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卧底医生 生死缉毒》第七十九、八十章

2018-08-07 09:01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第七十九章 难度陈仓

  鲁迈口中的王志很快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通过几天对王志的监视,印春荣断定他近期将会有动作。

  几天之后,王志开着车,由普洱市区驶向景东县方向。

  看来王志真的要行动了,印春荣让流动查缉点重点查验。

  在对王志进行公开查缉时,检查员发现他表现得镇定自若,而车上的另外一个人则神情紧张,言辞闪烁,故意掩盖自己去景东的目的。

  此人叫罗松,是当地人。

  在车上,检查员并没有发现违禁物品,但轿车后备厢内一股异样的香味让检查员一下子警觉起来——“冰毒?没错,就是冰毒!”检查员十分确定这就是冰毒的气味。

  印春荣判断这辆车在近几天内一定运过冰毒,而且数量还不少。多年的缉毒经验告诉印春荣,“鱼”在“水”里,王志还没有出货,于是果断决定“放长线钓大鱼”。他指示查缉组不动声色地予以放行,并让跟踪组对王志继续跟踪观察。

  跟踪组尾随王志和罗松来到普洱市景东县的一家宾馆,两人登记入住该宾馆202号房间后,再没有走出房间。侦查员化装成服务员,以打扫卫生的名义对202号房间进行察看,也未发现异样。

  毒品会藏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印春荣脑海中。

  印春荣一边让跟踪组盯紧王志,一边在涉毒情报研判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王志等两人的身份信息和近期活动轨迹进行了调查。综合分析后,印春荣推断毒品就藏在景东县城,于是指示专案组在景东部署,实施抓捕。

  连续两天,王志一直待在宾馆里,足不出户。有的侦查员等得失去耐心,建议先实施抓捕,再通过审讯突破。

  印春荣觉得这样不稳妥,如果不能人赃并获,不利于案件延伸。

  与毒贩打交道多了,他知道毒贩比狼还有耐心。要想抓住他们,就得比他们更稳得住,更沉得住气。越是没动静,越表明他们很快就会行动,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

  果不其然,到了第三天,监控组的侦查员反馈信息:王志将他的黑色本田轿车开进一个租车行,并从租车行开出一辆丰田越野车,在景东县城边的公路上来回行驶,并不时接打电话。他的同伴罗松并没有随行,还一直在宾馆待着。

  在景东县城兜了两个小时后,王志驱车从景东县驶往景福乡,并在景福乡的一个宾馆开了一个房间。这一情况让专案组非常疑惑:景福乡偏离交通主干道,不论是去普洱还是到昆明都不方便,而且也绕不过公安检查,取道景福乡运毒绝非明智之举。

  “老狐狸在摆迷魂阵。”印春荣说道。在研究过辖区地图后,他断定,此次王志换车乃是“故弄玄虚”,在公路上行驶是在“探路”,这辆丰田越野车上没有冰毒,这应该是王志的“调虎离山”之计。

  印春荣立即调整预定方案,将专案组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继续监视王志的动向,第二小组在景东至昆明必经公路的合适路段设伏,第三小组密切监控留在景东县宾馆的罗松。

  一张无形的大网就此张开,只待这两只狡猾的“狐狸”露出破绽了。

  第一小组反馈称,王志继续开着丰田越野车在乡村公路上兜圈子。印春荣指示第一小组将计就计,抵近跟踪王志的丰田越野车;第三小组密切监视罗松,并及时向设伏的第二小组通报其行踪。

  抵近跟踪王志,果然让他误以为边防官兵中了他的“调虎离山计”,于是便打电话通知罗松出货。

  没过多久,第三组便发现罗松鬼鬼祟祟地从宾馆出来,在街上转了几圈之后,径直赶到租车行,从车行开出一辆别克轿车,在县城兜了几圈后便往城外驶去。

  一场戏演完,这辆别克轿车才粉墨登场。印春荣断定这辆别克车必是藏毒车无疑。

  “收网!”印春荣随即命令三组官兵同时出击,迅速控制毒贩。

  设伏人员设置的路障将别克轿车逼停在公路中间,罗松企图倒车强行冲关,紧随其后的官兵让他动弹不得。

  当专案组将别克轿车后备厢内三个还散发着诡异香味的麻袋摆在罗松面前时,他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瘫软在地上。

  另一边,和官兵玩“猫鼠游戏”的王志也束手就擒,现场人赃俱获。罗松、王志很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是什么,他们已无话可说。经检验,三个麻袋中装的是栗色颗粒状的冰毒,净重46.99千克。涉案毒品价值超过一千万元。王志怎么也想不到,他自以为高明的暗度陈仓的运毒诡计,居然这么容易被识破。

  第八十章 儿子的谎言

  医院永远离不开刺鼻的消毒水味,就像家属的心情,永远是七上八下。这里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有起死回生的惊喜,也有回天乏术的无奈。走进手术室,便是在生死线上走一遭。

  李丽娟和儿子焦急地等待着手术的结果。虽然她自己也是医生,早已经见惯了生死,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时,却依旧忐忑不安。

  印春荣是在审问王志的时候倒下的,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早在发病前几天,印春荣就时常感觉到心绞痛,胸闷气短,有时候还会头晕、心慌、出冷汗,当时他也没在意,以为是工作累了,想着等案子结束,休息几天便能好起来,没想到会倒在审讯室里。

