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在失主发现前破案 江苏仪征“智慧警务”如何料敌千里之外?

2018-08-03 18:29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陈艳婷
字号  分享至:

  中国长安网记者 彭绮琴

  “你们怎么找到我的?!”

  这是改名换姓潜逃21年的部督特大抢劫杀人案嫌疑人雷某,被警方抓获后的第一句话。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公安机关仅凭一张1995年的模糊不清的旧照片,就能锁定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这只是江苏仪征市“智慧警务”的一个缩影。

  仪征市公安局,是江苏省扬州市唯一一家被公安部表彰的“现场勘查工作优秀县级公安机关”,其中的城北派出所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这个平均1万居民对应不到1名民警的小城,是如何做到的?

  “失主还没发现被偷,贼就被抓住了”

  “请问是周先生吗?你前几天在网上说你买的胶囊可能是假药,我们帮你来查证来了!”

  看着站在门外的两个民警,江苏省仪征市的老周有点摸不着头脑。过了一会儿,他才想起不久前,自己在仪征论坛发帖:“电话购物买了580元降糖药,吃了没效果,血糖还是高。”

  老周只是在网上提了一句,还没报案,怎么警察这么快就“上门调查取证、服务到家”了?

  这来自于仪征市公安局网安大队的“全天候呵护”。

  仪征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黄苏晋介绍,在智慧警务应用模式上,仪征警方推行情报中心、指挥中心、网络监控中心、新闻中心“四合一”联动运作,依托警务大数据基础管控综合应用平台,打造平台系统一网联、键盘手机一键点、基础数据全关联、资源信息全警用的智慧警务,全方位支撑安保维稳和打防管控。

  民警没有白跑。经扬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鉴定,老周买的“地骨降糖胶囊”确是假药。

  老周说,药品是自称是“北京中医糖尿病研究中心”的李医生“爱心免费送药”寄来的。

  为争取办案时间,所有民警放弃了休息,对采集到的27000多条物流发货明细进行梳理、分类,从中发现五个北京的发货点,确定了销售窝点和假药存储仓库。

  正要实施抓捕的关头,民警们突然接到远方指挥部的一条消息:“主犯已准备离开北京,窝点解散!”

  专案组连夜开会研究:“主要嫌疑人如果不能一次性抓捕到位,那此次行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追捕。”最终决定取消此次行动。

  他们经过一个月的侦控,发现这伙嫌疑人又跑到了湖北武汉重操旧业。这次民警没有放过,将团伙一举端掉。他们还通过银行ATM取款录像,确定了该团伙“上线”样貌,经过半个月的伏击守候,把在湖北天门的“上线”也连根拔起。

  正因没有放过这条网络线索,仪征市公安局牵出了这起涉及全国30个省市的特大生产销售假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从老周在网上提意见,到辗转多省打掉特大团伙,历时仅八个月。

  江苏仪征警方紧扣公安部“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部署,主动拥抱新形势下现代警务发展趋势,立足县市实际抓好智慧警务实战应用。仅2018年元月至今,即通过人像识别等高尖端科技手段破获各类案件372起,科技防控、智慧管理、精确打击等实战能力不断增强,“料敌于千里之外”,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几件平常的事情,如果放在一起就变得不平常了。” 刑警大队教导员陶德斌对中国长安网记者说。

  他举了个例子:有个人在A镇的商店卖了一辆二手电动车,这不奇怪。但是在一个月内,他同时又在B镇和C镇卖了二手电动车。“那么我们判断这个人就有很大嫌疑。”

  “试想,如果在深夜无人值守,负责监测的民警漏掉了这条信息,如果他们没有进一步去验证,三个镇派出所的民警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行为,而不会产生更多联想。”

  “有意思的是,我们抓到小偷以后,把电动车归还回去,失主还不知道自己东西被偷了。”陶德斌笑道。

  如何让“大数据”变成办案中的“活数据”?

  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也强调,要大力实施改革强警战略、公安大数据战略,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法治公安建设,全面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如何真正把这一句落到实处?如何不让千万条数据的“信息海洋”变成沉寂的“死海”,让“大数据”变成办案中的“活数据”?

