制服……

他们是“行走在刀尖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