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位九旬老人的遭遇
狠狠揪住了你我的心
……
为了办理社保年审
不得不来回奔波两百里
从武汉到老家湖北黄冈红安县
证明自己还活着
让人出离愤怒的是
当地办事机关没有电梯
多番协调不下
老人被众人抬了上三楼
据说
每年都有很多老人
一手扶着栏杆
一手拄着拐棍
来这里“验明正身”
颤颤巍巍
花上比常人长得多的时间
每一级都通往高处的冰冷
每一级都通向权力的傲慢
中途他们还会看到
一块格外显眼的红色宣传板
上面写着
“执法为民”!
但这还不是最愤怒的
更讽刺的是
这一切居然发生在
大别山区的红安县
曾经的红色热土
那片见证了
共产党人与群众之间
深厚情感的革命老区——
1
“小小黄安,个个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1927年
蒋介石和汪精卫
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
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黄安、麻城两县
曾是革命闹得最积极
最彻底的地区之一
成为“清剿”的重点
为此
中共黄麻特委决定
发动两县的农民举行起义
从枪杆子里取得政权
1927年11月14日
3万多农民起义军
把黄安城团团包围
起义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黄安县城里
有几百名国民党军驻守
起义军有3万人
在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
但国民党军队的武器配置
却非常强劲
在四个城门楼子上,配备了10挺机枪、8门土炮,步枪超过30支,子弹超过90箱。
而起义军手上
连小米加步枪的配置
都没有达到
只有鱼叉、红缨枪、关公刀,有的农民甚至拿着自家的扁担、锄头和铁锹上阵。
14日凌晨
70名突击队员爬梯登城
与早已潜入城内的战友里应外合
迅速消灭了防守北城门的敌兵
城门打开后
攻城农民武装一拥而入
直取县衙门
将红旗第一次插在黄安城上
这次行动
打响了鄂豫皖地区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
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史称“黄麻起义”
电视剧《铁血红安》剧照
它开辟了一块坚实的革命基地
奠定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
翻开中国革命史
你会发现红安之红
是用人民的鲜血染红的
20余年的战火中
每年有近1万人
将鲜血抛洒
每三名红军战士里
就有一个红安人
每四位牺牲的烈士
就有一个是红安籍
参加红军3万人
到解放战争结束时
只剩下600人
很多家庭几乎倾家覆灭
戴克敏出身于书香世家
是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全家14人毅然参军
最后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
1952年9月
为表彰黄安人民革命斗争的业绩
共和国以“红”字命名黄安
从此红安成为
全国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
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在革命的烽火中
这里飘起了第一面红旗
走出了第一支红军
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红安成为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
也是中原解放区的主要地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先后诞生了五支军队
1927年11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潘忠汝任司令员。
1930年4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
1931年11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司令员,这支部队后来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1932年11月,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吴焕先任军长。
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改编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
红色的土地孕育了——
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的主席
3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5位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
12位中共中央委员
走出了223位共和国的将军
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
中将军衔的12人
少将军衔的52人
是名副其实的
“中国第一将军县”
3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没有人民的支持
哪有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张灯结彩
哪有中国革命的成功
哪有民族崛起的大好局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各苏区曾掀起一场
声势浩大的
“共产党礼拜六运动”
在当时这是一项
要求全体党员参与的运动
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
以人民的评价为标准
帮助群众种植/收割/运输粮食
或砍柴/抬木/锯木板
亦或是制作砖瓦石子
根据人民的需要
可以随时决定开展某项工作
对一切借故
不参与实际劳动
或空喊不做脱离群众
官僚腐化伤害群众的做法
都坚决反对严厉处分!
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
因为脱离了群众就是忘恩负义
《铁血红安》剧照
革命斗争的力量
来源于人民
吃穿用度的物资
来源于人民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更要依靠人民!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84次提到“人民”
在十九大报告中
有两个字出现了超过二百次
还是“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一直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红安有个红安精神
可以概括为
“一要三不要”
“一图两不图”
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
以前红安人靠着这种精神
走过光辉的革命
现在的红安人更要靠这种精神
走进新时代
曾经老乡宁可挨饿
也要把粮食留给子弟兵
“黄麻起义”等20次战斗中
红安捐军粮160万斤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安人口48万
有14万人牺牲
将近全县的三分之一
这里
是一直为国家牺牲的地方
这里的人民
是一直为国家牺牲的人民
过去他们送粮送药送儿上战场
如今我们却让老乡
抬着九旬老父爬三楼
这是何等的残忍与辜负!
作为人民的公仆
当你要求九旬老人
来回两百里并抬上三楼时
证明你的初心已经死了!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