  仪征市公安机关的做法是,将多部门、多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每年开展“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图像”的基础管控数据采集应用会战,推进“数据在线”攻坚行动,确保数据“应采尽采”,完整鲜活。

  “我们立足基础工作,通过人工采集、政府交换、市场购买、服务获取等形式汇聚数据,形成‘标准型融合、规模化存储、高效能运维’的‘数据池’。”黄苏晋介绍,“目前,我们在数据采集工作、技防城建设上已经形成了党委政府组织、政法公安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规范化格局。”

仪征市城区内的高清摄像头让犯罪无处遁形

  公安部门还逐一排查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大型商场等地,做到了95%以上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均安装了治安监控。他们还鼓励居民村民“自主安装高清摄像头,政府补贴话费”,推动老小区技防改造和高等级安防小区建设。

  而这项工程也在一次次实战应用中,大放异彩。

  2018年年初,仪征市刘集镇两座汉代古墓被盗,嫌疑车辆没挂牌,这一下子让民警犯了愁。

公安视频图像实战应用平台显示的抓拍监控画面

  这时,心细的民警把监控图片放大、再放大,观察发现,车后窗处有疑似鞋子状物品。通过公安视频图像实战应用平台,他们启动了“特征搜车”模块。

  搜到一系列相似车辆后,就需要人工的筛查。民警根据案发时间,规划了过车时段和路段,最终锁定了嫌疑车辆,最大程度保证了搜索效果,节省了人力物力。

  “这是我的‘家’!”

  今年3月25日至28日期间,仪征十二圩地区连续发生了3起年轻女子光天化日下被强制猥亵案件。

  接到报警后,仪征市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抽调刑警大队、十二圩派出所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勘察现场,在31日凌晨1点,两天内破获了这起案件。

  但这“眼睛两闭两睁”的短短时间,一波三折,民警可是做了不少工作。

  民警回访现场周边,获悉嫌疑人是一个中年男子,身高1. 65米,穿黑色外套。由此,民警调阅监控、沿途图像追踪,最终获取了嫌疑人一张较为清晰的正面图像,输入人像比对系统……但比对后,仍未能明确嫌疑人的身份。

  追查走入“死胡同”,要怎么破局?

  侦查员根据这三起案件的发案特点,刻画出嫌疑人画像:“胆大妄为,有一定反侦查经验,可能有涉及上述犯罪的前科劣迹。”

  凭借这一推断,侦查人员梳理出一批前科人员,图侦部门接力,将这些人员的图像输入检索,寻求人物行踪轨迹碰撞,最终发现一个前科人员于25日出现在案发地点附近监控画面中,终于打开突破口,成功破案。

  半年时间内,该局通过应用智慧警务手段快速侦破重大刑事警情8起,研判出风险隐患苗头117次,均及时干预化解,预警发现并调整交通、治安、消防条线监管措施42项,通过人像识别帮助群众找回走失人员19人次,抓获22名逃犯,反查嫌疑人作案轨迹765条,先后破获系列强制猥亵案、城区系列盗窃非机动车案件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全市侵财警情下降11.83%。

  大数据高科技日新月异,离不开基层民警打下的基础。

仪征社区民警通过实地走访画出的地图。彭绮琴摄

  “在没有电子地图之前,我们通过实际走访来确定地址和房屋单位等信息,”仪征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张秀朝说,“根本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

  基层警力人员更替频繁,新来的民警怎么认路?全靠老民警一步步走出来的这张“地图”。

  就这样,一步步采集标注了标准地址12万余条、关联绑定实有房屋、人口、单位信息3万余条,各项数据位居扬州前列。

  在科技硬件上,仪征警方推进视频监控、硬隔离、X光机等安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热力图、无人机、虚拟现实等安检新技术应用,一批高新技术装备配置到位,一系列先进安保措施投入应用,为重大安保活动服务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撑。

仪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播报的实时警情

  而仪征公安带给新警的远不止此,借助录屏软件录制“慢动作”操作流程演示的短视频、通过视频聊天实时远程解答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你们‘家’现在都有谁在?”一位民警曾在电话里这样问。原来他说的“家”,指的是自己的派出所。

  仪征警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提炼科技服务实战的智慧警务技战法,创新智慧实战模式,推动成果转化数字建模,推广实战应用,效能显著。今年来,该市刑事发案下降20.72%,破案率上升至24.46%,位居江苏省扬州市第一。

揭秘!“低价游”导游年收入60 万元 玉石“回 ...

这个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呢?

山东省政协原常委魏绍水受贿案一审开庭

庭审于11点6分结束,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权力?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红顶的布达拉宫,公安蓝的她,橄榄绿的他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同样的职业性质让他们相互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