  手术还算成功,印春荣被推出了手术室。

  看着仍在昏迷的印春荣,李丽娟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当时接到印春荣的战友打来的电话,她就知道出事了。

  这些年,李丽娟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接到部队打来的电话,因为她害怕哪一天接到印春荣牺牲的消息。

  在缉毒战线上,印春荣已经走过二十多年。对于李丽娟来说,每一天都备受煎熬,不仅见不到印春荣的人影,还要整天为他提心吊胆,每次听到印春荣的战友牺牲、负伤的消息,她就睡不着觉。那个时候,李丽娟很想给印春荣打个电话,想听听他的声音,更想看到他,抓住他的手。但是在印春荣办案子的时候,是不能给他打电话的,打了他也不会接。

  每一次,印春荣出去办案子,李丽娟真的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还好好地活着,他究竟还能不能平平安安地回到她和儿子身边。

  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对于李丽娟来说,也是如此。但印春荣既然选择了穿上军装,选择了缉毒,就意味着要亏欠家庭。

  李丽娟也后悔过嫁给印春荣,但当她见到那么多人因为吸毒家破人亡时,她也越来越理解他、支持他。毒品害了无数人,印春荣多缴获一点毒品,多抓一个毒贩,就能够多挽救一个家庭。他以前当军医,用医术救人;后来去缉毒,他和他的战友们,是拿他们的生命,拿他们这身军装,去治疗被毒品危害的社会,去治疗那些被毒品害得支离破碎的家庭。

  李丽娟最大的心愿,就是世界上再也没有毒品,印春荣也就不用再这么忙了。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地逛街,和朋友聚会,再也不用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可是李丽娟深知那只是个梦想。毒品背后是巨额的财富,毒贩是抓不完的,印春荣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她唯一的愿望,还是那两个字:“平安”!希望印春荣和他的战友们,每一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地完成任务,平平安安地回家。

  对于印春荣的儿子来说,这或许是第一次这样静静地看着爸爸。在他的记忆里,爸爸永远都是那么忙,仿佛一台永动机,一直旋转着。

  儿子对印春荣的感情很纠结。他从小就知道,爸爸是边防警察,了不起。但是爸爸很少来学校接他,更不可能穿军装来学校接他。妈妈总是说,你爸爸在缉毒,在抓毒贩,在干大事情。但是妈妈又跟他说,这些事情,你不能跟老师说,也不能跟同学说。你爸爸经常做卧底,如果被人知道了,你爸爸就危险了,妈妈跟你也就危险了。

  十多年前,印春荣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儿子也很自豪。可是他不能跟老师、同学说,他就是印春荣的儿子。为什么呢?如果谁都知道他是印春荣的儿子,说不定哪天,他就莫名其妙被人绑架了,甚至有可能被人杀害。

  好多次,他看见妈妈一个人哭。当他问妈妈为什么哭时,妈妈告诉他:“你爸爸的战友牺牲了。白建刚叔叔,你认识的,牺牲了;陈锡华叔叔,你见过的,牺牲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妈妈,只能陪着妈妈哭。

  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叫他们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个简单的题目却难住了他,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如果他拿起笔来就写:我的父亲名叫印春荣,是一个大名鼎鼎的缉毒英雄,他办了几百个案子,抓了上千名毒贩,缴获了好几吨毒品,老师、同学不笑他吹牛才怪。无奈之下,他只有去网上抄一篇。

  他当然知道,缉毒是造福全人类的大事。他很佩服爸爸,也很理解爸爸,可是他没机会跟印春荣说一声:“爸爸,我为你骄傲!”就算有机会,他也说不出口。

  小时候,儿子总是希望印春荣能够陪他过一次六一儿童节,可是印春荣一次也没陪过他。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爸爸陪我过了一次六一儿童节,我很开心。”可那一天,印春荣是和战友们在办案。

  那是2005年6月1日。原本印春荣已经安排好时间,准备好好陪陪儿子,怎料曼海检查站在一辆德宏方向驶来的东风欧曼型卡车上查获了242块海洛因,计重84.7千克,抓获两名嫌疑人。获悉曼海站查获毒品和运毒车辆后,支队党委十分重视,迅速成立了由印春荣任组长的专案组,负责侦办此案。

  接到命令后,印春荣不得不又一次爽约,立刻投身到案件之中,带领专案组分析案情。他认为,要突破此案,必须从毒品的接货人查起,采取顺藤摸瓜的办法进行延伸。他随即带领专案组赴昆明实施控制下交付,在昆明成功抓获两名接货人。

  对于案件来说,印春荣是有功的,但他又一次失信于儿子。当他看到儿子的日记时,被儿子这个“谎言”刺痛,心里充满了愧疚。

  长大以后,儿子对印春荣也越来越理解,也慢慢懂得印春荣奉献背后的意义。他也想要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现在看着爸爸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心里说不出的心疼,泪水哗哗直流。

 

小裙子,你尽管去穿!色狼,我们来抓!

这个喊话引网友怒赞。

为争夺发招嫖卡持枪刀斗殴 重庆一团伙5人获刑

此案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渝北区法院判处的首例恶势力犯罪案件。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权力?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执行随感丨蜀葵花儿盛开,却有一抹忧伤和无奈

在这如火如荼的花儿中央,一个低头缄默的女孩儿映入了我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