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日照市人大代表丁鹏
今年的5月12日,他参与见证了一场集中执行活动。
这段子债父偿的故事,
希望每一位“老赖”看到后,
都能有所触动。
当你决定放弃尊严、放弃诚信的时候,
也请记得:
亲人们的眼神和心情。
“法院有什么了不起,反正我现在是没钱,大不了去里面蹲几天,还能把我怎样?”
被执行人迟某,一个未满三十岁的90后,背后纹着亮眼的刺青,用冷冷的略带不屑的目光,冲前来执行的干警说道。
这是今年5月12日,作为日照市人大代表,我参与见证日照市东港区法院“执行百日攻坚” 活动的一幕,这起案件从开始采取强制措施,到后来的执行结果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天凌晨四点多,我从位于日照市三庄镇的家中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东港法院办公楼,大概是早上五点。此时,法院办公楼灯火通明,楼前警灯闪烁,8辆警车一字排开,30多名执行干警装备整齐,列队待命,蓄势待发,现场气氛严肃而有序。执行局局长王向东强调完执行纪律和注意事项后,一声令下,全体人员兵分三路,分别向既定目的地进发。
我所在的是第一组,也是今天强制执行案件最多的一组,新媒体记者和我们一道,对活动进行全程网络直播。第一小组带队组长汤承文介绍,今天要“围堵”的第一个被执行人姓迟,因其与他人发生交通事故致人受伤,双方达成协议,迟某赔偿对方9000元。由于当时迟某经济拮据,便向其朋友牟某求助,牟某出于道义帮其垫付了9000元的赔偿款,但此后迟某一直未将垫付的款项归还牟某。
无奈之下,牟某将迟某起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迟某偿还牟某为其垫付的9000元。判决后迟谋仍未履行法定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迟某不但拒绝履行义务,还对承办案件的执行法官出言不逊,恶语相加,后来为逃避执行,索性更换手机号码,执行法官多次与其联络无果。
执行干警到达第一个被执行人家中时,被执行人尚在睡梦中
为抓住有力时机围堵迟某,此次集中执行,他被列为首个拟采取拘留措施的被执行人。警车一路疾驰,到达迟某家中时六点刚过。睡梦中的迟某,看到“从天而降”的执行干警,一脸怒气,大声吼道:“你们干什么?大周末跑我家想干嘛?”向其亮明身份后,执行干警将迟某带上了警车。
这时,早已起床,正准备下地干活的迟某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执行风暴,手足无措,一脸茫然。我看到迟某年迈的父亲,放下手中的农具,拉着干警的胳膊,反复的问到:“同志,你们是不是弄错了,我儿子没干啥违法犯罪的事啊,你们干嘛把他带走?”
耐心向被执行人家人释法说理,请其协助配合
这时执行干警汤承文将案件材料一一出示给迟某的父亲,并把执行案件的过程向他解释清楚。当我看到迟某父亲饱经风霜的脸上失望的神情,心中一阵酸,恨迟某的不争气。正值青春壮年的他,到哪里找不到份工作,大不了到建筑工地当小工,这点儿钱也早还上了。
从迟某家出来,警灯闪烁,一行人奔赴下一个被执行人家中。到晌午时,全部10起案件均实施完拘留、据传、送达等措施,警车驶回法院。由于早上出发早,经过一上午的奋战,所有人都已疲惫不堪。
正当我们举步走上法院大厅的台阶时,“喂,快开门啊!我来还钱了,快放了我儿子!”大门口传来一声粗粝的呐喊,所有人都回头看是怎么回事。原来正是迟某的父亲,推着一辆破摩托车在法院门口声嘶力竭的喊着。
被执行人被拘留后,迫于压力联系家人履行了还款义务
那一刹那我百感交集,既有对执行活动见效的欣喜,又有对迟某年迈老父亲的怜悯。来到讯问室,迟某父亲将放在衣服内侧口袋里用报纸包着的9000元钱拿出,在执行法官的见证下当场交付给申请执行人牟某,并连声向牟某说“对不起!”
钱还上了,迟某被解除拘留措施,在讯问室里与父亲隔桌相望。“我和你娘一辈子种地,在咱村本本分分做人,没让人戳过脊梁骨,今天你可给我们老两口‘长脸了’,你整天无所事事、好吃懒做,你爹你娘不和你计较,但做人要讲诚信,何况别人还是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你呢!”
说这番话时,我注意到这个朴实农民的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失落与茫然。说完,没有等自己的儿子,便一个人佝偻着身子走出了法院大门,看着他失落的背影,我心中虽又是一阵酸楚,但更为强烈的是一种感动,一种做人的尊严……
当你决定放弃尊严,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时,请想一想自己的家人,他们因为你的行为被人指指点点,请想一想你的孩子,他或许要因为你的行为承受同学异样的眼光,你是否还记得,你也曾教育他做人要讲诚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是对法律最基本的尊重。“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袁枚的一首诗,近来被谱成民谣歌曲,传唱南北。诗很简单,就是每个人,再渺小,也有权利追求高贵的尊严。而诚信,就是我们当下高贵尊严里最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