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赵恩泽)还有一个月就要结束狱园生涯啦,能见到阔别已久的家人,重新步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这本是一件欢欣雀跃的好事情,可是在洪城监狱四监区临释人员汤某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喜悦和笑容。原来,汤某早在服刑前就身陷传销陷阱多年,一直没有与家人取得联系,后被传销组织洗脑,逐渐由一名被骗者堕落为施骗者,最终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入狱1年7个月。服刑期间,他与家人的联系也一直中断,如今刑满释放了,该去哪里谋生?今后人生的路还有没有家人的支持?汤某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在了解了汤某的思想近况后,洪城监狱正式开启刑释人员无缝对接工作模式,先由无缝对接办联系汤某户口所在地四川省自贡市的市、县司法部门,寻找汤某家人。但传递回来的消息却是汤某家中的直系亲属均已离世。县司法所几经辗转打听到汤某还有一个姨妈,但是却联系不上。得知情况后,洪城监狱无缝对接办公室的民警奔赴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了汤某的姨妈。考虑到姨妈年近七旬,腿脚不便,实在不方便长途跋涉来赣探监。于是,民警们用手机录制了一段姨妈的视频,带回南昌给汤某观看,缓解汤某的思乡之苦。视频中的姨妈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喃喃地说:“我很好,你老汉、老娘虽然不在了,但家里的地和房子都在,快回来吧!”汤某看完视频之后忍不住哭泣,他表示,父母虽然已经去世,但家还在,他要撑起这个家,他会安心接受出监教育改造,尽快早日回到家中与姨妈团圆。
洪城监狱汤某的案例只是江西众多刑释人员平安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近期中央政法委组织开展的政法战线改革之星网络评选中,江西省司法厅推荐报送的“江西无缝对接助力刑释人员回归”(46号)成功入围80个典型经验之一。江西的无缝对接政策彻底解决了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的信息沟通、部门协同、人员管理和帮扶引导等难题,实现了刑释人员信息衔接100%,刑释过程全程可控100%,刑释人员“一出牢门就近家门”100%。全省建立了安置帮教大数据平台,向内贯通省、市、县、乡四级安置帮教部门和省内各监所,向上对接司法部安置帮教平台和全省综治信息网络,向外对接综治、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部门系统,实现了刑释人员信息网上流转、电子交接、自动留痕、全程可追溯,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全过程可查、可控、可帮、可管。
除了对刑释人员与当地司法部门无缝对接外,无缝对接在开展亲情帮教、子女助学、助困帮扶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入监日起,每位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与社会支持情况等信息就纳入了监狱刑执管理平台。每年,洪城监狱都会根据平台和各监区反应的情况开展各类安置帮教活动。金秋助学活动、点亮“微心愿”活动、各类亲情帮教活动数不胜数。至今,洪城监狱共帮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400余名,解决了200多个孩子的重新入学问题。监狱还设立了安心帮扶基金,民警们自愿捐款,用来帮助那些家庭有实际困难的服刑人员。监狱设立了远程视频会见中心,可以对全省114个县市区,600余个乡镇街道进行视频互联互通,亲情会见不再跋山涉水,“互联网+”模式让每一位服刑人员都享受到了科技革新带来的福利。
洪城监狱的无缝对接工作模式,在服刑人员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让服刑人员能够深刻感受到祖国和政府的温暖,安心改造、顺利服刑,刑释后主动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对社会、对家庭承担应尽的责任,从而减少再次犯罪率,更好地维护社会的治安与稳定,发挥了正向而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